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值相对论(ID:szxdl1)
从一个科技尖兵,变成制度套利的资本玩家,科大讯飞随波逐流的背后,本质在于其科技实力的“平庸”。而其最后价值的,就是残存的科技尖兵名片,以此推进商业模式,虽然无可厚非,但不禁令人惋惜。
近日,科大讯飞深陷舆论漩涡,先是传出同声翻译造假,之后又被曝借科研名义发展房地产,还被质疑公司业绩严重依赖政府补助,恐怕谁都没想到,浓眉大眼的科大讯飞也能出这么多幺蛾子?
不过,科大讯飞面对质疑时却态度坚决。
10
月
15
日,公司对外表示,
为避免广大投资者被网上标题文章误导,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科大讯飞董办特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以正视听。
公司在回复函中强调:
“
科大讯飞坚守主业
20
年,从未有过房地产开发销售
”;“
科大讯飞机器自动翻译已得到广泛应用,不存在造假
”“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持续保持国际领先
”
。甚至还搬出数据来反驳,
“
上市十年来,扣除退税收入后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3.89%
,
2017
年、
2018
上半年比重分别为
1.42%
和
2.74%
,不存在业绩依赖政府补助
”。
18年的技术壁垒已被瓦解?
众所周知,科大讯飞是一家专业从事语音技术、人工智能研究的高科技公司,而智能语音是公司最核心的技术,同时也是最大的卖点。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巨大突破,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音技术的研发中,极大地提高了模型训练的效率,
使得难度、成本、时间均大幅下降
。
另一方面,
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
的到来
,
使得
各种信息和资源共享给国内外各研究单位提供了便利,加速了研发周
期,
语
音识别技术已经不再难以企及。
过去,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一年仅能提高两三个点,现在得益于新的技术,同样时间能提升过去五年的成绩,
这意味着近
20
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光谈人工智能技术,科大讯飞与各家已相差不大。而在世界范围内,
国内外各家的引擎识别率都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差不多达到了当前语音识别技术的极限,彼此之间差距不是那么明显。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经在与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一次谈话中评价科大讯飞
:
你们自然语音技术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不会用,百度必须自己做
。
目前
百度的语音识别技术采用了比主流语音识别系统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通过
类似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来取代了以往的识别模块
,大大提高了效率。
近年来,在智能音箱的热潮下,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了相关产品。去年谷歌推出音箱产品
Home
,今年苹果发布
HomePod
,阿里巴巴推出的天猫精灵
X1
,小米也推出
AI
音箱。
有意思的是,两大互联网公司均未采取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阿里巴巴用的是思必驰的技术方案,小米用的是云知声的方案。
2018
年
1
月,有传闻称
科大的智慧系统甚至不如阿里
,有人通过和福建省法院的沟通后,了解到该法院自
2016
年初就开始使用科大讯飞的智慧系统,但是效果不理想,后来阿里插足,目前两套系统,法院只用阿里的。此事科大讯飞方面还做出了回应,只是表示:
目前未了解到阿里系统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有常态化应用。
曾有一位
某法院书记员
表示,
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庭审系统还是要靠人,它的弊端是一旦你不盯着,出了问题自己都看不清楚系统记录下来的内容
,而且
系统纪录下的内容经常会出现一大堆
“
啊、哦
”
使得后期还需进行删减。
还有人表示,该
系统对于庭审而言有点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了,授课式、文书式的简单翻译还可以使用。
有前车之鉴?
