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原理
本公众号为《经济学原理》课程的配套微信,也是《经济学原理》教材的移动端配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正商参略  ·  气愤!成本11.5元,卖到5000元 ·  6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彖爻宗我 ... ·  6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经济和市场展望:美元走势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 ... ·  6 天前  
郎club  ·  中国最强投资人,回报100万倍!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原理

滕泰:中国“内卷式”竞争的三个不正常现象及其解决路径

经济学原理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14 19:01

正文




作   者:滕泰

来   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正常的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内卷式”竞争超出了正常的竞争范畴。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几乎消除了竞争对手,理论上应享有高额垄断利润。实际情况却是,即便在获得大量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产品,导致每年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亏损。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

一、第一个不正常:宏观环境不正常及解决路径

“内卷式”竞争的出现有多重原因,其中经济背景的不正常是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中国宏观总需求不足,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将扩大内需作为后续工作的重点。然而,宏观总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结构性问题,表现为投资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从数据来看,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8%,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最低水平,比其他国家平均低20到30个百分点。即便将政府和集团消费计算在内,总消费占比也仅为54%,同样处于全球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生产的工业品占全球总量的31%,而国内消费仅占全球工业品消费的14%。这种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国内外市场上的“内卷式”竞争。为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当前应着重扩大内需。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扩大内需列为首要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从目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看,力度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应尽快从以建设为主转向以民生为主。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的手段仍停留在罗斯福新政的阶段,而美国在经历大萧条后,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来扩大内需,但在六七十年代经济下行时,约翰逊总统转而推行“伟大的社会”计划,注重民生工程的建设。到了2000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则采取了直接发放资金和量化宽松等政策。因此,财政政策的关键不在于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在于资金的发力方向。如果方向正确,例如通过发放消费券来促进消费,即使赤字率不高,也能有效提振经济。相反,如果资金用于低效或无效投资,即使赤字率再高也无济于事。财政政策应加快转型步伐,以更有效地扩大内需。同样一笔财政资金,如果用于发放消费券,可以带来三到五倍的宏观乘数效应,而用于投资,无论是低效还是无效投资,总体乘数效应仅为1.06,效益相差甚远。

其次,当前的货币政策力度尚显不足,特别是在汇率政策的定位上存在问题。对于大国开放经济而言,与小国开放经济模型不同,汇率政策应当置于次要位置。在必要时,可以牺牲汇率以保经济增长,而不应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来维护汇率稳定。经济增长、就业、物价、企业盈利状况以及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价格等都直接影响着14亿人的福祉和每一个企业的运营,而汇率主要影响的是对外经济活动。此外,将商业银行的盈利置于优先位置也是不妥的。在近几百年的近代经济史中,没有一个经济体在经济下行期将银行盈利放在首位以保护银行息差。在经济不景气时,银行出现亏损是正常的经济现象,待经济复苏后,银行自然会恢复盈利。在各行各业普遍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不应过分强调保护银行的息差,从而限制了降息政策的实施。

