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了绘本《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后,小土豆们了解了北京城有内外之分,内城和外城的来由和北京城的形状等有趣的小知识;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北京中轴线》之《城之轴》后,小土豆们了解到北京古城和中轴线的渊源,瓮城和各城门的故事。带着自己的阅读记录和对中轴线的问题,小土豆们在春暖花开之时,去永定门感受古都城市设计和建筑之美。张喆老师甚至还特意带着孩子们自己制作指南针,利用一根棍子的影子辨别北方。
经过了数月的对北京城建筑、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和探寻,终于到了临近期末展示的日子。老师们没有直接布置项目展示任务,而是让小土豆们自己讨论决定期末展示的方式。小土豆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决定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项目。怎么讲故事呢?孩子们的想法非常多,“可以让金鱼带着我们游北京”,“可以让鸽子带着我们看北京”,还说“可以让城门开口说话”,“可以让故宫房顶的神兽讲故事”……怎么讲呢,怎么才能更吸引人呢?孩子们说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可以设悬疑。
可是这么大一个工程,如何逐步推进呢?“孩子们又提出了分组,分成了中轴线、城门、故宫、胡同四个小组,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小组。有的小组人多了,孩子们又通过“剪刀石头布”或者自己协商、主动让位等方式进行了协调。在这个小小的分组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沟通、协调和协作能力。”清水班的祝老师介绍。
小组分好了,故事初步创意也有了,老师还特地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什么是文献,怎么从文献中查找关键信息。趁热打铁,小土豆们还做了一个两页纸的简单小练习,并在第二天进入了大练习,让孩子们在绘本、报纸、打印的资料、地图等一些特别真实的文件资料中,直接用批注或者便签贴做标注的方法来查找有用的信息。此外,老师还在孩子们创作北京城的各个小故事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怎么多维度、更深入地查找文献,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写这样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些挑战的。首先他需要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记录下来;其次,各小组中不同意见的融合;再次,故事的整体结构,各段落之间的联系等等,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项目成果展示即是项目制学习的评估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展示评估让孩子们有机会选择和决定展示什么、如何展示;有机会思考和发展自己的特长;有机会给予和获得来自伙伴的的反馈。而在学生主导的项目制学习中,孩子们会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习,会在学习过程中分析自身的成功和不足,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并确立自身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