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孩别怕
为中国女性安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农业农村部: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储备管理工作 ·  16 小时前  
西藏发布  ·  西藏跨省异地就医人员注意! ·  18 小时前  
网信西藏  ·  西藏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须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孩别怕

有钱的截肢,没钱的等死:建议爱喝奶茶的你去做这种病的检查

女孩别怕  · 公众号  ·  · 2021-01-06 11:30

正文


大家好,我是田静。

我们办公室每天都有下午茶时间。

“一点点?coco?还是茶百道?”每逢下午3点左右,发起人在群里拷问。

同志们争先恐后报名后,各个要求又接踵而至。

“3分糖麻烦备注。”

“无糖!”

“无糖你还喝啥奶茶?”

孙二娘每次都会扫兴的插嘴: “糖什么糖,无糖奶茶里都是糖,你知道咱们现在聚众的这堆人里,送去医院检查也许一半都有糖尿病吗?”

群友们自然不会把她的话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

只是孙二娘害怕,她奶奶因为糖尿病去世,频繁出入医院的她,又见过太多糖尿病患者:

“不要以为这是老年病,现在医院的糖尿病病患都是年轻人,医生管它叫做:现代都市病,和年龄性别无关。”



——




01.
糖尿病正在年轻化


Uzi经常出现在我的朋友圈。

他是著名的电竞选手,很多电竞爱好者眼中的「神」。

他23岁,名叫简自豪。

2020年6月,我再次被这名少年刷屏。

简自豪退役了,因为确诊出二型糖尿病。

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导致精神状态不好, 没办法继续打比赛。

他害怕并发症会出现,无奈说出再见。

电竞成就过他,从「网瘾少年」到「天才少年」,糖尿病又无情的把一切都夺走了。

千言万语难道尽的辛酸,一句: 2 012-2020,再见了我的青春,QAQ。” 概括完全。

△uzi上热搜博文


据统计,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298亿。

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有近一半成人血糖异常。

因为23岁的UZI退役上了热搜,糖尿病年轻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像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根据宁光院士的研究数据, 中国18-29岁人群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已达到20.2%,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40%处于糖尿病前期。


△2017年数据

临床上发现,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30岁以下患2型糖尿病的人数也明显增加。

说到原因,大概你我心里都有一杆秤。

烟酒、可乐、奶茶、熬夜、不运动、长期伏案...... 不节制的食物、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是患糖尿病的诱因,而这些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话说回来,糖尿病正在腐蚀年轻人,年轻人知道吗?

我认为是知道的, 市面那些畅销的无糖、抗糖的饮品和保健品可以说明。
△无糖饮料对血糖的影响图

只不过,对于爱喝奶茶爱吃火锅的女孩们来说。

抗糖不是预防糖尿病,而是减肥、美容护肤的一种手段。

众所周知,过分摄入糖份, 会导致皮肤过多分泌油脂,从而长痘痘、提前老化......

但从今天开始,我希望大家能对这个问题有所拔高、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知。

我希望你明白,它不是富贵病、不是老年病、也不是简单的伤风感冒。

也希望你明白,目前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糖尿病防治作为健康中国的专项行动, 已经上升为国策。

看完文章, 然后,你自己决定、去自由选择要不要换一种生活方式。

这几乎是一种都市病


02.
患病,就是一辈子的事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什么是慢性病?

就是 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去慢慢磨、慢慢养都不一定能治愈的病。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当胰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或者当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一型和二型。

一型糖尿病的特征是不能产生胰岛素,风险因素多发于遗传、病毒。

二型糖尿病,也就是uzi得的那种,是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引起的。

二型糖尿病离我们更近。

排除遗传外, 身体脂肪含量越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力越大,患病风险就越大;

运动少、 高血压、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也会增加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胰岛素的工作

光是以小家庭为单位,我接触的糖尿病病人,就有3个。

因为是老年人,所以这3位都不在了。

回想起来,我只记得病人酸腐烂的尿液、和每天饭后往肚子上扎下去的冰冷粗壮的针头。

△胰岛素注射

但这一年我对「糖人」群体的样子逐渐清晰了。

在医院内分泌那段时间,我无力倚靠门框等着医生叫号。

那时候,我已经不关心自己病情如何。

因为医生对面坐着一个女孩,已经足够引起我的注意力。

她看上去比我还乏力,一手把着家属的腰部、一手紧紧抓着桌角。


女孩凌乱的短发分泌的旺盛的油脂、头皮屑在她的肩头下了一场六月的雪。

她在微颤, 我在后面则随时准备着——

等她一个猛子扎向地面的时候,我靠着自己这幅残破的身躯去顶住。

那女孩由于缺少中气,像是从鼻腔里发出的话,我一个字都没听见。

但浑厚的医嘱我倒是听到一些,大概是让女孩运动、注意饮食、多晒太阳之类的:“再这样下去就只能住院治疗了。”

“啊——?”这是我唯一听清楚女孩说的话。

“还是上次一样,沙格列汀不能停,这次加胰岛素,领完药可以回来找我怎么用。”

接着她被搀扶着走出房间,我也终于看清楚女孩的脸。

她看上去和我一般大,身型不胖但却十分浮肿。

比起她摇摇欲坠的身体,更让我害怕的是,她发白也泛青的嘴皮。

女孩朝我走过来的时候,我本能的浮现出毒素尿液和针头,哆嗦了一下。

我走出诊室的时候,下意识一眼望过去,80%的年轻人。

“我不想打胰岛素,我怕打一辈子。”

“控制住,控制住血糖.....“一些抱怨的声音陆陆续续传过来。

一辈子?

