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多少?现在没货了,正在加紧做着呢,等几天来取吧……”这个春节,湖南常德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的王礼枝忙得不可开交。
自家制作的糍粑成了走俏年货,王礼枝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忙着清点一会儿要送货上门的糍粑。中间时不时有顾客打来电话预定,还有人专程开车前来采购。
忙忙碌碌、热火朝天,这是王礼枝家的生活节奏,也是港中坪村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沿着干净、平坦的村道漫步,一侧民居张灯结彩,门前晾晒着腊味,烘托浓浓的年味儿;另一侧的农田里,数台挖掘机、推土机往返穿梭,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加快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进行。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张鹏摄
“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是过去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都闲不住啦,都在想着法忙起来”,种粮大户戴宏总结,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关键就在于大家尝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甜头。
“闲不住”,在于有良好的政策保障,让农业人才可以放心大胆地施展拳脚。
刚返乡务农那几年,戴宏一直在是否加大投入上有顾虑。由于和村民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时间不长,他不敢贸然改良土地和购置大型农机。2020年,村里通过“确权不确地”,将小田流转至村集体,再承包给种粮大户。签下长期合同,戴宏心里有了底,一门心思经营土地。从50亩到480亩,从小农机到大农机,经营规模更大、效益也相应提高。“种地有钱赚”从目标变为现实,他也在这片土地越“扎”越“深”。
“闲不住”,还得益于农机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从辛苦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发展多种副业。糍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王礼枝,其实是村里年龄最大的种粮大户。年近70岁的她,和老伴承包了100多亩地。看到我的惊讶,她算了一笔账:以前靠人工收割水稻,壮劳力一天只能割1亩,请工还难。现在用智慧农机,一天能完成50亩,“种地有机械,年纪再大一点也不怕”。“种田不像以前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田的好帮手,我们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了”,种粮大户匡天来这样描述如今的农业生产。电商直播、农家乐、养殖、农产品加工……在港中坪村,勤劳的村民不断拓宽增收致富的路子,挣出一片片火热的生活。
港中坪村村貌。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张鹏摄
看得见的光明前景,让村民们心更齐、生产积极性更高。
前不久,谢家铺镇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民们参与意愿强烈。种粮大户不仅争先参与建设,还时常到田里“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和施工细节,为有序高效推动项目落地想法子、出点子。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学习知识提升种地水平,发展研学等农旅融合项目……有种粮大户道出大家的心声,“未来肯定是越干越好,这个信心我们还是有的”。有奔头,就有劲头,广袤农村,活力无限,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