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里,Nuance曾是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技术公司,为苹果、亚马逊、三星、诺基亚等科技巨头提供过语音技术解决方案。
Nuance
成立于
1992
年,算得上科大讯飞的前辈。
起初,
Nuance
凭借其一家独大的技术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群。但是随着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各家语音技术公司的差距逐步缩小,
此时苹果、三星、
Google
等公司为了摆脱对
Nuance
的依赖,也开始着力于开发自己的语音技术
。
之后
Nuance
遭遇市值暴跌、技术瓶颈、客户流失、离职潮
等困境,
最终不得不从只专注纵向深耕算法的技术提供商转型为横向扩展各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
2011
年开始,转型后的
Nuance
在医疗领域的营收规模获得迅速增长,这得益于自身技术积累和政策红利。但是到了
2014
年之后,在行业风口消退叠加竞争对手的挤压下,没了技术优势的
Nuance
市场占有率也从巅峰的
62%
下降到
2016
年的
31.6%
。
Nuance
也曾尝试向
C
端转型,
推出语音助手
DragonGo
、
Wintermute
、
Dragon Assistant
等多个语音助手应用
,但由于
缺乏消费级产品基因
,
与
C
端
用户距离较远
,在竞争中处于弱势,这似乎是很多技术型公司的宿命。
科大讯飞和
Nuance
一样面临着相似的
问题
,主业依赖于
B
端用户。
目前公司主营收入占比最高的依旧来自教育行业,这与科大讯飞多年在教育行业的深耕有关。
多年来公司花重金并购多家教育类机构。
其中,
2013
年
6
月,科大讯飞拟以自有资金
4.8
亿元收购广东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0%
的股权。当时该交易对启明科技估值高达
4.8
亿元,较其账面净资产增值率高达
580%
;
2017
年
3
月,
科大讯飞
豪掷
4.96
亿,
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和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收购乐知行
100%
的股权
,打通教考产业链。
从科大讯飞的客户群来看,主要是面向学校和企业的,而不是面向普通的消费者。
由于
单纯提供技术所获取的毛利远远低于提供服务
,这让公司高层有了危机感。于是,公司近几年开始布局
C
端用户业务,
2017
年第三季度投资者交流会上,科大讯飞表示希望未来
To C
的业务在三年左右能占到
40%
,远期能占半壁江山。公司副总裁江涛甚至希望,
To C
业务未来能占到
80%
。
科大讯飞
To C
的收入主要包括电信增值业务产品,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与智能硬件。截止
2018
上半年,科大讯飞
To C
业务营业收入
10.84
亿,同比增长
129.69%
;
To C
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达
33.76%
。
不过,在这占比三成的
To C
端收入中,电信增值产品运营收入仅占
8.58%
,智能硬件占
10.39%
,而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收入仅占
3.68%
。
被BAT围攻?
科大讯飞作为
C
端市场的新兵,初来乍到就被百度来了个下马威。
2017
年
11
月,
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接口永久免费开放,提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多平台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
)
,全方位支持开发者和合作伙伴。
一时间,外界纷纷猜测百度此举就是针对科大讯飞。
语音技术一直是科大讯飞的核心技术,百度语音永久免费对科大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之后又有传闻称
BAT
与科大讯飞的争夺战全面爆发
,科大讯飞甚至还因此失去了一笔
2
亿元的订单,不过事件很快被科大讯飞官方辟谣。
去年
12
月,
百度宣布与华为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在互联网服务和内容生态、
AI
平台和技术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入合作,共同构建多赢的移动和
AI
生态
。
华为手机是科大讯飞
的老战友了,
华为发布的年度旗舰机
Mate 10
搭载
的是
科大讯飞的语音助手。不过,自打
BAT
打起了争夺战后,华为部分机型也已搭载上了百度的免费语音技术。
曾有一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质疑,科大讯飞既然是华为公司的全面战略伙伴,为什么在华为系列手机中默认安装的输入法是百度语音输入,而不是讯飞输入法?如此重要的
C
端合作入口,公司为什么没有拿下来?
事实上
从
2015
年起,
BAT
三大巨头
就开始
布局
语音技术领域
。
百度语音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从模型算法、开发组件、场景覆盖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
;
腾讯目前所有语音端都采用自己研发的
AI
技术;而阿里的淘宝、支付宝等应用
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