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队长
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映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周末早上,朋友汤圆打电话来说,不能参加我们的聚会了。
原因是,6岁的女儿昨天晚上,看电视看到一点多,到现在还没起来,只能取消原定的计划了。
视频里,大芝唉声叹气说:
这孩子怎么办?这孩子迷上看电视了。每天晚上都几乎看到凌晨2点。
第二天睡到中午,醒了继续看电视。
眼看着就要上小学了。说什么都不灵,我真是愁死了。
看大芝愁眉苦脸的,有人也开始倒苦水:“我家孩子也看电视,眼睛一睁开,就要打开电视机,要不然就跟你闹。”
说着连连摇头,表示无奈。
一旁的小媚放下茶杯,也表示赞同:“我家的小时候是喜欢玩手机,不是手机就是ipad。各种游戏,玩得贼溜。”
看妈妈们你一言,我一语,虽然各个深恶痛绝,但却都束手无策。
孩子痴迷于这些,让很多家长无可奈何。
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
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定本》中也明确提到:
如果让孩子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累计4小时以上,就相当于完完全全的放弃了家庭教育。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
假如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而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除了能让家长轻松一些之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台湾作家也曾李敖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因为,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
这种惰性会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但这对孩子来说,这样深刻的道理,就算再苦口婆心,孩子也接受无能。
孩子喜欢看电视也好,喜欢玩手机也罢。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孩子们出生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这个时代想与电子设备或是互联网完全绝缘几乎是不可能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好处和弊端。
电视如此,互联网也如此。
利用它们的便捷会让生活和学习更有效率。如果只看到它们的弊端,也会错过很多的精彩和捷径。
只是学龄前的孩子,还不具备自主筛选信息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沉溺在虚拟世界的恶果可想而知,但若处处倚靠家长的监控。
孩子不但不会理解,家长若一味强劲要求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面对孩子贪恋电子设备这件事,怎样让孩子既跟上时代的节奏,又不至于走偏成了所有家长的课题。
妈队有个小小的建议,各位家长如果觉得说得对,不妨一试。
谈起小朋友对虚拟世界的沉溺,我们先来理解下什么是沉溺。
百度百科说沉溺是指十分喜欢某人、某事、某物时表现出的状态。
▼
家长们万分担忧的是孩子们沉溺在低幼没营养的内容中荒废自我,甚至有的担心孩子不小心过早接触了网络上的暴力和色情。
可是如果孩子能将这番精力投入到某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上,家长们的态度就能从拒绝转为支持。
想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沉溺”于一项健康的兴趣爱好,我相信父母们肯定高兴还来不及呢。
为孩子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是很多家长都有的共识。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更能让孩子更加全面地成长。
传统教学过于刻板,把孩子关在格局方正的教室里,正襟危坐地在课桌前对天生好动的小孩子来说,可能会产生天然地抵触。
如果教学的场景能发生变换,孩子也许会在乐意去尝试新的探索。
线上课堂
能既满足孩子对互联网的好奇,还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这不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来说,都是桩两全其美的好事。
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太生涩的道理他们听不懂。
但如果真正让他们感到新鲜并且有趣的,不用你去督促,孩子会自发地高兴完成。
就好像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对色彩好奇,对画画充满兴趣一样。孩子对绘画的热爱,也是发自内心相遇世界沟通的愿望。
大多数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前,甚至都已经创作过属于自己的涂鸦。
(孩子没学过画画前的信手涂鸦)
让孩子学画画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审美品位,还能开发右脑思维,启发孩子的智力发展。
学龄前,学过绘画的孩子在上小学后会比没有接受过美术培训的孩子要更自信,表达能力也更优秀,思维也会更活跃。
画啦啦少儿美术课堂,基于互联网在线教学,专为5~13岁学龄前儿童设计的美术课程。
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互联网,再加上一台电子设备,电脑、ipad甚至是手机。孩子就能在通过网络享受最优质的美术教育。
做父母的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沉溺于毫无意义的虚拟世界,也不必害怕孩子跟不上互联网的时代。
从粗暴的线条图雅到色彩绚丽的画作,每个孩子都是绘画的可塑之才。
(画啦啦学习前)
▼
三个月的时间,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