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图解金融
每天中午12点, 一条财经可视化作品. 金融│资本│创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宏观土肥圆  ·  债券收益率短期下不动了 ·  昨天  
雪球  ·  【芯片股反复走强 ... ·  昨天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销户,晒12月账户收益! ·  2 天前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销户,晒12月账户收益! ·  2 天前  
星辰投研  ·  突发大消息! ·  5 天前  
星辰投研  ·  突发大消息!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图解金融

三大模式 | 与其倍受套利之苦,何不来试投贷联动?

图解金融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01 12:00

正文

投贷联动在国内尚属新锐

银行与政府都强力推动其发展

但在具体业务开展中

专业性不足、退出难、股权与债权投资矛盾

仍是投贷联动的三大问题

那么

如何解决投贷联动难题?

我们能从硅谷模式中学到什么?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明白



[本文内容来源自联讯麒麟堂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封面图来自于粉丝Chris Pan喜欢“图解金融”就把我们置顶吧。]


今日文章推荐人:虾饺皇、三明治;今日编辑:茶叶蛋


目录

- - - - -

1. 投贷联动: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2. 国内投贷联动如何展开?

3. 他山之石—来自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



投贷联动在国内尚属新锐,虽银行与政府都有着极强的动力推动其发展,但在具体业务开展中,仍要面对:专业性不足、退出难、股权与债权投资矛盾三大问题。鉴于此,我们将目光转向投贷联动发展最为成功的硅谷银行,从其发展经验中,我们认为人才与技术团队的建设是破解投贷联动发展迷局的关键。


1

投贷联动: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什么是投贷联动?简单说,投贷联动是银行以“股权投资+信贷”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一类业务。


这类业务最早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硅谷银行为典型代表。相比之下,国内的投贷联动业务开始就比较晚了,较早的是2009年国开行拿到了股权投资牌照,设立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同时提供信贷支持。


随后,包括招商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十余家商业银行也纷纷试水踏足投贷联动。


但是受法规限制,他们更多是采取与VC/PE机构或境外的分支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此项业务,银行发放贷款的对象很多是已经获得VC/PE投资的企业。发放贷款的力度对于广大初创期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商业股权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银监会、科技部联合央行下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在《指导意见》中,监管层先放开了10家银行的股权投资限制,允许他们在规定的5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开投贷联动业务。先做一个试点,然后根据试点的反馈再进一步推广。


从《指导意见》落地后的效果来看,投贷联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截止2016年底,北京投贷联动规模已达40.06亿元,内部投贷联动同比增长63.42%,外部投贷同比增长近20倍。截止2017年一季度末,上海市投贷联动规模为37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达44.38%。


各家试点银行也在加快投贷联动业务的布局,均已申报设立投资子公司的方案,银监会也在加速审批的过程中。齐鲁银行、杭州银行等商业银行更是在积极争取第二批投贷联动试点项目。


后续,我们认为投贷联动还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政府与银行都有相应的动力推进这项业务。   


站在政府角度来看,传统重工业经济结构亟待调整,需要通过创业创新政策,依靠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与传统工业企业不同,科创企业一般是轻资产、高风险,缺乏抵押物,这使得他们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面临较大的融资缺口。


而从已有的国际经验来看,投贷联动能相对有效地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后文再详细介绍)。因此,可以预想的是未来决策层会继续推进投贷联动业务发展,把它作为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


而站在银行角度来看,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监管趋严、利差缩窄、传统业务盈利减速等问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升级转型是大势所趋。而恰好投贷联动背后有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在这块业务上发力不仅顺应了政策要求,也给自己开辟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来源。


如果能拿到试点资格,抢占这块“处女地”,就能更早地获得竞争优势,或许可以通过控股投资子公司,让自己成为专业化优势明显的银行集团,来避免过去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2

国内投贷联动如何展开?



