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学部国自然来说,
“
Crosstalk
(交互)
”
不局限于
细胞与细胞之间,大到器官
-
器官之间交互(
Inter-organ Crosstalk
),小到细胞器
-
细胞器之间、甚至分子与分子之间,从宏观到微观都可涉及,
这个现象是不是也能支持
”
自相似分形学
”
这个理论?
从国自然角度来说,
细胞
-
细胞间的交互风头正劲,器官
-
器官交互、细胞器
-
细胞器的交互也有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关注。
国自然思路|“细胞间交互”创新性不好?那看看“细胞器间交互”吧!
我们说
“
细胞
-
细胞间交互
”
的时候默认的思路是:
细胞
1
与细胞
2
是不同的,即旁分泌途径,还有一个就是自分泌途径(另一个是内分泌):细胞
1
的信号由细胞
1
(自己)接收,从而进一步激活细胞
1
内的信号通路,并导致下游功能和表型改变
。
如果信号和信息能够正向闭环,就会出现正反馈回路
,
而正反馈回路作为信号放大的常见方式之一,是很多信号通路的核心框架,比如
TGFβ/SMAD
、
IL6/JAK/STAT
通路等,而正反馈回路未必是完全闭环的,
而闭环外的信号则是疾病另外表型的信号出口
,所以很多国自然项目也会用这个作为故事的一个核心框架。
当然,如果形成的是
负反馈回路,则是维持平衡的一种模式:正向的信号通过负反馈的方式被抑制,从而抑制信号的不断放大和失衡,从而体现系统“缓冲”的意义,当然如果负反馈的机制缺乏(缺少了刹车),则可能回到恶性正反馈的机制上
;
当然刹车不仅仅有一个,如果其中一个刹车不能逆转失控的信号放大时,最终的病理表型仍然会出现,从这个理论来说,当一个刹车分子高表达时疾病进展是完全可能的
。
相关阅读:
看到这篇Oncogene上的miRNA研究,我感觉自己错过了N多中科院一区的文章……
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疑问,联系咨询Alice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