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石扉客栈
致力于解释一切媒体和传播现象。
51好读  ›  专栏  ›  新石扉客栈

逝者 | 真正的伤感不在一时的哀悼,而会用余生来慢慢告别

新石扉客栈  · 公众号  · 时评  · 2018-10-30 21:46

正文


查良镛老先生仙去,重发前年写的这篇旧文略表哀悼 暮光尽,怕见江南信。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


刚看到微博上复旦严锋老师这几句评论,略煽情了一点,但道理大致不错,尤其赞同这句“在中国最多难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辗转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


严锋:

金庸先生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恕我直言,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家了。金庸不是翘课关在宿舍里日更1万能练成的。


你能写得出萧峰的豪情,段誉的憨萌,令狐冲的苦逼,程灵素的深情,黄蓉的精灵,韦小宝的无赖?你写得出凌波微步的潇洒,六脉神剑的气势,天山折梅手的精妙?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


这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宁书香门第,经过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最多难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辗转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


以上种种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条件,再加上天生禀赋,在香港这个承接古今、贯通中西的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练成绝世神功。


对我们这些七零年代出生的人来说,1997年的王小波去世,2018年的李敖和查良镛相继去世,都是文化记忆的重要门槛。


真正的伤感不在一时的哀悼,而会用余生来慢慢告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