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让DeepSeek充当“恋爱军师”,入戏别太 ... ·  16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老师家访遭拒绝”,别误读了家长心声 | ... ·  2 天前  
CHINADAILY  ·  World丨Trump's Gaza ... ·  3 天前  
CHINADAILY  ·  Editorial丨Youths'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增开银发旅游列车,给更多老人“诗和远方”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1 23:1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银发旅游列车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市场的影响。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旅游市场逐渐兴起,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银发旅游列车的发展。银发旅游列车的开通为老年人出游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消费市场的增长。文章还提到了银发旅游列车带来的好处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银发旅游列车成为新的旅游方式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旅游市场逐渐兴起,银发旅游列车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受到关注。

关键观点2: 行动计划推动银发旅游列车发展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构建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并实现开行数量和旅客运输量的增长。

关键观点3: 银发旅游列车带来便利和舒适体验

银发旅游列车为老年人群出游提供了便利、舒适、安全的出行服务,包括直达景区景点、适老化改造、配置医疗救护人员等措施。

关键观点4: 银发旅游列车促进相关消费市场的增长

银发旅游列车的开通为景区景点精准输送游客,也为餐饮、医疗保健等相关服务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关键观点5: 需要注意保护老年游客的合法权益

景区、旅行社、旅游监管部门等需要共同发力,保护好老年游客的合法权益,避免低价游、强制购物等问题的发生。


正文

图片

以银发旅游列车为“火车头”,做大银发旅游市场,也让更多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2024 4 26 池黄高铁开通首日 600 多名老年旅客乘坐“乐游长三角”旅游列车抵达黄山西站 。图/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 冯海宁


据报道,2月11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线路多样、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一批主题旅游列车品牌,银发旅游列车开行数量、旅客运输量较2024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就提出“增开大众旅游列车、银发旅游列车、主题特色旅游列车”。而此前,部分地方已经推出银发旅游专列。

上述《行动计划》既是落实前述文件部署,也将银发旅游列车普及化,以便让更多老年人“跟着列车去旅行”,也有助于做大“银发经济”规模以及旅游消费“蛋糕”。

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在这个庞大人群中,不少老人既有钱又有闲,并向往“诗和远方”。据测算,2025年左右,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银发旅游成为老龄产业经济中增长最快领域之一。

在此背景下,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为老年人群出游提供了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全的出行服务。比如,这类列车直达景区景点,将进行适老化改造,配置医疗救护人员,制定应急突发情况处置预案等,这无疑为老年人群出游带来更好的体验。

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不仅能为景区景点精准输送游客,也为餐饮、医疗保健、演出等配套服务提供了新的市场,可以激活服务消费的“一江春水”,实现多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银发旅游列车也能发挥带动作用。围绕“银发旅游列车+”做文章,有望延展、激活更多服务和消费,为老年人出游幸福感做加法,也给相关服务行业带来增长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时爆出有老年游客遭遇低价游、强制购物等问题,这就需要景区、旅行社、旅游监管部门等各方共同发力,保护好老年游客合法权益。

总之,发展银发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增开专门列车,为老年游客提供出行便利,也需要其他环节无缝衔接。期待有关各方继续完善适老化配套服务,做大银发旅游市场,也让更多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撰稿 / 冯海宁(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花268元可“撸狮”,模糊了野生动物与宠物边界 | 新京报快评
让DeepSeek充当“恋爱军师”,入戏别太深 | 新京报快评
孩子报警“有坏人抢钱”,父母代管压岁钱问题在哪里?| 新京报快评
3人调研10人陪,“层层陪同” 何以屡禁不绝 | 新京报快评
“问题通报一律到人到事”,挤掉问责模糊空间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 当天 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 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 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