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12月份准备考研的时候,身边的人告诉说:“现在先玩玩吧,那么早就准备考研,后期会坚持不下来。”
去问了学长学姐,他们也说:啊?你明年三月份开始准备也来得及,不需要那么早准备的。
果不其然,网上确实有不少人说,考研不需要提前准备,每年3月份准备就可以了,甚至还有6月份才准备就考上的。
我总结了一下,那些说考研不需要早做打算的人,有不少是这么认为的:
别人都是3月份开始准备的,我那时候准备肯定也来得及;
太早准备考研到后期容易学不下去,学久了就不想学了;
现在回头看来,那些说时间还多的人,前期你在外面happy时,他们说不定在图书馆偷偷学习;后期你在自习室慌张时,他们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今年,报名的考生突破300万人,而各个学校招收的研究生加起来总数并不会随着考研的人数增多,研究生的名额仅有70多万,这不简简单单的是4:
1或是5:1的关系,
你面对的,也许是200:1的关系。
在考研大军的分母中,有大量二战甚至三战的学生,这些学生如若不能总结上一次考试的经验教训,等待他们的,或许是再一次的失败。
而一战的学生,是年龄最小、阅历最少的学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考研,稍有不慎,就会被挤下山去,只能来年再见。
在这种竞争下,考研要不要早点准备,或许不能称之为一个问题。
复习到这个阶段,每个考生心里都七上八下。
为什么现在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最焦虑、最害怕呢?
原因无非是这两个:
觉得自己不行;
觉得别人比自己行。
为什么觉得自己不行呢?
按照大部分考研的学生的节奏来说,现在是进行大量知识输入的时候,而自己还没有达到能够泰然自若处理各种难题的水平,如此的落差,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心灰意冷。
考研需要复习大量的知识,不少同学在此阶段,数学已经复习的差不多,当下仅需要锻炼综合能力,多做几套卷子。
而面对政治、面对专业课,很多学生都是一脸懵逼。
为什么?
仅仅是因为,在前期准备考研的时候,学长学姐甚至不相识的人告诉你,专业课9月份复习就可以了,不用那么着急。
于是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数学题越做越开心,专业课越做越崩溃。
如若将专业课复习时间提前一些,学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着急,一问三不知。
别人告诉你,3月份复习就好了,你信了,于是现在你觉得时间不够用;
别人告诉你,专业课9月份复习就够了,你信了,于是现在的你一问三不知。
个体差异太大,经验贴甚至会起到反效果,决不能照搬照抄,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而是有选择的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