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明起,出分! ·  昨天  
学习大国  ·  咋回事儿,AI真的来抢“铁饭碗”了? ·  4 天前  
侠客岛  ·  蒋超良被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提醒】这些都是假的!公安部手把手教你识破骗局,守护好“钱袋子”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15 14:38

正文

公安部刑侦局消息,近来,各地仍有不少人遭受假冒“公检法”机关的诈骗,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公检法机关形象。日前,公安部刑侦局官微发布“教程”,详解如何识破冒充“公检法”机关骗局,帮老百姓守护好“钱袋子”。


诈骗通常有剧本 五步“请君入瓮”

冒充“公检法”进行电信诈骗,是所有电信诈骗犯罪中涉案金额最高的骗术之一。在贵州警方此前侦破的一起案件中,仅一名受害人就被骗走了1.17亿,令人震惊。

整个诈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电话中的演技,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要声色俱厉、声情并茂,诱骗他人入局。而全部过程一般会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骗取信任。骗子通过网络购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同时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警方办公电话,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


第二步:震慑。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吓。骗子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


第四步:转账。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诱骗受害人入局。


第五步:电话遥控转账。骗子声称资金调查,实则是要求受害人把将银行卡插入ATM机,然后把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账户。


至此,整个诈骗过程完成,受害人卡上的存款将全部落入骗子手中。但这还不是骗局终结,很快,受害人还会继续接到威逼转账的电话,诈骗剧本要求,一旦上钩就要吃干榨净,直到卖房。


警方提醒:提这些要求的,都是骗子!


1

通过电话笔录向你询问个人信息?


公安机关: 错!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的,只有进行回访,进行电话止付劝解等少数情况时公安机关才会采用电话形式!



2

拘捕令会传真给你?


公安机关: 错!刑事诉讼法准确称之为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文件,一般由检察机关批准,不会通过传真形式发放,因涉及个人信息更不会在网上查到。


骗子之所以能得逞,受害人之所以会上当,“通缉令”、“逮捕证”是其中很具迷惑性的道具。很多受害人正是在伪造的通缉令、逮捕证的恐吓下,乱了分寸,同意转账。这些伪造的文书是怎样煞有其事地传到受害人的手中的呢?

据了解,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嫌疑人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及身份证照片制作成假通缉令。

针对会上网的年轻人,嫌疑人会通过伪造的检察院官网给受害人传送“检察院通缉令”;老年人是骗子重点侵害对象,针对不会上网的老年人,犯罪嫌疑人会通过传真的方式送达假通缉令。

值得关注的是,骗子使用的传真,并不是我们平常习惯使用的传真机,而是近两年才出现的网络传真。

网络传真也叫电子传真,它的原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将文件传送到全球各地的普通传真机上,由对方在传真机上接收传真件。而发件人不需要传真机,隐蔽性强。

△网络传真原理图

3

需要你往某个公安账户打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