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银元
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
总重:32.7g
重:2.5g 直径:1.88cm
编号:JHPMFW-00337
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宣佈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在市面流通。随后发行可在市场上流通的21种版别的镍币;但其实早在1935年初,民国政府已经委派美国费城造币厂铸造伍分,拾分,廿分的镍币每种11枚,送交国民政府呈递样品。国民政府时期制币事宜多与美国方面往来,如中央造币厂之筹建,开工后之管理等皆得力于美方。“船洋”模具自始至终,全数由费城造币厂供应。民国二十四年镍币试製亦由该厂为之,民国二十五年起由上海中央造币厂生产。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后,曾发行伍分、拾分、二十分和半圆镍币,民国时期的镍质辅币不仅在1935年后作为“法币”的辅币流通于市面,而且直到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以后,又作为金圆券的辅币流通。镍币是币制改革的产物,以镍替代贵金属银,在阻止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白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枚组钱币背面改成古布图案设计的目的是财政部计画发行减重、降色银币时与标准船洋区分用。钱币正反面边缘饰方雷纹,凹槽边。藏品品相完整,包浆自然,字体、边齿清晰,磨损较小,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中华民国孙中山像钱币在民国时期极大便利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有著极好的流通市场。其品种繁多,每一个版本的孙像钱币都有著各自的韵味与历史价值,值得钱币爱好者细细神品。民国时期镍质辅币,虽然是小币值的藏品,但在如今的收藏市场上其价值不可小觑。
在清朝末期,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和新型钱币的出现,再加上福建毗邻广东,受其影响,成为国内较早开铸铜元的省份之一。福建铜币局,创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一年已拥有三所厂局,一为南局,一为西局,一为东局。南局开办最早,主要铸造当五文铜元,当十和当二十文铜元。福建在清朝铸造钱币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当时铜元的材质是紫铜的,铸造工艺精湛。其中第二个钱局是西局,该钱局是于光绪31年开始铸造发行铜元,这个钱局有一个特点,只铸造发行当十铜元。第三个钱局是闽海关铜币局,俗称东局,该造币厂是在光绪31年设立的。也铸造发行当十铜元,但是该钱局由于经营不善,所以铸造铜元的时间不长,不久就停止铸造了。
福建官局是中国钱币本位货币制度的最精美的代表,其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显得非常清晰,该系列钱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
如今,留存于世的福建省管局造光绪元宝铜币愈来愈少,故而收藏价值很高,有的钱币爱好者为了能收藏到一枚不惜抛出重金,足以见这些钱币魅力之大。随着钱币藏品在各大交易会上风头鹊起,国内外对热捧不断升级,让众多的投资者感受到了这些钱币的收藏价值和潜力,前景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