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闻
价值传播者;权威、专业、深度、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商闻

新一轮泼天的富贵谁能接住?

商闻  · 公众号  ·  · 2024-03-12 09:46

正文

作者:老范
来源:米筐投资


2024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中财委是党领导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重要性自己去体会吧。

它以往讨论的都是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对于理解中长期的政策方向意义重大,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2018年4月“三大攻坚战”、2020年9月“双循环”、2021年3月“平台经济”、“双碳建设”、2021年8月“共同富裕”、2023年5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个事因为现在还处在决策早期,信息相对较少,市场关注度还没起来。

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政策细节、税费优补贴逐步落地,这必将会是我们近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每一次政策的重大转向,重大部署,尤其在资本市场都会带来新一轮财富的聚集,也就是新一轮的造富运动。



之所以做这些动作,主要还是当前经济比较弱。

都说中国经济当下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 需求不足说白了就是“穷”、“没钱”。

GDP需要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都不同程度的面临挑战。

现在大家都捂紧钱包、现金为王,这样一来经济就会更加糟糕,于是人们收入下降、财富缩水,没钱了,人们就更加保守。

当优秀的企业看到身边的企业陷入困境之时,即使有能力投资,也会选择自保,推迟投资计划;


当消费者看到楼市、股市下跌、就业不稳等迹象时,即使有钱,也会捂紧口袋。

企业和消费者的悲观,会加剧经济下行,而经济下行会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悲观预期,步入“负反馈循环”通道。

但总要去打破这种经济的负反馈螺旋,经济才能慢慢好起来。

作为个体和企业自发做这种收缩行为是没错的,你也不要指望让他们率先去打破僵局。

有人主张自由放任,自由出清,认为失衡都是暂时的,长期而言市场总会自我调节,政府没必要干预。

凯恩斯说了一句名言:

如果从长期上来看,那我们就都是死人了。


人民会因为经济萧条、失业而受苦,进而导致政治极化——希特勒就是这种背景下于1933年成功上台执政的。

幸运的是,从1929年大危机和大萧条,到日本失去的30年,再到2008年次贷危机,我们已经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借鉴。

凯恩斯急的都敲桌子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当下的中国经济,正是急需政府出手,要快速阻断负反馈循环之时,避免悲观情绪的蔓延。

有人会说,为啥还有物流啊?我们快递费多便宜啊?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我们再看几个数据,不言自明:

从全球范围看,2020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为14.5%,而全球这一比重约为10.8%,其中北美、欧洲的比重分别为 8.4%、8.6%,亚洲国家的日本、韩国分别为8.5%、9%。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根据国家发改委与中国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8.2万亿元,与 GDP的比率为14.4%,其中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的占比分别为53.8%、33.5%、12.6%。




之所以开年就提出这项经济决策,是因为前面确实有成功的经验。

2008年, 美国次贷危机 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海外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需求收缩下,中国出口受到冲击,经济增长亟需从扩大内需角度打开局面。

2009年1月中国出口同比进入两位数负增长,拖累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降速至6.4%。

当时政府快速应对,包括投资于基建与地产“四万亿计划”,以及2009年6月出台的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方案。

2009年政策刺激后,7月CPI见底,社零同比在高基数下稳步上升,中国经济在当时,真的成为了全球经济黑暗中的灯塔。

上一波波汽车、家电下乡,政策资金均以财政补贴形式落地,中央与省级财政各负担资金80%及20%,其中汽车安排50亿元,家电安排20亿元。

据发改委的统计,2010年汽车及家电两项补贴政策共拉动消费1700多亿元,按70亿元的中央财政补贴投入,财政对消费的撬动效果可达1:24,杠杆效果显著。



那这次还会不会还像上次一样立竿见影,杠杆撬动巨大?

我们不能简单的类推,可以肯定的是效果肯定会有,但同时跟上次比估计会大打折扣。

我们看下面这个图就大概明白了,此一时彼一时。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