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
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我们走进江苏盐城解放路
,一起听听盐城解放路上大铜马的故事。
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毗邻黄海的江苏盐城也有一条叫做“解放路”的街道。解放
初期,这里仍是盐城人
“上街”的去处,
虽不足千米,可是大到医院、学校、百货公司,小到照相馆、杂货店甚至零散的小摊点,牵连着这条街上的人来人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更迭。
(解放初期这里是人们上街的去处
刘光典摄)
坐落在这条路上的盐城中学,是盐城学子成长的摇篮,在盐中校门外
“席殊书屋”更是一处令
学子和文艺青年流连忘返的书香圣地。
(“席殊书屋”的创办人--姜涛)
“席殊书屋”
的主人,今年
51岁的姜涛
经营这家书屋已有
18年光景,这些年里,书店虽经历几次搬迁但从未离开过解放路
,她说这是因为她与解放路有着一份难舍的情缘。
1980年
,
13岁的姜涛进入盐城中学
,在中学时期
6年
的光阴里,每天都会在解放路上往返,这里也承载了她学生时代的回忆,对当年解放路上的趣人趣事她也如数家珍。
(姜涛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
刘光典摄)
从盐中西大门拐角处有一很矮的小房子,那是她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也是她常常驻足的地方:
“
门口摆放着各种小食品:蚕豆、糖水萝卜、小糖球
……有时会花一分钱买一样解馋。”
说起这段情景,姜涛的眼神中流转出了孩童般的纯真,而解放北路上的那间租书屋,她几乎每天都会去看书,在那看完整套红楼梦连环画后,她在心中就萌生了开一家
“
书屋
”的想法
。
2001年
,姜涛的
“席殊书屋”在解放路盐中校门口正式开张,“
最初朋友建议开在建军路,但是我一心想在解放路,这是我很执着的一个信念。
”在姜涛心里,
解放路早已不是一条寻常的老街,那是她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的理想之地,也是多年来不断支撑着她、鼓舞着她追逐梦想的力量之源。
(建于七十年代的“盐城品牌”商场--盐阜人民商场 刘光典摄)
“老盐城解放路,充满着回忆、人情味,生活气息也很浓。那个时候大铜马还是在这条路上的,每次经过那里都会有一种既亲切又肃穆的感觉。”
(“大铜马 ”的前身--忠字塔 刘光典摄)
姜涛所说的大铜马是坐落在解放路上的盐城显著地标,它的前身是旧盐城中心地标
“中市桥”——1969年
为纪念建国二十周年而建的
“忠字塔”,1986年
改建为
“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因
塔身是新四军战士骑马东进的铜像,所以盐城人把它亲切地称作
“大铜马”。如果说姜涛和她的席殊书屋跟盐城解放路有着一世的
情缘,那么大铜马则跟盐城解放路有着三生三世的渊源。
(80年代的“大铜马”--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 刘光典摄)
大铜马是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标志、是这支铁军精神的象征。多年来,只要逢年过节,人们一定会来到解放路来看一看大铜马。
在盐城市民的眼里,大铜马早已是跟解放路长在一起、不可分割。
(
“大铜马”
跟解放路长在一起、不可分割
刘光典摄)
2009年
,盐城市政府决定在解放路上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
BRT)
,将
“
大铜马
”
移到东南角广场。同样是为了扩建道路疏散交通,与解放路朝夕相对十几年的
“
席殊书屋
”
也面临搬迁。
“当时城市发展公交线路,很多路段都要拓宽,我
的书屋周围那一片门市全部要关掉,只好离开盐城解放路去其他地方另找门市开店。
”提起那段搬迁的日子,江涛的心里依然有份怅然,对她来说搬离老街,也是背离初心,多少不甘与不舍自是旁人难以体会。
大铜马和席殊书屋的搬离,成了城市发展之下人们不得不面对的
“断舍离”
。
(周晨阳摄)
然而,分离并不意味着忘却。经过两年建设,解放路上的
快速公交通了,道路也修复完善,始终惦念着大铜马的盐城人纷纷倡议让大铜马回归到原本属于它的位置上。经过邵秀华等多位人大代表
6 年的奔走呼吁,2018 年的《盐城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文件中终于同意将铜马复位。消息一出,盐城老百姓欢呼雀跃,全城沸腾。
(回归后的大铜马 继续保持东进的雄姿 顾旭明摄 )
(大铜马回归 人们欢呼雀跃 周晨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