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下,国内商业银行参与投贷联动业务主要有持牌模式、境外子公司模式、VC/PE模式三种。


(一)持牌模式


所谓持牌模式,是银行直接拿到了股权投资的牌照,可以在境内设立直属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并以贷款辅助。这种模式在上述所说的几大部委发文的《指导意见》有详细的描述。


在运作结构上,银行一般采取股贷分离的结构。即股权投资由银行专门设立的子公司担任,而相应的贷款发放则由银行成立专门的部门或特色分行来予以配合。




从国内持牌模式的实际建设来看,上海银行是采取“浦东科技支行等特色分行+上银投资公司”的组合;华润银行是选择了“创业投资子公司+科创金融事业部”的模式;而建行则是“投贷联动金融中心+建银国际”的模式。


不过,虽然在投贷业务结构上,《指导意见》做了周全的部署,但其中的几项规定仍然给获得股权投资牌照的银行以制约。


一是拥有牌照的银行设立的投资功能子公司,以及专职予以信贷配合的机构最终都需要纳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果投贷业务模式下所投股权的风险权重仍然按照1250%或400%计算,那么对试点银行的风险资本将是极大占用。


进一步地,考虑到所投资企业为初创期或缺乏抵押品的科创企业,在银行股权投资期间,发生坏账、贷款无法及时回收等问题的概率会相对更高。那么这种情况下,坏账如何处理,如何计提风险准备,拨备覆盖等问题尚未明确。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会犹如芒刺在背。


二是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且与其他业务资金隔离。例如,上海银行申报的试点方案中,资金来源全部为资本金和业务利润收入,同时投资额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以此来降低风险。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本金和利润收入较低的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难度。



(二)境外子公司模式


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因此,对于非《指导意见》中试点商业银行来说,无法实行在境内设立投资子公司的运作模式,更多需要采用曲线操作策略。


当前,实力较强的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采取“信贷投放+境外子公司股权投资”的模式来间接实现投贷联动。


具体做法是,商业银行母公司先在香港或其他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再由海外子公司在内地设立境内直投子公司负责股权投资,同时由境内银行的分支机构给予信贷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母公司并不直接参与股权投资,因此不违反《商业银行法》的规定。


而这些直投子公司与境内银行分支机构的业务联动,主要是分支机构推荐优质企业资源,然后由银行投行部门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再由直投子公司出面协商股权投资事宜,包括“贷款+直投”、“贷款+远期收益”、“贷款+直投+远期收益”等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发挥集团内部优势,降低沟通成本,既满足境内监管要求,也符合当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


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限制,投贷联动的目标更多偏向于成熟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相对有所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协调商业银行对股权投资、信贷投放的不同风险偏好,有利于业务的开展。


但是该模式的一大弊端是内部利益输送难以防范,某些企业有可能通过部分银行内部人士关系,将应还贷款变成银行股权投资,达到逃债目的。而且,设立境外投资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且审批极为严格,因此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参与投贷联动业务的主要是国有大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




(三)VC/PE合作模式


VC/PE合作模式是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与自身风险偏好相似、信贷投向政策匹配的VC/PE机构合作,成立投贷联盟,来展开投贷联动业务。


在签订投贷联盟时,两者会约定,当VC/PE所投企业有融资需求时,商业银行在额度范围内直接向该企业提供贷款并跟踪介入,同时约定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把贷款转换为被投资企业的相应股权。


这部分股权将由风险投资机构代持,当被投资企业进行并购、IPO等风险溢价时,风险投资机构抛售代持股权以获得收益,银行通过选择权分享股权溢价。


如果未来VC/PE所投企业发展不及预期,银行也可以放弃贷款转为股权的机会,待贷款到期后不再续,直接退出即可。




在这种模式中,商业银行与VC/PE有两种合作方式:一是在VC/PE进行股权投资之后再跟进,利用风投机构的专业价值评估、筛选(一般有兜底条款)和背书,以“跟贷”的形式控制风险,获得一定放贷与股权收益。


二是由商业银行为风投机构筛选推荐优质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并为VC/PE提供包括财务顾问和托管在内的综合服务,来拓展商业银行利润。


不过,在合作中,由于商业银行与VC/PE在授信评审、投资选择与风险隔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对VC/PE的投资经验、企业现金流等方面的考察。


通常的做法是要求企业和风投机构在银行开设账户,以此来对被投资企业资金状况进行实时评估。同时为保证行权期限到来时,可以通过直接行权等方式获得收益,在与风险投资机构签订选择权时还需明确代持与退出条款。


