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盖茨基金会工作,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有机会去到发展中国家,我经常去那些国家。当我去到那些偏远的地方见到那里做了母亲的妇女们,我着实被我们的共同之处所深深感动。对待孩子,她们和我们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他们健健康康,顺顺利利。我还看到了许多贫困的地方,不管是贫困的程度或范围,都让人触目惊心。
第一次去印度时,我去到一个人家里,他家里的地面就是黄土地,没有自来水,没有通电,这样的情况我在世界各地都见到过。简单点说,看到他们连这些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有我感到非常吃惊。但是,让我纳闷的是他们居然都拥有: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无处不在。我在发展中国家的时候,随处都能看到可口可乐。于是,我从这些地方旅行回来之后,就在思考发展的问题。坐在回家的飞机上,我一边在思考:我们得想方设法普及安全套和各种疫苗。可口可乐的成功让你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他们是怎么把可乐送到这些穷乡僻壤的?如果他们能做到,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岂不是也能做到吗?这个问题不是我首先提出的。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协同合作的团体,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谈到可口可乐,他们可真是不得了。他们每天能售出十五亿瓶可乐。这就相当于,地球上的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孩子,每周都喝掉一瓶可乐。
这当中有什么启示呢?如果我们想加快甚至缩短我们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那么就要向实业家们学习了,这些实业家们来自各行各业。我觉得,
如果我们能悟出可口可乐之所以无处不在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把其中的奥妙运用在公共服务上
。
可口可乐和非洲的孩子(加纳)来源:网络
可口可乐的成功是值得借鉴的,因为我们可以分析它,从中得到启发,然后用它来拯救生命。就这样,我花了一点时间来研究可口可乐。
我认为我们能从可口可乐身上学到三样东西。一是
他们对销售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立即汇报产品的销售情况;二是他们扶持地方企业人才;三是他们的市场营销做得天衣无缝。
我们先看一下他们的数据管理。可口可乐有一条非常明确的底线,他们需要向一群股东汇报情况,所以必须保证利润。因此就要
实时监控数据,根据时实数据测量进度,并且持续对情况进行汇报
。当获取到有用信息后,可口可乐会立即对产品进行调整,进而调整市场策略。
他们有一支团队,叫做“知识与远见”,它很像其它以顾客为导向的公司。假设你是可口可乐在纳米比亚的负责人,你在当地有107个选区,每售出一瓶或一罐雪碧、芬达或可乐,你都知道是从哪里出售的,不管是在街角的杂货店,某家超市或者某个手推车上。如果销售量下降,那么负责人就会查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们看一下这和发展有什么异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价值要到最后才能看出高低。我参加过很多相关的会议,当时,使用数据的时效早已过期。我曾碰到一位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他对我说,这就像是在黑暗里打保龄球,有人说:“把球滚出去,接着球瓶应声倒下。四周很暗,只有开灯以后,你才能看见哪支瓶子倒下,然后你才知道自己的成绩。”实时数据就能把“灯”打开。
那么可口可乐第二个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他们善于扶植当地企业人才。
可口可乐1928年开始在非洲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他们都没有成功进入偏远地区的市场,原因是他们的运营体系基本上还是很像他们在发达国家所采用的体系,就是把大卡车开到大街上成批地运送。而在非洲的偏远地区,连一条像样点的路都很难找到。但是,可口可乐注意到了一点。他们发现当地人会成批购买某种商品,然后把这些商品分销到偏远地区。他们花了一点时间来研究这个情况。于是他们在1990年决定开始栽培当地的创业者,给他们提供小额贷款。他们把这些人分组,称之为微型分销中心。这些当地创业者接着自主聘请销售人员,让他们骑着自行车,推着贩卖车到处叫卖。目前这样的分销中心数量已经达到3000多个,在非洲的雇员人数在15000人左右。可口可乐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的销量占他们在非洲总销量的百分之九十。
我们现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能够从可口可乐那里学到什么?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需要扶植地方上的企业人才,因为当地人知道如何打入那些偏远地区的市场,接近他们的邻居,他们知道如何有效解决问题。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埃塞俄比亚的医疗普及计划。埃塞俄比亚政府注意到该国许多人的住所离健康诊所很远,他们必须走一天的路才能找到一间诊所。如果你发生了什么意外,或者你是个临产的孕妇,就别动去健康中心的念头了。
