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商参略
了解财经信息,通往财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msd美思德发泡 ... ·  7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  ·  事关机器人产业,工信部最新部署! ·  昨天  
第一财经  ·  阿里,跳空上涨! ·  2 天前  
掌上平度  ·  利好来了!名单公布 ·  2 天前  
掌上平度  ·  利好来了!名单公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商参略

为什么说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一定可以改变世界(深度!)

正商参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8 10:20

正文

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 政商内参


By政商内参 (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我们这代人现在有这个机会,让这个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别指望下一代。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我起的题目是“新形势下的大国外交”,所以我想我们从什么开始? 我们从国际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开始,我们看这样一个国际社会它的形势会是什么样。


国际社会最核心本质,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不一样,他没有一个中央政府,在没有中央政府的条件下,这个 国际社会 是什么?就是 靠实力说话 那么这个是一个什么体系呢?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一个体系。在我们国内,目前很大程度上,地位提高取决于你上级领导对你的提拔,由权利决定。那到了国际社会不一样,这个时候企业能不能做大?你不是靠别人提拔,得靠自己的实力。


国际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体系,是靠实力讲话的。 规则就是丛林法则 ,有弱肉强食的现象, 强者会越转越转到中间,弱者就会越转到边上 ,边上的国家,就是边缘化的国家,中间的国家叫崛起的国家。


从中国来讲, 我们今天就是转到中间去的一个国家 。从官方语言来讲,叫“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就是舞台很大,你站在中间,你就有发言权,为什么你能站在中间?你发言权哪来?靠实力。 中国的地位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在这样一个无序的体系中,开始越转越转到中国去了。


中国站到中间,国际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不仅仅中国改变了在东亚地区的基本格局,年纪大一点的人知道,80年代东亚地区经济最强的国家是日本,我们中国大量的进口的都是日本的电视、照相机,冰箱,日本货摆在家里特自豪,现在大家就买个马桶盖。这个变化是什么? 中国改变了这个地区经济上谁“说了算”。


当年日本把淘汰 产业 淘汰到四小龙,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再淘汰到中国,这个时候中国做的,就是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这波开放是引进的开放。我们打开大门,允许别人走进来。很多人不了解今天的改革开放和过去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我们是“走出去”的开放,原来是让别人“走进来”,今天我们要走到别人家里去,这叫“走出去”,过去叫“引进来”。现在“走出去”什么?人才、技术、游客、产品都要走出去。所有能走出去的,都要走。 这样就出现了中国改变的不仅仅是东亚地区一个地区,是由日本是经济老大变成中国是经济老大,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追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 我们改变的不是东亚地区这一点,而是改变了世界。


那改变了世界什么的?他改变世界,不是程度上要改变一个世界,中国崛起改变世界,是要从性质上改变这个世界。 第一要改变的,就是世界中心将走向东亚。 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谁都解决不了。


就是世界中心是由全球有战略竞争能力的国家,他在这一块,同时这个地区值得竞争,这个中心才能成为世界中心。这就是为什么过去,至少一战一直到现在,欧洲都被视为世界中心。


美国一战打完就已经很强大了,二战成为了世界两强之一,为什么美洲不是世界中心呢?美洲当然是一个全球性的竞争大国,但是美国在美洲没有竞争,美国一统天下。谁去美洲跟美国竞争?没人。但是有一个值得争的地方,就是欧洲。


欧洲在一战的时候有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二战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德国,德国、美国、苏联。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能有全球争夺能力的国家,美国、苏联,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洲。因为美洲没有竞争,争的还是欧洲,所以世界中心被认为还在欧洲。


欧洲是最值得争夺的地方。因为这是除了美国之外,世界财富最多的地区。当时80年代就有人说,世界中心将转向亚太,为什么说“转向亚太”,因为他没有办法说转向东亚。美国只要去掉东亚,什么都不是,为了让东亚显得重要,说东亚包括了美国,那世界中心在欧洲,我也加上美国不就得了吗?是两岸的国家,都是,算给谁,没有意义。


世界中心的转移,不取决于美国,因为美国是个常量,不变的,不管加在东亚还是加在欧洲。但是 东亚和欧洲世界的变化,才决定世界中心到底在欧洲还是东亚 日本的崛起,80年代以为能使东亚成为世界中心,很多学者说世界中心将转移到中亚,没有发生。


但是这个现象,今天开始发生了,世界中心开始向东亚转移了。有人说是“亚洲的崛起”,这是胡扯,亚洲谁崛起?亚洲不就中国崛起吗?别的国家都在衰弱。中国不崛起,让那些亚洲国家都崛起,解决问题吗?还是解决不了。中国的崛起,要使这个地区发生变化,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个地区,而且很快中国经济规模,现在认为不会晚于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就是世界第一大和世界第三大都在这里。


