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Echo:一场听懂彼此的家庭旅行 ︳蘑菇人物志「在乎力」特刊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9-01-05 11:00

正文

“大家都说,青年志是个有趣灵魂的集合地,蘑菇仓君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个看似一样的身份和选择下其实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比起聚光灯下的人物,我想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年轻人故事,以一张图片+一首歌+一句个人介绍+一段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我的朋友们。”

—— 蘑菇仓君


“在乎”,是一种驱动力。


在乎,是一种力。一种驱动年轻人成长的潜在力量。 正是这样的驱动力, 能更好地帮助年轻人在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和环境时,做着自己真正在乎 的事儿。可口可乐中国与青年志共同决定,把这种过去未被发掘,但早 已逐渐装备在年轻人身上的驱动因子 - 一种让年轻人能理性判断当下、 能自主采取行动、能坚持自我选择的驱动力 - 命名为「 在乎力 」。


以下故事,来自可口可乐中国x青年志联合发布的《 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 》之田野采访。


本期人物

“现在我也会学习用父母听得懂的方式,从理解父母的角度进行沟通,多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多往前走一步,达到平衡状态。”

多年留美的Echo,从与父母间有代际隔阂,到主动寻求积极方式,通过带着父母旅美将近一个月将冰雪溶解,寻求一个平衡、双方舒适又保持彼此亲密独立的关系。

一场旅行,一次平等、开放、真正的对话

“Echo,毕业愉快!”

“对啊,终于熬完了。这是我爸妈,他们第一次来美国玩。”

“哇!你父母吗?你能帮我翻译下,很高兴见到他们吗?”

这是Echo特意为踏足美国的父母而举办的一场毕业派对。参加的朋友国籍横跨三大洲,肤色不尽相同,性向各异。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Echo在美国这几年的至交好友。


17岁,Echo孤身一人前往美国求学;第一次,Echo的父母踏足美国的土地。这,也是Echo第一次与父母相处如此长的时间。

为父母安排的毕业派对、一家人拍毕业纪念照、为父母仔细规划行程... Echo尝试透过这场旅行读懂彼此 ©Echo

“当时我让全场唯一会说中文的朋友陪着父母。他人超级好,全程充当翻译,带我父母认识我的朋友们。”Echo放心地让父母全身心沉浸在这个充斥着不同语言的陌生环境里,“party上的我是很放松的,我父母看见了平时他们没见过的我。”

一万多公里的距离与隔阂,在这个夜晚中渐渐隐退,消失不见。


“你知道吗?17岁以前,我们并不是这样相处的。” 青春期的Echo常年寄宿学校,只能周末回家;即使回家,大部分时间也在补习班中度过。满打满算,她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只有在车后座来往学校和家或者家和补习班之间的那1、2个小时。在她的印象中,自己总是在汽车后座拼命写作业,而父母在汽车前座、默默开着车,看着后视镜中的她。


Echo很幸运,她的父母能够平等地与她沟通,尊重她过往看似不成熟的想法。 “我觉得很多中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把我希望的强加于你‘ 或者‘我希望你怎样就是怎样‘;良性的亲子关系,更多应该是可以共同讨论问题,但最后决定权还是在孩子手上。幸好从小到大,我父母就是这样与我相处的。”


即便如此,Echo的父母也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在Echo遇到人生重大事项需要抉择时,父母会耐心与她探讨;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却不能经常在言语上给予Echo她渴望的爱。在外留学的初期,年纪小小的Echo感受了在异国的无尽孤独——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希望父母能有更多言语上的鼓励和支持,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渴望。


她,在巨大压力下转而选择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寄希望于父母能够发现大吼大叫背后那个孤独、无措的她,可惜事与愿违;后来,Echo开始变得很酷,选择自顾自地过自己的生活。


“当时,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我在干嘛。我不关心他们怎样了,他们好像也不在意我怎样了;而我现在才知道,他们当时很怕打扰我。”


“我一直表现得很冷酷,沟通就是发信息,‘嗯。哦。好。’,可想而知那种情景是多么糟糕。六年,彼此都是小心翼翼地沟通 —— 简单交流一下最近什么课、发生什么事,或者我就直接扔照片了。”


直到快毕业,面对升学和求职的压力,Echo再也忍不住而开始向父母求助。渐渐地,双方的互动和沟通多了起来;某一天,Echo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要不带父母在美国玩一圈儿吧!


