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青春期时,大本曾听到过无数男同胞们绝望的拷问:“我已经为你付出了一切,为什么你还是不爱我?”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别人对你的重视程度,从来都不取决于你为他付出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他愿意为你付出多少。
比如我大学时有个朋友江湖人称“情圣”,追姑娘的成功率远高于常人。但其实他既不是富二代,颜值也只是平均水平,只不过他追求姑娘的方式和大多数男生都不太一样:
他从来都不会急着向姑娘献殷勤,而是先观察姑娘的特长,然后借机向姑娘求助,比如如果姑娘成绩好,他就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姑娘喜欢旅行,他就挑姑娘去过的地方请教旅行攻略。
让姑娘帮过这些忙以后,他就能以“欠下人情”为由去帮姑娘的忙,一来二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有一次和他聊天时,他总结道:
其实谈恋爱也好,交朋友也好,本质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和一个人的关系变得亲密,关键不是去给别人献殷勤,任何长久的关系都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你越献殷勤反而越显得你自己卑微,对亲密关系有害无益。
想交朋友,与其去帮别人,不如让别人来帮你,只要这个忙对别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而别人只要帮了你一次,自然就愿意帮你第二次。
而你也可以以回报别人为理由顺理成章地接近他,不会显得讨好和谄媚。
“情圣”的经验其实是有理论根据的。
早在近300年前,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博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有着相似的经历。有一次他很想和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合作,但此人以铁石心肠著称,十分难以接近。
富兰克林并没有费力去讨好他,而是通过打听得知他有一本引以为傲的绝版图书,于是就请求他把书借给自己看两天,议员同意了。而在富兰克林归还那本书时,那位以冰冷著称的议员居然主动对他说话,并且十分有礼貌,随着交谈的深入,甚至表明随时愿意为他效劳。
通过这次的经历,富兰克林归结出了一条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你。”
而这条原则也被称作“富兰克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