最后,在介绍完三类模式后,我们按照老规矩来做个总结。


虽然投贷联动对政府与银行都是极具正向激励的业务,发展速度也较快,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银行要想吃到这块蛋糕面临着不少问题。从以上三种模式的分析来看,以下三类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银行专业性不足。股权投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法律、管理、资本运作等复合型知识,这与过去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的要求与难度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即使是与VC/PE集团合作,借助外部机构的专业知识,也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毕竟两者关注焦点不同,VC/PE为保障企业未来的发展,有足够的动力欺骗银行,引诱银行投入贷款支持发展,以提高未来股权投资收益兑现的概率。


二是退出问题。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退出获取股权收益,以弥补贷款信用风险。但在股权投资中,怎么有效退出还是个大问题。


中小企业新三板和IPO上市的难度较大,且当前股权转让机制较不完善。若商业银行因受限于投资期限而被动提前退出,将面临难以估值、难以选择交易对手的困境。


而且,退出是否成功依赖于企业后期发展的成长性及交易市场的活跃性,如果公司经营状况较差时,商业银行投资的退出难度就进一步加大。


三是贷款与股权投资的矛盾问题。投贷联动的股权投资主要面向成长性高的科创企业,更看重企业的成长型,需要多年才能获得收益,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而对于债权投资来说,银行关注的是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盈利,更看重企业现金流的是否正常、稳定。


即使对于境外子公司与投贷联盟而言,可以稍做协调,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矛盾。但能使两者互相协调,同时符合两者标准的投资标的又有多少呢?



3

他山之石—来自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要想在投贷联动业务上做大做强并不容易,股权与债权投资的矛盾,信用风险等都是银行未来暨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国内发展时间较短,经验尚浅,我们把目光移到国外,挑了目前发展较为成功的硅谷银行,看看他有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一)硅谷银行如何展开投贷联动?


90年代的硅谷正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尽管当时硅谷地区有包括渣打银行、美国银行在内的多家知名银行的分行,然而大多数银行主要面向成熟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是公认的高风险客户,鲜有银行涉足该类企业的贷款业务。


成立仅10余年的硅谷银行看中了其中的市场,借此机会探索投贷联动的投资模式,发放贷款和参与股权投资的客户包括Twitter和Facebook在内的全球众多知名科技企业。硅谷银行与科创企业共同成长,变身成真正立足并服务于硅谷的银行,一举成为目前全球最成功的科技银行。


目前,硅谷银行已经发展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包括硅谷资本、硅谷证券、硅谷私人客户服务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形成了企业存贷款、资产评估、投资咨询、创业辅导为一体的金融服务链。其中,中小企业和风投基金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项目的收入占了整个集团的70%左右。



在投贷联动的业务模式上,硅谷集团有直接参股和借道风投基金两种方式。


在第一种方式中,硅谷银行发放贷款,对于非常看好的科创企业,硅谷资本会直接给予股权投资。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科创企业,硅谷银行会采用“认股期权贷款”模式,但贷款利率一般会比普通贷款利率高2%-3%以平衡业务风险。通常每一家的投资金额在100-400万美元左右。贷款产品主要为一年期的信用额度或2-3年的定期贷款。


同时,硅谷资本还入股了超过500家风投机构,向VC/PE投资或向风投机构发放贷款,再由风投机构直接投资科创型企业。通过直接入股风投机构的方式,使得硅谷银行和风投机构的合作更加稳固持久。或者以VC/PE对企业的筛选为基础,硅谷银行向VC/PE投资过的企业进行放贷和其他金融服务,通过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来缓解信息的不对称。


在此基础上,硅谷银行还成立了由股权投资机构、企业、银行三方组成的创业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实现了整个平台的信息共享和良好沟通。



在以上两种投资模式下,硅谷银行取得很好的成绩,每年的坏账率不到1%,这对于硅谷银行如此大体量的投贷业务而言,十分惊人。


之所以拥有如此低的坏账,主要因为硅谷银行在传统风险评估体系下,建立了符合科创型中小企业特征的风险评价体系。在风控体系中比较核心的是以下三点:


一是重视现金流。科创企业在初期的盈利能力通常较差,硅谷银行把企业现金流而非盈利能力作为企业还款能力的主要指标。被投资企业和基金需在硅谷银行开设账户,便于硅谷银行对现金流的监控,并要账户中保持一定资金以抵御风险。

向科创企业发放贷款后,硅谷银行的专业财务团队还会进驻企业内部,担任企业财务顾问等职,有助于全方位了解企业资金状况。


二是多元化的投资。硅谷银行还集合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类型的企业项目,以此来起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对于创业早期贷款无门的企业来说,其对贷款利率的敏感度最低,硅谷银行发放的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


结合科创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缺少固定资产,但专利技术较多的情况,硅谷银行还对科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同时在企业与硅谷银行的贷款合同中会明确,硅谷银行的贷款位于债权人清偿第一顺序,最大限度地维护银行利益。


三是精准的市场定位与人才建设。硅谷银行只涉猎其最熟悉的领域,包括生命科学、高技术互联网、风险投资和高端葡萄酒这四大行业。


为了能有效甄别并评估科创企业,硅谷银行招募了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过的工程师和员工,通过这些专业人员的人脉和专业知识,缓解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同时高技术团队的专业分析评估也为硅谷银行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


比如说硅谷银行的生命科学团队。它统计了超过1000家生物科技公司,分析出行业投资模型,并为半数以上美国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成为了真正的专业“智库”。


在股权投资上,硅谷银行待科创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便选择退出,不长期持有股权。他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一级市场退出机制(IPO、并购、二次出售)和二级市场退出机制(通过二级市场将股权出售给其他投资人)。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法》的规定,股权投资机构投资企业后,需满足一定时间后才能退出。这就使得投贷联动资金在短时间内难以从一级市场退出,拓展选择二级市场的退出机制提高了股权投资退出的流动性。


硅谷银行投贷联动资金可以选择,如PORTAL交易平台、OPUS交易平台,高盛设立的可交易非注册证券场外交易平台等多种方式在二级市场上实现退出。



(二)从硅谷银行模式中所得的启示


在市场大环境大制度不在自身掌控中的情况下,人才是国内银行未来投贷联动的发展道路的关键。


1、对于专业性不足、股权与贷款矛盾的问题


上述所说股权投资与贷款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两个根源,一是商业银行自身考核机制的矛盾,股权考核周期长,而信贷则以季度或年度考核;二是股权投资相对忽视短期现金流容易产生坏账损失的问题,从而抑制银行贷款推进。


对于第一种,银行可以借鉴持牌模式,设立专营负责投贷联动的分支机构,给予二套的考核机制,释放信贷人员的放贷热情。


而对于第二种,关键在于坏账率。硅谷银行之所以在投贷联动上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有如此大的规模,主要在于其背后的专业团队做支撑。


因为对于懂行的人来说,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科创企业未来现金流的状况。


比如说一家做手机APP的中小企业,他们正在研发一款新的APP。如果有懂行的人参与其中,他们能有效评估这款APP研发成功的可能性、所需要的时间与未来的市场前景。而这些对于这家企业而言,是未来现金流是否充足的关键。


所以,在具体展开业务时,银行要避免大包大榄,而是深耕于某几个具有发展前景、政府支持的高新行业,以优厚的激励与报酬从实业届挖角专业人才,建造技术团队。


当然,除人才这一重要因素外,银行也可以在投贷联动业务开展时增加相应的协议。比如要求被投资企业在银行设立基础账户,监控其现金流是否充足,并在项目中期建立跟踪和止损机制,一旦发现下降到警戒线,马上止损退出。


或者更为直接地,如硅谷银行一样,要求企业将其定为债权人清偿第一顺位。


2、对于退出难的问题

这个根源在于两点。一是市场的建设问题,包括股权交易与股票上市等,由于中美市场发展程度不同,这一点硅谷银行可能是具有先天的优势,我们无法改变。


二是未来企业的发展前景。挑选出良好的企业能在固有的市场制度下提高IPO、新三板上市与股权转让的成功率,这一点有赖于银行眼光,即还是人才问题。





图融相关主题精选

[点击下列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解读 | 同业类信贷业务交易结构及监管政策


关注 图解金融 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