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正义论》中译30周年,我来问何怀宏:怎样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1-26 08: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你是《正义论》的读者吗?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自1988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在国内读书圈和学术界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今年恰是其中文版面世30周年。


何怀宏是中译本的主译。在他看来, 《正义论》最大的思想贡献之一是帮助读者注意到了“制度的德性” ,而我们往往局限于思考个人的道德、修养或境界,注意力很少集中到制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原则。


《正义论》中译本(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封面。译者为何怀宏、何包钢和廖申白等。


那么,于我们个人而言,要过上道德的生活,需要何种个人修养和制度道德?


“做一个正义的人其实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不需要做圣徒,只要不去伤害别人、遵守法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已经是正义的了”(何怀宏语),而问题变得复杂是因为个人的选择往往还受制于社会环境,比如制度的道德。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制度道德相对是既定的,作为个体可以怎样突围、获得自主的生活意义? 进一步而言,怎样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功利驱动劳动、生产和消费,然而,如果不安于或不屑于功利目标,除此外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怎么办?这自然也是生活意义的题中之义。


第22期嘉宾:何怀宏


我们于是请来何怀宏做客第22期“我有嘉宾”,同时约你 围绕《正义论》、“正义”和“有意义的生活”等话题提问 。何怀宏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伦理学、哲学与社会史等。著有《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底线伦理》《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等学术作品。


同往期一样,书评君约请你前来向嘉宾提问,问专业,问经历,问困惑。我们正在发布嘉宾、人物介绍与提问范畴,而你呢,直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提问页面。我们挑出12至15个问题,嘉宾再选择其中6或7个回答。如果你的提问更真诚、更清晰、同嘉宾关注的领域或其人生经历更相关,被挑选和回复的可能性更大。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你即可向本期嘉宾何怀宏提问。直到下周六(2月3日),书评君都在等你。



我们请嘉宾有偏爱。 高度成熟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自成一体的学识体系和别具一格的行事方式 ,让他 们在行业内 乃至公共领域中都拥有较高的辨识度。


他们的职业身份可能是(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作家、科学家或艺术家,也可能是爱阅读的节目主持人或歌手。


书评君不能保证,你的问题一定能被嘉宾回复。 在所有问题中,如果 你的提问更真诚、更清晰、同嘉宾关注的领域或其人生经历更相关,被挑选和回复的可能性则更大 。你的所有提问需要在200字内,我们看不见超出部分。


被复问题与嘉宾回答一道,都将在这里刊发。但即便未被挑选和回复,你提问时的所有思考都会被真诚对待。


第22期嘉宾:哲学学者何怀宏


书评君现在邀请你向何怀宏提问。 截止日期 下周六(2月3日) 。你有嘉宾,点击左下角的“ 阅读原文 ”来提问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