我写了《历史的惯性》这本书,根据我的预测,到2023年,东亚这个地区GDP总量都要远远超过欧洲,“10+3”在8年之内经济总量远远超过欧洲,他们的国防开支总量会超过欧洲。这个地区成为世界第一大发动机,8年之后更是决定性的,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可以跟他竞争。每年这个地区创造的GDP的增量,不是说有多大,而是去年多的这块占世界最多。现在中国一个国家就是世界第一大发动机。和第二也就是美洲比,那距离是巨大的。


这个地区的力量在成长,成为世界的中心,另一方面,这个地区将成为财富产生最多的地区。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能理解东亚地区将是一个大国争夺世界的所在地区和大国所要争夺的地区。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地区成为世界中心。


你观察一个地区是不是世界中心,还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你看哪国际会议多,一定就是世界中心。 纽约开会多,有联合国,欧洲开会多,因为有日内瓦。


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区建立国际组织,开国际会议,什么博鳌论坛、10+3、APEC,越来越多的论坛,重大的G20、论坛都在这些地区开。哪开国际会议多,哪就是世界中心。就像上海,我们今天选择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是上海的中心。是中心地区,大家就要争夺道路、土地,大家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不成为中心地区,一定就是不重要的。


东亚地区出现争夺、竞争、出现摩擦,这不是坏事,这说明我们越来越重要。 这样一个转变,就是要解读政府常年讲推动国际多极化发展,很多国家希望多极化发展,但是世界到底是向多极化发展,还是向两极化发展?这都是由各国政府的意愿决定的,不是说你希望多极化,就多极化,欢迎多极化就多极化。不是这样的。


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国际格局的否决权,光希望这事是做不到的。国际格局像树一样,是自然长出来的,而不是像计算机,是人造的。国际格局有单极格局、极格局、多极格局。单极格局就是冷战后的美国,一个大国,现在世界从一极格局向两极发展还是多极格局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中国崛起、中国民族复兴国际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你在世界上必须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最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如果现在是一极格局,在第二层次上有很多国家、大国,我们就可以继续韬光养晦,可以在几个大国里把别人推在前面,我们躲在后面,避免跟美国发生冲突、对抗。这是做得到的。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国不同意签署法、德、俄三国提出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联合声明。结果这个三个国家法国带头反对,美国跟法国的关系搞得非常不好。我们庆幸,把法国推到前面,我们在后面。但是今天出现了一个问题, 世界已经不再是第二层,逐渐从第二层向第一层进发了,这个时候你还能把别人推到前面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2011年我们还采取韬光用晦的策略,伊拉克发生战争的时候,我们投了弃权票,结果就是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说中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国。我们非常不理解,五个国家投了弃权票,俄罗斯、德国、巴西、印度、中国,为什么就说我们不是负责任的大国呢?


我问一个东南亚国家外交官,他说因为是你们中国带的头。我说怎么就算中国带头?你们为什么不认为是印度带的头?他一句话就把我顶回来了,世界上有弱国带头的吗,不是你带头,是谁带头?我们真没有带头。也就是说,你带头不带头,都说是你带头。美国遇到任何困难,就说是中国带头作对。


到叙利亚,我们就不再投弃权票,我们没有弃权选择余地,在美国跟俄罗斯两家支持、一家反对的情况下,只能支持俄罗斯,没法支持美国。弃权肯定是会被强烈谴责的。如果 我们不支持俄罗斯,支持美国,你知道害处是什么吗?俄罗斯告诉我们,叙利亚就是我们的黄岩岛,这话你还不明白吗?你站在美国一边没关系,我明天就宣布支持菲律宾。 外交决策往往是两害相权择其轻。 中国政府提出,中国要承担责任,为什么?不承担只能更加伤害我们自己的利益。


格局化的趋势,是向两极化发展,不是向多极化发展。 为什么?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前10个国家,美国是最大的,第二就是中国,往后是日、法、英国、巴西、俄罗斯、印度。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无论如何丢过不去3%,2%都算好的,差不多都是负的。就算这些国家维持5%的增长,他们有可能缩小跟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吗?


我们先看跟美国的关系。美国是17万亿,印度、俄罗斯、意大利、巴西,都是2万亿,美国增长1%,他们得增长8%,美国增长2%,他们得增长16%,可能吗?就算做到了,也仅仅是维持跟美国的差距不变,不是缩小。日本、德国跟美国的经济关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是美国的2/3,德国是美国的1/3,当时美国只有6万亿,日本4万亿,德国2万亿。 现在经过了20年的发展,美国17万亿,日本5万亿,德国将近4万亿,日本从原先美国的2/3变成现在将近1/3,德国从原先美国的1/3变成接近1/4。


差距是在缩小是是在拉大? 全世界除中国之外,所有国家跟美国的实力差距都是进一步拉大。 没有中国,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今天仍然如日中天,而且是更加强大。


美国的相对衰弱,相对于谁?就是相对一个国家,就是相对中国。 中国2014年是10.6万亿。最近美国的战略研究中心做了一个重新的统计报告,根据20年中国的统计情况以及我们修订的统计数字和经济普查调查结果,他们认为中国的GDP至少得增加10%。不是中国故意隐瞒,是中国经济没法精确统计。大量非正式经济你哪统计?


