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的新作《掌控思维》展开介绍。文章探讨了个人与组织在决策中如何运用认知手段,包括如何增强自身洞察力、如何升级思维模型等。文章还分析了认知与决策的核心问题,并提供了思维模型与决策手段。同时,文章讨论了如何运用直觉进行判断和决策,包括在何种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直觉,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对直觉持保留态度。文章还探讨了九个考虑因素,用于指导读者如何解读和运用直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书籍介绍
《掌控思维》一书以认知与决策为核心,探讨个人和组织面临的决策问题,提供思维模型和决策手段。
关键观点2: 直觉的价值
直觉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在合理连贯的环境中,通过反馈和经验获得信息时。虽然直觉并非绝对正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很有用,也是我们可凭借的最好的判断标准。
关键观点3: 运用直觉的九个考虑因素
文章提出了九个考虑因素,用于指导读者如何解读和运用直觉,包括经验水平、时间压力、分析框架的信心、决策类型、个人特质、形势稳定性、目标明确性、是否与他人协作以及能否把直觉暂时搁置。
关键观点4: 思考与分析的重要性
做出决策需要良好的判断、仔细的分析、丰富的经验和及时的反馈。文章强调,将整体选择分解成更小、更容易理解的部分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和使用直觉。
关键观点5: 互动活动
文章鼓励读者留下对直觉的可靠性和使用时机的想法和思考,参与互动将有机会获得《掌控思维》一书。
正文
绝对理性一定可靠吗?如何在困境中做出正确判断?怎样增强自身的洞察力?如何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型?个人与组织如何使用认知手段实现高效决策?
如果你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读一读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的新作——《掌控思维》。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认知与决策为核心,深入浅出地对个人和组织普遍面临的决策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供了数十种切实可行的思维模型与决策手段。作者表示,人类是天生的决策高手,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训练,只要我们能够“了解”认知、灵活运用认知维度的力量,就能在复杂的情境之下做出正确、明智的决策。
本文节选自《掌控思维》第九章,有删减。荐读之。
丹尼尔·卡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作者)
和我对如何运用直觉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们都认为,
在一个合理连贯的环境中,通过反馈和经验获得信息时,直觉是有价值的
。直觉并非绝对正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直觉确实很有用,也是我们可凭借的最好的判断标准。即使我们不该完全相信直觉,至少应该听从直觉,因为它是我们的经验的反映。
卡尼曼建议在收集客观数据之后,而不是之前,运用直觉做出判断。
但我的观点是,
我们以模式匹配的形式从直觉开始,然后退一步经过深思熟虑,进行慎重的评估,还可以通过心理模拟的形式,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采取行动可能会发生什么
。
卡尼曼和我,究竟谁对?
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在面对有分歧的观点时,应该这么问: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先运用直觉,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把直觉放到最后?
我认为先做分析是有好处的,把大的选择分解成一些小的部分,可能的话对这些部分使用客观标记,再据此做出判断。
根据一组候选人的经验水平、抗压能力、在不同测试中的表现,以及是否愿意表现出主动性,可以做出比考虑是否提拔一个人所进行的全面判断更准确、更精细的判断。如果先出现总体直觉,它势必会影响单个维度上的判断。
一旦认定某个候选人不合适,你就很难对他的个人特质做出公正的评估。用卡尼曼的话说,你会对个体特质产生偏见。
在我看来,要想解读直觉,就得从直觉开始。一旦你已经按组成维度和特征对选择进行了分解,你的第一印象——直觉就已不复存在,或者至少已经扭曲。
想想抛硬币的练习,看看到底该做什么。
你一定不想受硬币反弹的摆布。
抛硬币的目的是评估你对结果的感觉——是感到欣慰还是失望。
这就是你对直觉进行评估的方法。
以直觉开始或以直觉结束的条件是什么?以下是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
你的经验水平是高还是低?
如果经验水平低,应该用卡尼曼的方法,因为你的直觉不可靠,最后再考虑直觉。
2.
你的时间压力大不大?
如果时间紧,那么你就无法按照卡尼曼的建议对选择进行分解。
3.
你对分析框架有多大信心?
如果分析框架的各个方面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且已被证明有价值,那就没问题。但如果分析框架的各个方面是动态创建的,那就不一样了。仅仅能够分解一个决策并不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因为各方面可能出现重叠,你有可能会错过选择的重要方面,也可能看不到所选方面没有反映出来的问题。
4.
你在做的是什么样的决定?
要是人事选择决定,我建议采用卡尼曼的方法。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我能想到好几次自己凭直觉雇用候选人的经历,结果证明,这类决定简直就是灾难,还有几次我放弃了候选人,结果证明,他们是明星员工——可已经为别人工作了。这类决定有时被称为“砍树”,因为你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再无回转余地。
你不可能在砍树砍到一半时再改变主意。
相较之下,如果你正在做的是“修剪树篱”的决定,就可以根据你喜欢的结果做出调整。
你可能在经营一家餐馆,正拟订菜单,你会观察你的顾客喜欢吃的是什么,不喜欢点的又是什么。
你会改变菜品的种类、对菜品的介绍或菜品的制作方式。
此时,你正在获得反馈并有所发现。
你不希望被最初的分析所困,也不希望因此产生偏见。
5.
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是思想开放的人,则更有可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调整和修正。相反,如果你倾向于固定不变,不想受直觉影响,拒绝改变想法,那么就应该推迟做出直觉判断。
6.
目前的形势稳定吗?
如果情况变化没那么快,你可以不慌不忙地开始分析。如果形势极不稳定,那么可能你的分析还没做完就已经没用了。
7.
目标有多明确?
如果你正在处理的任务结构不合理,目标也不明确,那么你就需要依靠直觉来适应,这样才能学到更多。而最开始的分析不能也不应该指导你很久。
8.
你在和他人共同协作吗?
如果是的话,他们可能想要你提出坚持自己选择的理由。因此,将整体选择分解成更小、更容易理解的部分进行分析,比仅仅说“我觉得这是对的”更有可能让团队成员满意。
9.
你能先把直觉搁在一边吗?
人事选择的决策可能意味着在面试候选人之前,而不是之后,就得对每个人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进行细致的评估。
以上内容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我想我们对客观数据的价值和直觉的价值都会认同。决定如何考虑这九个因素并非易事。做出这个决定需要良好的判断、仔细的分析、丰富的经验和及时的反馈。希望本文能带给各位更多的思考和分析,也希望本文能加强各位的直觉。
你觉得“直觉”可靠吗?你会在什么时候使用直觉来进行判断、决策呢?欢迎留下你的想法和思考,我们将从中挑选
6位
读者,送出
《掌控思维》
一本!
注:时间截至2月21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