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indle电子书库  ·  看到同事的朋友圈,我不想再忙了…… ·  4 天前  
洞见  ·  新年敬自己:卸下负担,轻松上阵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第一批买「护眼灯」的人,已经近视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别一开口,就是尖锐的刀子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7-27 20:44

正文

July

27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我们要拒绝以爱之名的控制,因为,长此以往,我们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最后对生活绝望。



近日,山东淄博一名产妇因为“坐月子”的方式而丧命的新闻刷屏,女子的家人解释说,因为她刚刚生了孩子,现在在坐月子,所以必须得穿厚一些……


为这位刚当上妈妈的女子惋惜之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这样的爱扼杀的不仅仅是生命,更可怕的是生者的负罪与愧疚感。


“只要你觉得幸福,我可以接受。”

“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我们都是为你活着的。”



父母跟孩子永远都有牵绊


这些话本质上是希望我们能更好的生活,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要求,实际上是给我们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只要你幸福,做母亲的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能是“好吧,只要我当那个恶人就可以了吧”,或者是“是母亲作了不该做的事,是吧”。


生活中,你有没有被父母这样的爱伤害到?


这样的表达让家长和孩子,都在压抑对对方的不满。这些看似充满爱的话里,隐藏着的是一把把尖刀,没有生命危险,却有一种被枷锁束缚的呼吸困难感。



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单纯,有时复杂


有一种人,表面上并没有做什么冒犯别人的事,也没说什么冒犯别人的话,甚至看上去很有礼貌,做事也周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并不会心情愉悦,反而会觉得很累。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和人起正面冲突,但是话语中总是透露着批判、攻击、控制、要求。


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一书中写到:会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其实是在追求权力。一面说着充满爱的话语,一面掌控对方。这种行为用卡伦.霍妮的话讲就是:“爱,是施虐者的伪装”。让人感到更畏惧的是,这些伪装者本人并非有意而为,也就是说,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恋情爱将孩子变成奴隶。


 

 “老师,请您多批评批评他。”


 “我是为你的将来着想才会这么做的……”


父母这种充满“爱”的话,常常是将自己心中的不安、恐惧戴上了爱的面具的表现。也就是说,只是父母在将控制孩子这件事情合理化的工具。对孩子过于严厉的教育,或是表面放任思想,让孩子自己领悟,领悟不到,就用眼泪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都是情感暴力的表现。用强调爱的方式来束缚对方,总逼得一方要忍受,以爱之名诈取对方的让步,就是要体现父母的控制欲。



孝是一种美德


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特别讲孝道的社会,“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魔咒,让我们宽恕那些虐待甚至杀死孩子的父母。善意的支配其实是在兜售善意。强调自己作为母亲的忠于职守,其实是在试图支配孩子。用母爱这种美德在孩子的心里挂上一把沉重的锁。我把爱都给你,所以请你听我的,不过如此。


父母在表面上会说“什么事情都由着你,我怎样都可以”。但是,其中却隐藏着另一层含义:“一定要照顾我啊,不过这可不是我要求的,是你想孝敬我才这样做的,你想要成为孝子吧?那就绝对不可以离开我。”




操心一辈子


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弗瑞达·弗罗姆- 瑞茨曼有一句名言:自我牺牲型的献身来源于强烈的依赖心理。看上去像是为了对方竭尽全力,实际上是在用这种行动去束缚对方。看上去像是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我,实际上却在慢慢折磨着对方,最终同归于尽。被束缚、被掌控的那一方,如果想逃离这种掌控,反而会产生强烈的自责,于是渐渐地对逃离掌控、获得自由这件事怀有负罪感。


这就像蝴蝶跌入了蜘蛛的巢穴,苦苦挣扎却毫无办法。给对方强加上负罪感,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的目的。这样被掌控的一方会渐渐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愧疚感,只能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因为总是受到隐藏的威胁,所以他总是畏首畏尾,身心都无法得到舒展。虽然自己并不知道原因,但是总是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常常感到很沉重。喜欢以恩人、施舍者自居的人就是如此,他会频频展示自己的付出,让对方因此而怀有负罪感。让对方时常怀着内疚的心情,在亏欠感中生活。长此以往,就会变成无法理解自己真实感受的人。


我们要拒绝以爱之名的控制,因为,长此以往,我们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要做什么事、不想要做什么事,最后对生活绝望。


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同时还担任过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心理学,擅长用心理学的理论解析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书正是他多年的心得。


亲爱的读者:

又到了灼见赠书时间!


今天赠送的书是《情感暴力》。在文末留言框写下对本文的评论,截至8月1日22:00排名前10名的读者可获赠本书。

届时,请排名前10名的读者在灼见后台回复“姓名+地址+手机号”。我们将快递给您。

灼见会不定期赠送好书,若错过,期待下次与您相遇!


—THE END—

以上内容摘自:加藤谛三 《情感暴力》。


MORE
延伸阅读 

◐◑自律的人,都穿得不随便

◐◑录取通知书:从此后,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有夏冬

◐◑《我的前半生》:6类男人揭示6种阶层,阶层决定另一半的样子

◐◑贺涵&唐晶&罗子君: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界限感

◐◑别扯了,北京生活哪有你说的那么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