该国政府决定改善这种情况,他们派人去印度喀拉拉邦(印度西南部)学习那里的医疗体系,改良这种体系并在埃塞俄比亚推行。2003年,埃塞俄比亚政府开始推行这套新医疗体系。政府对35000位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让这些受训者直接给人们提供医疗服务。在短短五年里,原本每30000人仅配备一位医务人员,改善为每2500人配备一位医务人员。
想想这对人们的生活是多大的改变。这些医务人员的贡献巨大:计划生育,产前护理,儿童疾病防疫,劝告产妇及时到医院以免耽误生产。对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而言,这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使得2000年到2008年该国婴儿死亡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五。
在埃塞俄比亚,全靠这些医务人员才使得成百上千的儿童得以存活。那么埃塞俄比亚接下来的工作是什么呢?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商量这事了。他们在商量:“如何才能让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更有主见呢?如何让他们了解到自己为那些偏远村庄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进而激励人心呢?”就该这样培养地方创业人才,发掘人们的潜力。
可口可乐获得成功的第三个秘诀是
市场营销战略
。
可口可乐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人人都想喝可口可乐。而这些个体企业家如果想赚到钱他们就必须卖出手推贩卖车中的每一瓶可乐。他们的市场营销战略紧紧围绕着可口可乐这个产品。那么他们市场营销战略的成功秘诀何在呢?
这个秘诀就是主动出击。它把产品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联系起来。尽管它是个跨国公司,可口可乐采取的是因地制宜的策略。他们在全球的宣传标语是“畅爽开怀”。他们让它更具地方色彩。他们不是凭空猜测什么能让人幸福开怀,而是亲身去到拉丁美洲等地,他们了解到,在那些地方幸福来自家庭生活。在南非,幸福来自对社区的尊重。这点在世界杯宣传期间得到了充分证明。
我们来听一听这首由可口可乐公司创作的歌曲,这首歌叫《旗帜飞扬》,由来自索马里的嘻哈歌手演唱。感觉不错,对吧?他们不仅灌录了这一个版本,这首歌还翻译成了18种语言。它在十七个国家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取得冠军。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到的一首歌《我想教全世界唱歌》。这首歌也曾是冠军单曲。这两首歌有个共同点:它们都提倡欢庆与团结。
那么,卫生与发展是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呢?它们总是被动地躲避,而不是主动出击。我肯定你们都听过这些口号:“使用安全套,远离艾滋病”。“勤洗手,防痢疾”。这些口号听起来一点也不像《旗帜飞扬》。
我认为我们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就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人们用不着别人告诉他们,什么才是他们需要的。我觉得这个想法不正确。现在在全球范围内,这个情况似乎有所改变。公共卫生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知道每年全球大约有150万儿童死于痢疾,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们随地大小便。解决方法很简单:建个厕所。但是我们在世界各地总是看到:人们建好一个厕所,放在那里却没有人来使用。一些人用它来做杂物房,有时候用它来储藏粮食,我还见过有人用它来做鸡笼。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市场营销让人们学会注重公共卫生,进而消灭痢疾呢?
你必须发挥社区的力量,要跟他们讲,不应该在村子里随地大小便。他们也同意这一点。但是你接着就要研究怎么把厕所建成时下流行的便利设施。印度北部的一个州工作非常到位,他们把厕所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请看这些标题——“没厕所,不过门”,我可没开玩笑,妇女们不嫁家里没安厕所的男人。这可不是一条恶搞标题,它是一次有创意的营销宣传。但更重要的是,它拯救了生命。
看看这里,这间屋里坐满了年轻小伙子,还有我先生比尔。大家猜猜这些小伙子在等候什么?他们正等候着做包皮切除手术。你们能相信吗?我们知道包皮切除手术能够降低男性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降幅可达百分之六十。当我们第一次在基金会听到这个结果时,我必须承认,我和比尔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我们问:“但是,谁会主动提出做这个手术呢?”结果我们发现,男人们是愿意做手术的,因为他们的女友希望他们做这个手术。他们也相信这可以提高性生活的质量。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开始了解在卫生和发展方面什么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那么我们就能改变一个社区,甚至改变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