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 2 种情况可以不治 ·  16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10 个伤牙行为,很多人天天做,测测你做过几个?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腐乳,人间美味还是致癌毒物? ·  4 天前  
丁香医生  ·  湿疹能自愈吗?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八张图解读吴清主席《求是》杂志文章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一个“非主流”的日本职人,想和你谈谈咖啡这件小事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8-05-24 21:30

正文





☕️

先划重点: 这是一篇讲座预告


本周日,我们和FISHEYE鱼眼咖啡合作,邀请到了日本精品咖啡大师铃木康夫先生,在798情绪美术馆与大家分享咖啡这件小事。


👀

名额有限,留言你的联系方式即可报名


时间:2018年5月27日13:0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97路情绪美术馆内

(靠近797中街,7-11斜对面)

具体位置可参考大众点评定位



铃木先生是很“非主流”的日本咖啡职人,

看了浅子的下面这段采访,

你大概会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说。





「咖啡,是和世界对话的语言。」



和铃木康夫的对话正好被塞进了他在候机厅的短暂闲暇,他马上就要从名古屋飞往韩国首尔,当地的咖啡馆邀请他去做客座咖啡师——这样的邀约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除了打理自己在名古屋的3家咖啡馆之外,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分享自己的咖啡技巧和咖啡态度。



作为一个日本咖啡职人,铃木显得有些“非主流”。他好奇、敏锐,并不是“咖啡一根筋”的严肃技术派。咖啡是他的热情所在,但他不希望把它当作一门艰涩的学问而因此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 咖啡对他来说是一门语言,他以此来和世界对话。



当然,藏身银座一隅的小小咖啡馆、一丝不苟地把做咖啡当成接近信仰的仪式也很酷, 但这不是铃木的Style。



他做咖啡, 但去年也开始经营啤酒;自己找设计师研发了一套美浓烧咖啡滤杯,以长得很不“美浓烧”为目标;最近又开始捣鼓用传统工艺来加工最新的Espresso 咖啡机,找的是名古屋 佛具街上经验老道的漆工职人……


△TRUNK牌啤酒


△铃木的美浓烧咖啡杯系列ORIGAMI(先种个草,之后可能会在小物社上线哦~)


他不太服气人们谈起日本精品咖啡的时候只想到东京,于是把北欧咖啡学到的顶级咖啡技术带回了家乡名古屋。咖啡不是技术、甚至不是一种孤立的“物质”,如果将目光放在新与旧的交汇处, 咖啡可以成为一种触点,探索和激活让生活更美好一切灵光。



即使扎根地方、扎根社区,拥有感染力的咖啡一样可以积极地与全世界交谈。 当咖啡成为发信文化的灯塔,可以变得融通无碍,何况,它还那么好喝呢。 好咖啡令人放松,周围的一切都会因此变得柔软而值得享受。



当然,他承认“东京最热打卡地标”Blue Bottle那样的咖啡馆确实很酷,但匆促的游客式品尝并不能让人感受到咖啡的本质,即使那一杯的味道再好——咖啡馆不止是一杯好咖啡, 而是陪你一起完成“喝”这个动作的音乐、空间和人 ,它们组成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铃木的咖啡馆TRUNK


醉于咖啡馆的温柔乡,

开启五感、如沐春风,

其中味觉不一定独占上风,

但它毫无疑问是重要的



不过味道这一点还有什么可说的吗,铃木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作为一个好咖啡馆的基本功而已。



「一言不合就辞职」



在成为一个满世界飞的知名咖啡师之前,铃木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上班族,也不爱喝咖啡。 战战兢兢地提着公文包挤了4年地铁之后,一直对异国文化兴趣浓厚的他突然决定要搬去丹麦住。没什么目标、也没 什么计划,他辞了日本的工作飞去哥本哈根。



作为连英语都不太过关的外来人口,开始的几个月过得很辛苦。在漫长的找工作过程里,某一日他去了一家叫Coffee Collective的咖啡馆打发时间,没想到却喝到过最好喝的、也是改变了他人生轨迹 的那一杯咖啡。 咖啡小白,由此决定要当一名咖啡师。



