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一个美国的中国电影通——杰·莱达(Jay Leyda)。
在中国电影界说到莱达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若是提到他的中文名字陈立,老一辈电影人就会恍然大悟了。
莱达是个地道的美国人,1910年出生于底特律,在俄亥俄州长大。他从小机敏过人,善于接受新鲜知识。从中学开始,莱达养成了海量阅读的习惯,涉猎范围涵盖美国历史、东方文化、前卫艺术。他还有个特别的爱好是收集旧的电影刊物,比如《特写》《摄影机技术》等。莱达少年时的梦想是到纽约当艺术家。
《布朗克斯的早晨》(1931)
某天,莱达在《纽约客》杂志上看到一则小广告,说著名的摄影师拉尔夫·斯泰纳(Ralph Steiner)在招暗房助理。莱达前往应聘,并凭借自己拍摄的家乡小镇摄影作品打动了斯泰纳,机会降临到这个十九岁的青年头上。
莱达从斯泰纳身上学会了关于绘画、摄影、电影的基础知识,还对前卫舞蹈和戏剧培养出非常专业的见解。在纽约,莱达经常出入博物馆和画廊,以及艺术家俱乐部,结识了许多年轻的同道中人,政治观念左倾的他还是工人电影和摄影联盟的成员。
莱达逐渐认为,最壮丽的人生目标应该是将电影艺术与政治完美结合在一起。于是他远涉重洋,来到苏联的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这是当时全世界惟一的正规电影学校。莱达上的是电影摄影系。
有一次在课堂上,他将自己过去在纽约时用业余时间拍摄的小短片《布朗克斯的清晨》(Bronx Morning)放给老师和同学们看,得到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的嘉许,他认为这个年轻人的作品虽不成熟,但显然是受过自己和维尔托夫的影响,很有潜力,于是点名让莱达转到自己的导演班上课。莱达后来一直担任爱森斯坦的助手,并参与了《白静草原》的拍摄。
《白静草原》(1937)
1936年莱达学成回到纽约,加入新成立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电影分部,成为职业的电影制作者和研究者。他带回国的还有爱森斯坦不朽名作《战舰波将金号》的惟一完整拷贝。
40年代,莱达致力于翻译、整理他的老师爱森斯坦的著述。研究之余,他也从事前卫电影的拍摄。后来因为与同事不睦,莱达离开了现代艺术博物馆,西迁好莱坞,为电影公司拍摄俄国题材影片担任顾问。
40年代末,反赤排共浪潮席卷全美,好莱坞是其中的重灾区。作为一名资深左派,并且在苏联生活和工作过,莱达很难继续在电影圈找到工作,他只好暂时放弃了电影,改行研究文学和音乐。
莱达在50年代发表了三部传记性研究著作,分别是《梅尔维尔日志: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生活记录,1819-1891》(The Melville Log: A Documentary Life of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人生》(Sergei Rachmaninoff, a Lifetime in Music)和《艾米莉·狄金森的岁月》(The Years And Hours of Emily Dickinson)。
《布朗克斯的早晨》(1931)
莱达与中国电影的关系,是他多姿多彩的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篇章。莱达的妻子是中国人,名叫陈西兰,是英国颇有名气的舞蹈家,也是民国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的女儿。两人于1933年在莫斯科相识,次年共结连理。
中国政府当时正组织大量人力撰写一部官方的电影史著作,项目领导人是程季华。写作小组希望找个外国人帮助整理有关中美电影交流的资料,和苏联与中国都有渊源的美国人莱达进入了视野。
莱达携妻子应邀在北京住了四年多,期间观摩了大量珍贵的中国电影。1963年,莱达和妻子返回伦敦度假,就在这时中国的政治气候发生巨变,莱达发现自己已不被中国文化当局信任,于是决定不再回中国。
同年,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莱达在阅读了一部分内容之后,认为这本书除了史料价值之外,态度和立场有很大问题,根本未能正确揭示中国电影的价值,甚至是有害的。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干嘛不自己动手写一部中国电影史呢?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
莱达中文水平有限,只略懂几句口语,在北京工作时主要借助翻译交流。但这个弱点反而使他看电影时对银幕上的视觉形象更为敏感,而倾向于忽略意识形态的信息。他认为,观众问题是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也是程著所忽略的。他希望透过电影表面的影像,揭示出中国现代史和文化史上为人忽视的东西。
十年后,莱达写出《电影》(Dianying/Electric Shadows: An Account of Films and the Film Audience in China),他在书名里用富有中文特色的「电的影子」来描述这门艺术,此书后来成为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电影的必读书籍。
如果说莱达涉足中国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话,苏联电影就是他的老本行了,他的《苏俄电影史》(Kino: A History Of The Russian And Soviet Film)出版于1960年,同样成为研究苏俄电影的必读经典。
《苏俄电影史》,莱达著
从1973年开始,莱达进入纽约大学任教,他是美国第一代电影学者,除了在苏联和中国电影领域,他还为美国早期电影、先锋电影以及格里菲斯的研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的学生包括今天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电影学者汤姆·甘宁(Tom Gunning)。
往期精彩内容
你酷爱电影原声,想成为真正的大神但找不到途径
深入探讨去年最火爆的黑人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
看过加长版《大话西游》后,原来的疑点解开了
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爱、恶、欲,如何看待生命,看待生活,怎么去爱与被爱,如何应对痛苦,忍受孤独,看待性与爱,看待女人和男人。
阅读这本书是和卫西谛一起看电影,也是与他一同品味人生百态。
《我们都是人生的学徒》
卫西谛著作
一个迷影人的人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