“一点点?coco?还是茶百道?”每逢下午3点左右,发起人在群里拷问。
孙二娘每次都会扫兴的插嘴:
“糖什么糖,无糖奶茶里都是糖,你知道咱们现在聚众的这堆人里,送去医院检查也许一半都有糖尿病吗?”
只是孙二娘害怕,她奶奶因为糖尿病去世,频繁出入医院的她,又见过太多糖尿病患者:
“不要以为这是老年病,现在医院的糖尿病病患都是年轻人,医生管它叫做:现代都市病,和年龄性别无关。”
——
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导致精神状态不好,
没办法继续打比赛。
电竞成就过他,从「网瘾少年」到「天才少年」,糖尿病又无情的把一切都夺走了。
千言万语难道尽的辛酸,一句:
“
2
012-2020,再见了我的青春,QAQ。”
概括完全。
△uzi上热搜博文
据统计,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298亿。
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有近一半成人血糖异常。
因为23岁的UZI退役上了热搜,糖尿病年轻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像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根据宁光院士的研究数据,
中国18-29岁人群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已达到20.2%,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40%处于糖尿病前期。
临床上发现,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30岁以下患2型糖尿病的人数也明显增加。
烟酒、可乐、奶茶、熬夜、不运动、长期伏案......
不节制的食物、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是患糖尿病的诱因,而这些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我认为是知道的,
市面那些畅销的无糖、抗糖的饮品和保健品可以说明。
抗糖不是预防糖尿病,而是减肥、美容护肤的一种手段。
众所周知,过分摄入糖份,
会导致皮肤过多分泌油脂,从而长痘痘、提前老化......
但从今天开始,我希望大家能对这个问题有所拔高、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知。
我希望你明白,它不是富贵病、不是老年病、也不是简单的伤风感冒。
也希望你明白,目前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糖尿病防治作为健康中国的专项行动,
已经上升为国策。
看完文章,
然后,你自己决定、去自由选择要不要换一种生活方式。
就是
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去慢慢磨、慢慢养都不一定能治愈的病。
或者当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的特征是不能产生胰岛素,风险因素多发于遗传、病毒。
二型糖尿病,也就是uzi得的那种,是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引起的。
排除遗传外,
身体脂肪含量越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力越大,患病风险就越大;
运动少、
高血压、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也会增加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光是以小家庭为单位,我接触的糖尿病病人,就有3个。
回想起来,我只记得病人酸腐烂的尿液、和每天饭后往肚子上扎下去的冰冷粗壮的针头。
在医院内分泌那段时间,我无力倚靠门框等着医生叫号。
因为医生对面坐着一个女孩,已经足够引起我的注意力。
她看上去比我还乏力,一手把着家属的腰部、一手紧紧抓着桌角。
女孩凌乱的短发分泌的旺盛的油脂、头皮屑在她的肩头下了一场六月的雪。
等她一个猛子扎向地面的时候,我靠着自己这幅残破的身躯去顶住。
那女孩由于缺少中气,像是从鼻腔里发出的话,我一个字都没听见。
但浑厚的医嘱我倒是听到一些,大概是让女孩运动、注意饮食、多晒太阳之类的:“再这样下去就只能住院治疗了。”
“还是上次一样,沙格列汀不能停,这次加胰岛素,领完药可以回来找我怎么用。”
比起她摇摇欲坠的身体,更让我害怕的是,她发白也泛青的嘴皮。
女孩朝我走过来的时候,我本能的浮现出毒素尿液和针头,哆嗦了一下。
我走出诊室的时候,下意识一眼望过去,80%的年轻人。
“控制住,控制住血糖.....“一些抱怨的声音陆陆续续传过来。
的确是这样,
糖尿病这顶帽子一旦戴上,就取不下来了。
很多年轻人确诊了糖尿病,第一反应不是吃药、改变,而是崩溃。
解决完生死,还会有一些周边衍生问题:
吃素会娶到老婆吗?
比起血糖高、吃药、打胰岛素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血糖存在血液里,一旦高起来,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会受伤害,也就是周身。”
有一天,漫漫继续着没睡醒,嘱托室友带饭,然后继续睡。
YouTube有个叫佩芬的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糖尿病并发症。
没办法洗澡、买饭、最简单的泡面都没办法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
很多确诊后的都不积极,生活不能自制,像佩芬一样。
100个前来洗肾的人,45个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透析室的最大股东。
医生说这里有220万人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候选人,尚未确诊的还有220万人。
糖尿病病变,除了昏迷、视力受损,严重的还会截肢,甚至肾衰。
有医生分享自己的一个病例,
病人前后截肢6次,截肢到最后成了一颗球。
当一个人变成一颗球的时候,
已经不是生活不能自理这样简单,「生活他理」都变得困难。
如果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都考虑进来。
目前我国有50.1%的成年人,即接近5亿人正处在糖尿病前期,往前一步是糖尿病。
也就是说,一半左右的成年人,
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毫不知情。
40岁之前的糖尿病,相对痛苦比较少,
40之后,则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就算是知道了,也不积极治疗,该吃的药忘记,约好的检查不去。
老司机能精确的背出苹果、梨和大西瓜之间的微妙区别。
大家也说今天走了多少步,微信运动、keep打卡纪录。
杨天真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她控制不好自己,
自律到崩溃,直接把胃切了。
杨天真说:“人的自律是有额度的,我全部都用在了工作上。”
但自由前,我希望我还是想让大家来判别下,这是否是以健康为代价。
况且,也许已经有很多人其实已经从爸妈转发的健康帖中窥见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