可是他不会丹麦语、也没有做咖啡的经验,最初的3个月完全找不到任何咖啡师的工作。好不容易碰上一家肯教他的咖啡馆,作为学徒最初的半年里是没有薪水的,他一边在日本料理店打工,一边猛学咖啡知识、所有业余时间都被用于去其他名店取经。一年半的修行时间过后,他跑遍了北欧所有最牛的咖啡馆,也 当上了丹麦的第一个日本人咖啡师。



北欧是咖啡大国, 咖啡文化因根基深厚而倍显日常。 被称为“世界最顶尖的”的北欧咖啡技术,不同于日本职人在长年累月的练习和精进中磨练出的“经验”和“感觉”,而被精准地化为数字和逻辑,它们是水量、水温、冲泡时间…… 制造好味道之外,咖啡师还负责营造供人轻松享受咖啡的氛围。



咖啡馆被凝成了一个有关美味的舞池 ,人们在这里拥抱平等、结交朋友,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样子——这一点改变了他之后对咖啡的态度。 在哥本哈根,他喝到了人生中最美味的咖啡的那家Coffee Collective其实是一家世界冠军咖啡师的店,但他发现原来很多熟客都不知道这件事,人们只是因为好喝又近才过来的。



一年半后这段任性的出走之旅被画上了句号。 铃木的儿子在日本出生,他回到日本,顺便开出了属于自己的咖啡馆TRUNK COFFEE 。



卡车(TRUNK)象征旅途,是他的心之所向,也是他让好咖啡远征世界的雄心。现在TRUNK COFFEE已经在名古屋有了三家分店。


△最新开幕的TRUNK3号店



「比起酷,更喜欢可爱。」



铃木不太满意日本咖啡馆长久以来那种过于正统的路子。 一家标准的日本职人咖啡店,几乎可以让你在还没迈进去之前就先肃然起敬——紧掩的小门上多半有告示一则:本店禁止咖啡之外的其他食物、禁闲聊、禁香水、禁久留。



“提到咖啡,一般日本人的第一印象是:酷。人们会觉得咖啡好像变成了一种男性饮料。但其实不是这样,咖啡是一种不论男女老少都能享用的东西。”在研发自己的咖啡滤杯时,铃木和设计师实验了数十次,除了易用的功能性, 他还希望它们有能点亮生活的颜色。 “女孩子和小孩也能说:‘哇,好可爱!’的那种。”


△铃木的ORIGAMI咖啡杯


比起被人说“酷”,

他更希望自己的咖啡馆和“可爱”沾边,

因为那才是可被所有人平等亲近的日常。



如果问铃木他喜欢的咖啡馆长什么样,他多半会告诉你两个矛盾的词, 一个是“日常”、一个是“非日常”。 “日常”指亲切可人,“非日常”则是指一种无可替代的空气,一种和在家一人饮时不同的怦然心动。



铃木自己的咖啡馆里充满了彩色的马赛克瓷砖、吊灯、杯子,招牌是块手写的木板、椅子没有一把相同的——全是他在北欧生活时亲自收集的VINTAGE。



这里没什么规矩,想自带食物也请便。 住在周围的妈妈们喜欢带着小朋友过来,点杯咖啡再配自己做的点心和便当。



只是有这些都还不够,

空间脱离了人便无意义。



而对一间咖啡馆来说,咖啡师是唯一“可被配置”的灵魂。 由咖啡师之手诞生的好味道理所当然,但更重要的是服务。技术可被习得、好咖啡在家亦可享受,在咖啡馆上空交织的心情和话语却无可取代。



这个日本人觉得我们赞誉有加的日式服务还得画个问号。当工作被当成信仰,得体的接客礼仪与高超的技术一同成了咖啡职人们的默认配置,连同服务也被“标准化”了——“您好”、“欢迎您光临”、“您请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