举个例子,有多少人往外租房子的时候需要政府报税?现在很大的一个麻烦,住房公积金说你租房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问题是所有房客都说,我可以租到房子,没有任何一个房东可以开一个证明说把房租给我了,因为他开了得向政府报税。 全中国一年多少人在租房子?这个是不计在内的。追究这样不可统计的经济数是巨大的


所以他们做一个分析,认为中国至少得增加10%,2014年中国已经是11.6万亿,不是10.6万亿。就按政府说的10.6万亿,我们是美国的60%。美国增长2%,就能够跟他平稳。他增长2%,我们增长3.6%,就能跟他平。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即使5%,也会缩小跟美国的差距。


有人说为什么美国老防范中国?美国说不防范你,你说我防范谁?你找得着吗?我想跟大家说, 就是因为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在跟美国缩小差距,其他国家跟美国的差距都在拉大,所以想让中美关系能有实质性改善,这是做不到的。 这不存在好和不好的问题。就像中国现在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他们三家的竞争能不是你死我活吗?


改成两家,那更是你死我活。如果现在电信100家,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剩两家了,空客和波音最典型了,世界市场你多分1%,我就少1%,我抢过来1%,你就少1%,就是零和关系。你怎么改变零和关系? 人类没能力改变零和性,只能找到处理零和性矛盾的方法。 就像你不能解决万有引力,但是有办法可以克服万有引力。这样中美之间现在的形势,就是两强之间,像美苏冷战时期那样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发展。


有人说,不能光看经济,还得看其他的方面。我们看国防开支。世界超过1千亿 美元 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美国。其他国家都是以百亿为单位。而且中国每年10%的国防开支的增长,是必然的,美国国防开支奥巴马说每年减10%,7千亿减10%,变成6千4。


所以今后不是美国政府要不要增加国防开支,而是财力决定他继续增加国防开支已经很困难了。GDP你才多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国内普遍要求减国防开支。这个方面中国跟美国的差距在减少。


现在我们国防项目建设速度比较快,不是说中国已经赶上了美国,而是 现在除了中国,没有人可能和美国缩小差距。 而中国和美国缩小军事差距,已经很明显了。而且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强的国防生产能力,天上、地上、海上全都造了。


原来南海最大的岛礁是太平岛,0.51平方公里,我们这次在很短的时间就把岛造出来了,2.8平方公里,相当于5千个足球场。原来我在美国住在一个市,才2.4平方公里,有游泳馆、体育馆、中小学、图书馆、 银行 、政府、有警察局,也就是2.4平方公里,长期有人居住,成为一个社区是没有问题的。中国这方面能力的上升,使得美国对中国的警惕越来越强。 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只能日益深化,不会缓解。


中美之间想弥合矛盾,是非常困难的。是有利益存在的。我们C919刚下线,本来国际市场 大飞机 就波音、空客,突然出第三家,能不跟人家分割现有的市场吗? 首先中国航空公司可以不买他们的,买自己的,只要中国不买,就有很大一块缺失。何况你还要在其他国家卖。这个竞争不发生可能吗?不可能。


现在什么都在做互联网+。我估计金融理财也躲不开,最后也得走互联网+这条路。 互联网将是美中之间的最大竞争,核武器都屈居第二位了。 网络已经到了“网罗天下、一网打尽”,现在已经到了网络让所有的企业感到恐惧的时代,网络威胁了所有的实体行业,网络想把实体行业都变成他的下属机构。


现在的一个想法,将来不需要手机了,为什么?手机就像手表这样,到处都是,每个桌子、椅子,卖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终端使。你不用带手机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网络就把世界控制起来了,全世界谁都逃脱不了。政府也觉得很恐惧。网络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技术,不像大飞机,政府工作,从底下做很困难。他们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技术,往上发展,政府也控制不了。所以 网络势力极其强大,他们在改变这个世界。


连“十三五”规划都得写上“互联网+”。各国政府都得顺着它们。更何况我们小民呢?现在已经到了网上买票、农民工得求人帮着买,上岁数的人,像我,打车不会使滴滴软件,得求着人。网络和核武器最大的区别,就是军民两用,而且它的重要性已经和空气、水、食物同等重要了,没它,你就不能活,不能生存。美国能不重视吗?