总体而言,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为方向,是十分正确的。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无论是财政政策从以建设为主向以民生为主转型,还是货币政策在降准降息方面的宽松力度,都受到全球化条件的诸多限制,因此需要加快政策调整的步伐。如果内需增速不足甚至出现萎缩,那么“内卷式”竞争的背景就无法消除。因此,扩大消费和转变观念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二、第二个不正常: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亟待告别后发竞争模式
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后发式增长的传统路径,长期以来作为跟随者,通过学习西方成熟市场的市场化经验,以价格战和成本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以及进入后工业化和后城镇化的发展阶段,继续沿用后发经济的价格战和成本竞争模式已不再可行。中国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家群体,虽然熟悉传统的降成本管理模式,并且在生产函数的框架下运用得心应手,但对于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模式却相对陌生,存在不敢创新和不会创新的问题。生产函数与创新函数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函数通常体现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线性或正比关系,而创新函数则描述了一种不确定的概率关系。在创新函数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对应,而是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投入较少而产出巨大,也可能投入巨大而产出为零。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许多传统企业家在面对创新时显得犹豫不决,更倾向于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竞争力,而不是冒险进行创新投入。如何掌握创新的方法,成为中国企业家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例如,在硅谷,众多企业如英伟达等能够不断产出创新成果。华为公司从90年代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转型为如今的科技巨头,其研发成本能够带来丰富的产出。然而,许多中国企业家对于类似IPD、OKR等以创新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和考核机制还较为陌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经济学教育不仅要教授生产函数和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还应涵盖创新函数以及基于创新的研发模式、场景创新、产品创新和生产模式创新等管理方法。目前,在院校和EMBA培训中,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对不足,导致企业转型缓慢,从而加剧了“内卷式”竞争的局面。因此,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第三个不正常:地方政府参与内卷不正常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仍采用传统手段,如提供免费土地、代建厂房、廉价电力以及风电新能源指标等优惠措施,并实行“三减一免”政策以吸引企业投资。这些投资在宏观层面上多为过剩产业,虽然降低了成本,但若其产品能够生产出来,可能会对其他企业造成冲击。地方政府通过免费土地、代建厂房、低廉的能源成本、税收优惠甚至直接的财政补贴参与“内卷式”竞争,但这种竞争的成果并未真正惠及企业。例如,许多出口产品在获得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后,以极低的价格销售给海外消费者,有时产品的利润甚至低于补贴的利润,企业仅能依靠出口退税等政策获利。面临着投资过剩的问题,每年有数万亿的低效和无效投资由政府主导;同时,生产也过剩,每年有数万亿的生产补贴。尽管我们的出口已位居全球首位,但每年仍有数千亿至数万亿的出口补贴。与此同时,国内消费不足,尽管已呼吁发放消费券多年,但几千亿的消费券发放规模相较于其他补贴来说仍然较少。提到为民众发放消费券,就以资金不足为由,而对于投资、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却似乎资金充裕,这反映出观念上的问题。因此,在讨论“内卷式”竞争时,政府不应继续积极参与供给侧的干预,而应逐步退出,避免参与这种竞争。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决策观念、行为模式以及奖惩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有效改变当前的局面。

除了前述的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文化因素和沉淀成本等。文化上的“内卷”现象并非企业领域所独有,在中国,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如何从文化层面进行改变,是需要从学术角度深入探讨的问题。此外,如何尊重人力成本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中国的电子消费品企业愿意为苹果公司做代工,因为加入苹果的供应链后,其毛利率能得到保障。相反,为国内企业做代工往往利润微薄。在国外市场上,企业可以通过亏本的方式击败竞争对手,而在国内市场,却要求产业链上的企业无法盈利,这种文化上的现象令人困惑。因此,“内卷式”竞争不仅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也是一种不正常的文化现象。其核心在于尊重人力成本,除了取消不合理的补贴、免费土地、免费厂房、低廉能源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外,还需要尊重劳动时间,包括企业管理者自身也应尊重自己的时间。只有确保合理的利润,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销售。

最后,这一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虽然它目前显得不正常,但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逐步实施,经济总量的增长将有助于缓解“内卷”现象。后发式增长模式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随着企业逐渐掌握以创新函数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方法,中国企业有望摆脱过度竞争的“内卷”状态。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已不如从前,土地财政的依赖逐渐减弱,因此,不合理的补贴也将逐渐减少。在文化层面,对于过度“内卷”的反思也在不断深入。以白色家电行业为例,该行业曾经经历过激烈的竞争,但现在国内企业如美的、格力、海尔等已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全球市场拥有销售网络和定价权,获得了不错的利润,并展现出产品的创新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度过这一特定阶段后,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消费品行业也将逐步告别“内卷式”竞争,转向以创新为基础的新增长模式。通过中国经济的新供给不断创造新需求,引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特别声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公众号为非营利性平台,刊发文章仅作学术交流使用,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

对本公众号原创之文章,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经济学原理”及作者姓名。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

对非本公众号原创之文章,任何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请向原创公众号或/及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