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多增1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2018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稳就业”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在于( )
①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
②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
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自动化装备水平提升
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党中央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提出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有力地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②符合题意,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极大鼓励了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③不符合题意,制造业自动化装备水平提升,会出现“机器换人”现象;④不符合题意,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会增加就业压力,不是就业取得成绩的原因。
2.
2019年3月26日,由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向公众全文发布展示,为期一周。
在此期间,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平台对规划提出了很多中肯的修改建议。
公众对规划进行了解并提出改进建议( )
【答案】A
【解析】《规划》全文向公众发布公示,公众在了解有关情况后提出意见、建议,这符合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相关流程,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了解民意,①②正确③错误。公民可以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但不具有决策权,④错误。故本题选A。
3.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40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常演常新,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 887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
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到“卖文化”的转变。
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表明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③说法错误,“走向统一”的说法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故选A。
4.
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的宣传中使用“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宣传用语。
对于近视的原因,科学研究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清楚,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尚不能治愈。
这说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因人而异
③人的认识程度影响人的实践水平
④人们在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相关知识。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对于近视的原因,科学研究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清楚,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尚不能治愈”这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开展近视矫正的宣传中使用‘恢复’‘低度数’‘近视治愈’宣传用语”这说明人的认识程度影响人的实践水平;②中的“总是因人而异”错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不同,但不意味着一定不同;④错误,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故本题选A。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直播迅猛发展,争奇斗艳的网红们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目光。然而,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
很多网红未来博取关注,无视法律道德的底线,如有人直播在地铁车厢内摆桌吃饭、晒衣服,有人直播飙车、赌博,甚至戏耍交警、砸警车等等。
这些网红的言行无情地消解着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助长了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等
市侩
思维,也在嘲笑着华夏文化的精神与风骨。
同时还有另一类“网红”:“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向社会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默默运行的到的底盘,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是真正的“网红”。他们成为“网红”,绝不是时代的偶然。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和人生观的知识,请为现在已经和准备成为网红的青少年,提出合理的人生发展建议。
【答案】① 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青少年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青少年要克服急功近利、出名趁早的心态,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青少年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才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④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青少年要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网络直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发展观和人生观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
首先,从发展观的角度,考生可以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表述出青少年要克服急功近利、出名趁早的心态,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从人生观的角度,考生可以分别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展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