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这些想问题的方式,让你受用一生 ·  4 天前  
人民网  ·  郑钦文,武网女单亚军! ·  4 天前  
新华社  ·  郑钦文,亚军! ·  4 天前  
凤凰WEEKLY  ·  代言蚂蚁保,刘亦菲迈出全新一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原来这么多人有春节“恐归症”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10 10:16

正文

回家过年是我们多年来的传统文化,随着春节的临近,回家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很多人渴望回家过年,却被各种“怕”困扰,得了传说中的“恐归症”,近年来社会上的“恐归族”却一年比一年多。这不,又上热门话题榜啦。


热门微博
“女子提前买大年三十机票防催婚”,上演“春劫大逃亡”。




小调查



比春运还要痛苦的“恐归族”


好不容易抢到了春运火车票,以为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新一轮的“炮击”随之而来,一大批害怕回家过年的“恐归族”又“浮出水面”。不少年轻人抱怨,现在不仅过年的年味淡了,没有了意思,过年吃的饭菜平时也是经常能吃到的,没有了太大的区别。一年到头在外奔波,回家也面对着各种“拷问”。



春节大拷问,近乡情更怯!


1

一年一度的催婚大戏又将上演!



每逢佳节被催婚——不知何时,这句顺口溜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到春节啦,一些还没结婚的大龄单身男女,也开始犯愁了:回家过节,又得被父母和亲戚们频频催婚了,春节俨然成了“春劫”。不少网友在朋友圈调侃自己,“不是正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


2

外漂一族无奈出奇招逃避!


为了逃避家人催婚,有人网上发帖寻伴,打算春节外出旅行。有人网上花钱租“男友、女友”,甚至还有人买好了机票,准备春节一到,就远走高飞。



“刚和女友分手的30岁公司白领项先生网上发帖,约几个伙伴春节去云南。父母只能无奈同意。”


“1983年出生的杭州的女白领除夕夜的机票已经买好,为了逃避催婚,她决定陪爹妈吃完年夜饭就飞日本旅游。”


不仅催婚,“什么时候生?”“工资涨了吗”“什么时候买房”等等话题,多座大山压在了小伙伴的头上。心里阴影的滋生也成了必然。



3

当然同学聚会也是老大难!


同学聚会一直是联络同窗情谊的方式,一众老友相聚,你以为会是把酒言欢高声唱和,甚至是执手相看泪眼,如今的同学会却变成了炫富攀比拉关系。同学会几乎成了模板、流程,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追求奢华风格或片面追求聚会人数。这种聚会无非就是吹牛、吃饭、喝酒、唱歌,以官阶财富分高下,拉关系、攀交情,圈子变小、话题变少……



原本纯真的友谊已经变味,充满了刺鼻的庸俗味、市侩味,让人五味杂陈。但这并不能阻挡同学聚会的趋势,因为每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对那段纯真年华,都有一种朴素的珍惜与眷恋,曾经的同窗形象也是无法从记忆抹去的。在某种程度上,对同学会变味现象的关注,本身也是肃清不正之风,让同学会回归本真的一种外在力量。



4

带礼物、发红包,人情礼太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也有许多在外边打拼的年轻人,一年到头发现自己并没赚到什么钱,相比以前比自己差的同学和兄弟姐妹,自己深感混得不好。


“春节期间给侄子侄女压岁钱、孝敬长辈等,原来200就够了,现在少于600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年货送来送去,领导、朋友、长辈,打点各方关系,联络多方感情,人情礼太多,对于不少月光族的年轻人来说可谓是很大的难题。


5

过年该回谁家?





对于许多年轻夫妻来说,他们恐归的原因在于过年该回谁家?夫妻撕逼大战,一触即发,去了婆家,娘家冷清,回了娘家,公婆不悦,面对新生代小夫妻的矛盾激发,到底过年该回谁家呢?你怎么看?


客观看待过年回家的意义

节日,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中国的传统的过年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且成了世界性节日,外在的热闹和程序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总能在过年中感受到巨大的精神收获、价值提升。


对于大多数的“恐归族”们,更应该多倡导返璞归真的年文化,摆脱庸俗的年文化:能够获得物质成功当然好;得不到物质成功,努力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在注重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多进行道德的升华、精神的雕琢;在注重物质创富的同时,也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让过年文化过得精彩,过得热闹,过出韵味和真情。给家庭和社会释放出更多幸福的内涵。这才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过年。


“恐归”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



关于“恐归”,有人说是社会人口流动的产物、个人功利主义的体现,有人认为其反映的是中青年漂泊族“留不住又回不去”的窘境,也有人将“恐归”归咎于个人经济状况引发的心态问题。


那些听起来很是动人的心灵鸡汤,未必能够真正走进恐归者的心灵。专家认为,两代人价值观差异、对“同辈压力”的焦虑或对个人成功的过分追逐、对乡规民俗的日渐陌生成为“恐归”的三大主因,此外经济问题也不失为重要原因之一。


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心理专家林林表示,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父母和子女需要积极的沟通,越不回去,越加剧担心和恐慌。他认为,年轻人“不要太过焦虑,更不要贴上恐惧的标签”,应该解读为这是父母爱子女的表现。



过年图的就是与家人团圆,打起精神,继续拼搏,你还在等什么,丢掉包袱带着喜悦回家过年!



编辑:武司宇

来源:新华网、中国网、宁波网、广东文明网、鄂尔多斯晚报、上海金融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