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每周随机送福利
来源 | 小步在家早教(ID:xiaostep121 )
我考上清华的时候,一个从小跟我同班同学的家长对我妈妈说:
“哎呀,我们当年都觉得,你女儿虽然小时候成绩好,但到了初中高中肯定跟大多数女生一样会掉下来的,女孩子嘛,数理化不行,后劲不足……”
她不是唯一一个觉得女孩子就天生学不好数理化的人,事实上,这恐怕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并且他们会用各种方式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而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妈妈只要听到类似说法,特别是如果当着我的面,她就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反驳回去:“谁说的!女孩子一样可以的!”
长大了,随着我对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研究得越来越深入,就越来越感激我的妈妈当年那样毫不迟疑的保护,这种保护从来没有让男女孩差异的刻板印象对我产生过负面影响。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我这样的幸运,因为大多数的家长对性别刻板印象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一无所知或者不以为然。而这样的伤害对男孩女孩都一样存在。
多数女孩从小被期待要文静乖巧、贤妻良母。比如玩“过家家”时,我们不经意间会引导女孩扮演护士,引导男孩扮演医生;比如一些绘本或动画片中,女孩一般是娇滴滴的、爱哭的、懂事的角色,而男孩一般是充满探险和挑战的角色;我们从小就鼓励男孩子多玩乐高、恐龙、太空飞船,但女孩好像就是洋娃娃、唱歌、跳舞……
这些性别刻板印象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孩们对自己的判断,而这样的判断会进一步影响她们的信心、追求,进而真的影响到能力和表现。
就在今年的11月8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学习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通过对104名幼儿大脑活动的测量,
发现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发育和在处理数学技能方面都没有差异。
但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好像真的身边的男孩确实数学能力比女孩强呢?
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为我们揭示出后天养育过程中的各种歧视对这种差别的影响,恐怕比先天因素要大得多。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实验,让一组4岁的女孩儿在玩儿乐高之前先看一张女孩拿着洋娃娃的图片,这组女孩拼搭乐高的速度就会明显比没看过图片的女孩要慢得多!这个惊人的实验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对4岁的女孩子已经灌输了非常强的性别差异,女孩子就是不擅长乐高、不擅长数学,当她们潜移默化地被这样的观念影响以后,面对数理化的挑战,就是会不自信、会躲避……长此以往,就真的不擅长了。
这样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数理化上的,总的来说社会给女孩的角色设定让多数女孩更加的安静、被动,不敢承担重任,而在外表及性格上又背负着沉重的“要完美”的期望。
可见,这对女孩潜力和活动能力的发展,甚至未来的职业前景有多么的不公平。
跟女孩相反,男孩往往被期待勇敢、活泼、机智。的确,有些男孩因为这些期待变得很好,毕竟我们都知道,正向的期待对孩子有非常好的影响。
但对于那些内向、被动的孩子来说,却不是这样。
因为他们本身并不勇敢、活泼、甚至有一点点反应慢,那些相反的期待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这就叫做“评价焦虑”。
已有研究表明,有评价焦虑的儿童容易出现抗拒幼儿园、拒绝与老师、小朋友互动的倾向,严重者甚至会发展出心理问题。
即使是活泼外向的男孩,也会因此受害。
《时代》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男孩会为了维护他们的勇者的社会形象,而过多地冒险,更多的倾向于用打人等暴力手段、或者是抽烟喝酒等行为来证明自己的男子汉气概。
而且,因为男孩子从小就被要求不能哭,哭就是软弱的,他们更容易隐藏自己的感情,更少与亲人朋友交流,因此也出现更多的生理心理上的问题。
很多国家,包括我们自己的国家已经发现了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危害,并且已经付诸行动了。
就在最近,英国广告业发布的新规则,明令现在广告中不得包含可能造成伤害或严重或普遍冒犯的性别刻板印象。反性别刻板广告的国家阵营还包括比利时、法国、芬兰、挪威、西班牙、爱尔兰、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印度和南非等等。在部分国家,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里必须教孩子识别和批判性别歧视。
尽管大家都想要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但我们的周围仍然充斥着各种不经意的“性别歧视”,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所有场合,存在于亲戚朋友的聊天中、幼儿园的游戏设施中、动画片或绘本的各种情节中……
所以,我们与其看大量的“男孩女孩如何差别养育”的文章,不如讨论一下:
你有没有保护你的孩子不受“性别歧视”的影响?对此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
不得不说,性别刻板印象在我们脑海中的存在实在太根深蒂固了。我们必须从内心摒除这种印象,才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不要再对她说:
“你是女孩,就应该漂漂亮亮的!”