控制人类命运的东西,美国能不看得非常重要吗?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问题, 是谁在这里拥有领先的规则决定权的问题,规则按谁的来。 美国现在在控制网络规则,说是没有,但所有运行都按美国的。今后我们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已经无法改变,问题是你如何能赢得竞争?


那这个竞争,别的国家怎么看呢? 别的国家非常实在。 现在发明了一种二元结构或者双轨结构,就是“ 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 ”,就是保命靠美国,挣钱发财靠中国。大家非常实惠。


美国传统盟友都开始走“经济靠中国”这条路线。我们在国内的确看到中国经济形势下行很不好,这是事实,谁都不会否认,问题是在国际社会,不是看谁的经济下不下行,而是比谁比谁更不好。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崛起,国内困难这么多? 我说你看世界自古以来,从有国家开始到现在, 5千多年的历史中,有没有一个崛起的成为帝国的、超级大国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国内困难小的?都是国内困难多! 然后问为什么感觉我们困难很大?这个道理很好理解,给你扎一针,你觉得疼,扎别人一针你疼吗? 你经济减少跟我没有关系,我只关心我的经济有没有增加,关心我退休金涨太慢,根本不关心你的退休金在减少,你退休金减少那是你的事儿。其实是因为你感觉不到人家国内有多困难。


全世界都很困难。有人认为,世界进入“长萧条”时期,就是低增长,百分之3点几就不错了,还得靠中国6%,如果中国只3%,全球就只有1%、2%了。没有中国的6%,全球连2%都不到。


这个二轨结构,大家向经济靠,怎么靠?


去年中英联合声明,定位就是“ 黄金 时代”。这个定位非常准确,中国跟英国关系,就是金钱关系。除了钱之外,什么关系都没有。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双方愿意根据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原则,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这种精神,双方人彼此对自身政治体制、发展道路、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重视”。大家想象,西方发达国家什么时候说我们承认中国你们的政治制度是合法的?


明确在文件里说你制度是合法的,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在文件里写上我承认你的制度,叫“双方认同对方的政治体制”。“核心利益”,中美没法达成的重要的一项,就是没法跟你说相互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因为你核心利益在不断扩大,明天你增加一条,后天又增加一条,都变成你核心利益,我没法尊重,美国不想尊重,他说尊重不了。我尊重你,台湾是你核心利益,我武器还怎么卖?


说尊重中国核心利益,什么是中国核心利益呢?不是英国说什么是中国核心利益,是中国告诉英国,这是我核心利益,你不能碰。我告诉你什么是核心利益,你按我说的办,就完了。“双方对围绕彼此重大倡议即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和英方基础设施升级投资计划机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开展合作抱有浓厚兴趣,将现有机制下就中英基础设施联盟进行进一步探讨,愿结合中欧共同投资 基金 和互联互通平台,探讨相互对接方式,包括支持中方与欧洲投资银行开展合作”。全是钱,没别的。这就是“黄金时代”。 跟英国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经济方面的关系。


跟德国的关系。德国跟英国就是不太一样。英国做点事,马上在世界讲,也很得意,说我们第一个加入亚投行,我们第一个跟中国签署公报。 德国人不宣扬,做事非常实在。


英国在安全领域,不可能像德国这样跟中国走这么近。德国想向中国出口军事技术,英国不会。就是说我们跟德国的这种合作,是更有实质性的。英国的合作仅仅在金融领域,看着很热,但是我们跟德国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金融、外交各个方面全包括了。


英国是经济上靠中国,德国在政治上、安全上也靠中国。 法国奥朗德来,也签了一个联合协议,就是关于气候的。 欧洲国家已经非常明确了,在双轨上、经济这个轨上开始向中国靠拢。 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连美国都无力摆脱他跟中国的贸易关系,无力摆脱说他的对外贸易主要靠中国,美国都得采取“安全靠盟友、经济靠中国”。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我那本书《历史的惯性》2013年出的,我预测到2023年世界上至少150个以上国家以中国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现在还剩下20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那个时候可能只剩下十几个是最大贸易伙伴了。连加拿大都不是了,中国取代了加拿大。


这样的性质下,“经济靠中国”不只是那些跟中国没有政治矛盾的国家,就是政治上跟中国有极大矛盾的国家,也得采取这样的策略,“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也就是日本。日本无路可去,在慰安妇问题、钓鱼岛问题、政治问题上跟中国对抗,但结果就是经济也得靠中国。


现在我们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定位,大家看到的不是今天现有的存量,而还是看到他的增量,即使维持6.5%,10万亿的6.5%就是6500亿,这个就相当于菲律宾国家两年的GDP总量,而且这个增长速度很快,基数很大。所以 我们财富增长的概念和经济增长,跟很多外国人是不一样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