彼此成就“更好的自己”

事无巨细的行程安排 ©Echo

安排旅行也并非易事。因为父母都不会英文、也从未出过国,Echo 为了让父母能够一路安全抵达美国,做了3份非常详细的旅行安排:《行李清单》、《乘飞机及入关须知》和《旅行计划》—— 细致到行李清单需要准备多厚的衣服、过美国海关时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遇到的每一种突发状况、Echo 亲手写的毕业邀请函、每日行程安排……Echo 还制作了中英文双语的小纸条,以便父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求助。


方方面面、前前后后,Echo都考虑得十分周全。这一个月的美国之行,正如Echo 预料的那般,十分完美——


Echo 的父亲喜欢和珍藏款跑车拍照,徒步途中他发现了一辆老款保时捷跑车,眼神示意Echo 上前“搭讪”车主,询问可否拍照。最后,Echo收获了父亲在跑车里开心得像个小孩摆弄新玩具一般的照片;Echo 的母亲一直很想化妆拍写真,于是Echo 在毕业典礼当天联系了摄影师拍摄家庭毕业照片,圆了妈妈的梦。


和父母旅行中的每一天,Echo 都需要将诸事安排妥当,让语言不通的父母即使身处异国仍在感到自在。她很累,但是她心里很快乐。回国与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大半年间,Echo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习、调整与父母的相处方式。 “我现在很高兴看到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我妈妈那时候还没有退休,她做得也不开心,她一直盼望退休,可以做一堆自己的事;我爸爸的状态也不是很好,他想做一堆事情,但是不知道做些什么。他们都处于一种执着于某样事情的状态 - 执着于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份工作、执着于自身以及执着于他们对社会的价值。他们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在社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你看,连50多岁的人都在想这些,更何况我们?”


Echo看到了父母的困扰,开始更多地从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尝试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他们自身。父母时常因为沟通不畅而发生争吵,Echo 充当救火队员,以学习所得的用户体验思维与父母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让他们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彼此,父母的关系因此得到大大改善。


顺利退休后的父母,有更多的时间享受过去因忙碌而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的生活:母亲参加手工班,享受第二人生;父亲喜欢旅游和唠嗑,到处找朋友侃大山。他们不再焦虑和茫然,可以逐渐平和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常常看到很多文章教父母如何去做好父母,却很少有声音教子女怎么做好子女。 现在我也会学习用父母听得懂的方式,从理解父母的角度进行沟通,多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多往前走一步,达到平衡状态。 Echo说她很希望成为那个让“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子女更好地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时光倒回至那个夏天。 “那些文件管用吗,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Echo懊恼着,着急为何还没见到父母。猛一抬头,她看见不远处的父母推着庞大的行李箱,脸上带着疲惫和抑制不住的兴奋朝她猛挥手。


只是当时的Echo不曾预想到的是—— 这才是一段更奇妙旅程的开始。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本人




今日蘑菇仓君

每天都吃得很饱的Isabelle —— All good things take time.





每周 2个年轻人的故事,你也会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你按耐不住等我们来找你, 那点击「 阅读原文 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吧,下一篇也许就是你!


—— 蘑菇仓君


联合发起


感谢在此报告访问、研究、写作过程中

与我们一起共思共创的青年文化伙伴

第23届“21世纪·可口可乐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以及愿与我们分享ta的真实故事、生活日常

一起探讨“在乎”背后的为什么的年轻人们

Jane / 三笑 / 大杨 / 鞋子

海草小姐 / Echo / 岳桐 / 小君 / JJ


还有近万位年轻人与我们分享的观点、态度及背后的千万种在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