所有孩子都应该漂亮干净。
不要再对他说:
“男子汉要坚强,不要哭哭啼啼的!”
所有孩子都有哭泣的权利。
我们经常会因为“女儿不喜欢粉色”“儿子很喜欢粉色”感到焦虑,其实喜不喜欢粉色不重要,由此产生的性别刻板印象才重要。
爸爸妈妈们可以多多了解他们的喜好,多给他们一些选择。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可以买一些比较中性的玩具,比如积木、拼图、桌游,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开发智力的玩具。
当他们说某些玩具是“男生玩具”或者“女生玩具”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去尝试,并且告诉他们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差异。
对了,小孩子们特别喜欢“过家家”的游戏,如果女孩喜欢扮演“警察”,男孩喜欢扮演“护士”,我们也不必担忧,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大量来自外界的刺激,丰富的体验能让孩子在认知、社交等方面提高一大截呢。
3 遇到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动画片或绘本、甚至亲友的不当行为,要尽早指出来
除了玩具和游戏以外,陪伴孩子最多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和绘本故事,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有很多 “性别偏见”的内容。
记得云宝有一阵子翻出家里一套迪斯尼经典动画电影,一部一部地看起来。在她看了白雪公主以后,我就跟她讨论,“你说,白雪公主除了等着被王子救,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躲开被毒死的命运呢?”由此引出了云宝对白雪公主太傻白甜的一通吐槽,并且表示她要是白雪公主,一定会想到各种聪明办法让坏皇后受到教训的。
类似的故事很多,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点,遇到这种情况,跟孩子讨论一下,就能很好地消解这些内容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如果遇到不太注意或者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无知的亲友,他们的行为如何对孩子有影响,不客气一点的做法可以像我妈妈那样当面指出,要给大家留面子的话也应该事后跟孩子把这些事情聊开,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不支持那种做法/说法。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会发现,毕竟男孩女孩还是不一样,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有些“度”很难拿捏,比如如果男孩太喜欢撒娇了怎么办?咱们这个社会可能真的是会不太接受怎么办?
其实办法很简单,
把“男孩女孩不一样”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外,替换成“关注孩子的内在动机”。
如果孩子总是撒娇,甭管他是男孩女孩,只要考虑他为什么撒娇。是因为想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是不是之前他用撒娇的方式得逞过?或者仅仅是想引起家长的关注?那是不是我们在什么方面忽略了孩子?或者孩子不知道用什么其他方式表达对家长的依恋?
说到底,性别刻板印象就是偷懒,不仔细分析清楚事情背后本身的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结为男孩就应该怎样、女孩就应该怎样。
这个懒实在是偷不得。
的确,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场景实在太多了,如果要我们通过沟通让亲戚朋友、幼儿园老师、以及公共场所的陌生人了解到它的危害,说起来是有些不实际的。
但我们只能尽力做到,让性别刻板印象的传播,到我为止。
资料来源:
[1] 徐莉,牛琴琴.“因性施教”辨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
[2] 肖毅.生理因素并非男女生数学成绩差异的主因.基础教育参考,2008(11)
[3] 杨鑫辉.男女的智力有差异吗?.江西教育,1982(1)
[4] [俄罗斯]Aleksandra Filatova.男孩和女孩:性别差异以及在训练和心理治疗中的角色.中国心理学会会议论文集,2008
[5]Effects of gender stereotypes and stereotype threat on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a spatial task,Christine K. Shenouda et Judith H. Danovitch
[6]https://time.com/4948607/gender-stereotypes-roles/
「DrG科学育儿」合作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小步在家早教(ID:xiaostep121 ),荣获新浪2018妈妈信赖早教品牌奖,968万父母的选择,每天10分钟,在家做早教,养出聪明宝宝。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叨叨还为大家按月龄整理了分月龄育儿
就等你来领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星标 DrG科学育儿
发送 分月龄
就能获得0-3岁育儿知识汇总
轻松躲避育儿误区




长按「DrG科学育儿」,回复 「辅食 」「发烧」「感冒」「咳嗽」 「腹泻」 「钙铁锌 」 「疫苗 」「痱子」「配方奶」「手足口 」「痱子 」等关键词,就能收到更多科普!建议每次输入单个关键词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