的确是这样, 糖尿病这顶帽子一旦戴上,就取不下来了。


03.
并发症
才是不能承受之重
很多年轻人确诊了糖尿病,第一反应不是吃药、改变,而是崩溃。

糖尿病,可大可小。

旁观者为小,当事人为大。

在贴吧、豆瓣、知乎等地方聚集了大量的「糖友」。

再看看他们的问题:

我有糖尿病,你愿意和我结婚吗?

男朋友有糖尿病,我该嫁吗?

糖尿病能活多少年?

糖尿病能活过10年吗?

解决完生死,还会有一些周边衍生问题: 吃素会娶到老婆吗?

患者很恐慌

是什么让病友们如此慌张?

比起血糖高、吃药、打胰岛素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并发症,就是慢性病带来的凌迟。

折磨得人想死

血糖不正常,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有医生给出了血淋淋的回答:

“血糖存在血液里,一旦高起来,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会受伤害,也就是周身。”

病变范围

2019年,有个叫漫漫的女孩,总是觉得没精神。

大四课少,漫漫索性呆在宿舍不出去。

有一天,漫漫继续着没睡醒,嘱托室友带饭,然后继续睡。

等室友回来的时候,发现漫漫已经叫不醒。

送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漫漫血糖高得吓人。

她被确诊糖尿病,且已经发生了高血糖性昏迷。

除了缺少运动,她还喜欢喝奶茶,几乎一天一杯

YouTube有个叫佩芬的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糖尿病并发症。

她11岁的时候就已经罹患糖尿病,当时其母亲也有。

△佩芬

不过佩芬确诊后并没有积极配合治疗。

医生让她去定期检查视力,她不去,年轻嘛。

直到母亲肾衰竭去世。

佩芬27岁的时候,才被发现眼睛血管已经受到损害。

视力只剩下10%-20%的可见度,几乎等于盲了。

没办法洗澡、买饭、最简单的泡面都没办法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她说现在很后悔。

很多确诊后的都不积极,生活不能自制,像佩芬一样。

台湾是国内的「洗肾之岛」。

100个前来洗肾的人,45个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透析室的最大股东。

医生说这里有220万人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候选人,尚未确诊的还有220万人。

糖尿病病变,除了昏迷、视力受损,严重的还会截肢,甚至肾衰。

比洗肾更痛的是,反复的洗;

比截肢更痛的,是反复的截。

有医生分享自己的一个病例, 病人前后截肢6次,截肢到最后成了一颗球。

而成为一颗球最难的是,很难抱起。

当一个人变成一颗球的时候, 已经不是生活不能自理这样简单,「生活他理」都变得困难。

△病例分享


04.
有糖尿病不自知
对于糖尿病,有微妙的是两个现象是:

一:有病,但是自己不知道。

据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

如果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都考虑进来。

目前我国有50.1%的成年人,即接近5亿人正处在糖尿病前期,往前一步是糖尿病。

也就是说,一半左右的成年人, 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毫不知情。

说不定,你我也是其中之一。

第二:我知道我有病,但我忍不住。

糖尿病分为,年轻型和年老型。

40岁之前的糖尿病,相对痛苦比较少, 40之后,则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问题就发生在,40岁之前的糖尿病患者。

就算是知道了,也不积极治疗,该吃的药忘记,约好的检查不去。

「糖人们」建起群聊凑在一起,除了商讨病情。

大多还有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

有患者女孩和我说,一开始大家会打卡每天的食谱。

很多新确诊患者连吃进去的一粒米都小心测量。

老司机能精确的背出苹果、梨和大西瓜之间的微妙区别。

看着就很苦

大家也说今天走了多少步,微信运动、keep打卡纪录。

只不过后来大都没消息了, 患者改发朋友圈赎罪。

“太罪恶了,今天唯一的运动是下楼倒垃圾。”

“我有罪,今天又吃了火锅喝了奶茶。”

能坚持的不多

杨天真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她控制不好自己, 自律到崩溃,直接把胃切了。

△切胃是为了治病,快速降血糖

杨天真说:“人的自律是有额度的,我全部都用在了工作上。”

这也是大多数年轻患者的困境。

认真养病,工作咋办?

禁食禁欲,高度自律,出口又在哪儿?

杨天真决定去切胃


05.
糖尿病的边缘人群特征
选择如何过自己的生活,是个人的自由。

但自由前,我希望我还是想让大家来判别下,这是否是以健康为代价。

说起来,如何知晓自己是不是糖尿病的边缘人群?

其实从日常生活中就能做一些简单的自我判别。

况且,也许已经有很多人其实已经从爸妈转发的健康帖中窥见一二了。

吃饱了就犯困?泌尿道反复感染?视力模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