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学园
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二级教授、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  17 小时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丘成桐任首任院长!顶尖大学成立新学院:8年制 ... ·  17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Cruise被迫裁员50%!高额遣散费打脸科 ... ·  2 天前  
九章算法  ·  谷歌/亚麻的BQ题库,附上标准答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学园

皮鞋,被时代抛弃

混沌学园  · 公众号  ·  · 2024-05-17 19:32

正文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还穿皮鞋?”


2017年1月,靠皮鞋起家,有“中国鞋王”之称的奥康国际董事长王振滔有些无奈地感叹道。


他看到了危险,却没能阻止危险发生。此后的奥康,营收和利润一路下滑,2022年更是巨亏3.69亿元,戴上了ST帽子。据最新财报,2023年又亏了9328万元。


鞋王尚且如此,其他皮鞋企业,活得还好吗?


作 者丨 陈斯文


本文转载自“华商韬略”,混沌君略有删改



打败皮鞋的,并不是另一双皮鞋


曾经有头有脸的著名皮鞋企业,近几年都活得很不容易。


和奥康同城的红蜻蜓,2017年冲上32.45亿元的营收巅峰后,就一路下坡,并在2022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4.69亿元,但净利润依然只有2160万元。


如今一年的利润,七年前一个月就能挣出来。


和业绩一起下滑的,还有红蜻蜓连年收缩的渠道,它的加盟店,2019年是4100家,2021年是3134家,到2023年年底,只剩2513家。


奥康和红蜻蜓日子艰难,但好歹还活着。而曾是国内第三大皮鞋巨头的富贵鸟,则直接退市破产,连创始人留下的股权都没人继承——因为债务比股权更多,接受遗产,就要倒贴还债。


另一个著名的鞋王,曾经引领女鞋浪潮的百丽,早已私有化退市。虽然之前传出重新上市的新闻,但即便成功,其市值基本上也远不如当年。


曾经辉煌的女鞋品牌达芙妮,也从2012年巅峰时期的6881家线下零售店,走到退出线下零售的困境。


本土品牌如此,国际大牌一样难熬。


2022年,英国皮鞋品牌Clarks,被李宁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以1亿英镑收购51%的股权。李宁的侄子李麒麟,成了这个百年品牌的主席。


巅峰时代的Clarks,每年能卖出5400万双鞋,而奥康和红蜻蜓在最好的年景,年销量加起来也只有1500万双。


英雄有过关斩将日,也有败走麦城时。从2018年开始,Clarks同样连续亏损,2021财年,它一年就亏掉了1.5亿英镑。


眼看撑不下去的Clarks家族,只能把公司放上了交易桌。


从奥康、红蜻蜓到百丽、达芙妮、Clarks,业绩巨降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困境:


皮鞋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在国人尚不算遥远的记忆里,皮鞋曾经是很宝贵的。


电视剧《繁花》里,爷叔有一套指导阿宝的穿衣经,关于皮鞋有个概述:宁可衣服蹩脚,皮鞋无论如何要讲究。


当时的上海,想要买双讲究鞋,要去南京路上的博步皮鞋店。一双头层牛皮方头皮鞋,要41元一双;差一点的,二十几块;最差的是一次粘合、压制成型的猪皮鞋,一双售价7.65元,俗称“七六五”。


但即便是“七六五”,也要咬牙才舍得买——当时一个学徒工的月工资,只有24元。


在这之后,国人收入增长、生活改善,奥康、红蜻蜓们迎来了一路成长为“鞋王”的中国故事。


但皮鞋的黯然,仿佛就发生在一瞬间。


在今天,不少人的鞋柜,很可能找不到一双皮鞋,即使有也是一年难得穿几回;看看办公室同事,很可能看不到一双皮鞋;翻一翻购物车,很可能还是没有皮鞋。


皮鞋,已经被时代抛弃。


皮鞋被抛弃,几乎是注定的


有些事,可以人定胜天,有些事,要承认“形势比人强”,不幸的是,皮鞋恰好属于后者。


皮鞋被抛弃的第一个原因是,太缺少变化了。


皮鞋制造,历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欧洲鞋匠坐在作坊里,抱着鞋吭哧吭哧抠皮子;19世纪的英国人发明了各种小机器,一台粘沿条的机器,一天就能干上百双,用效率当武器,杀死了传统手工鞋业;到20世纪中期,自动化的大机器胶水鞋,再一次降低生产成本,又把小机器半手工鞋打得透不过气。


但无论工艺怎么变,皮鞋的很多元素却是固定的。


比如皮鞋的面料极其有限。亮面正装,翻毛休闲,牛羊猪皮是常规思路,羊驼鳄鱼鸵鸟皮就算新花样。LV用过蟒蛇皮,即使没被环保主义者骂翻天,这东西也注定是小众货——没多少人能欣赏那种皮肤病外观。


比如皮鞋的版型高度确定。孟克鞋的两条横向搭带,必须带镀金扣环,横跨脚面;布洛克鞋肯定打孔雕花;牛津鞋的系带部分一定严丝合缝;流苏乐福鞋,鞋面必有皮流苏;马衔扣乐福,脚背必有金属扣;便士乐福,鞋面一定开道小缝,那是早年常青藤大学生的标配,塞一个硬币,随时打电话约会用。


翻一翻老照片就知道,一百年前温莎公爵脚上的乐福鞋,和我们今天穿的一模一样。


比如皮鞋鞋底,样式也是屈指可数。高档鞋是“皮底+软木”的固特异底,低档鞋是一块碳黑大橡胶。最有创意的创新,也无非是意大利品牌在鞋底画风景画,但因为没啥人能把脚架在办公桌上,这创新实在有点锦衣夜行。


这些要素,是一代代皮鞋生产者的固守,因为这就是皮鞋消费者的追求,消费者买的就是原汁原味,设计师不能搞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否则很容易被批成离经叛道,下场可能更悲惨。


试想一下,一双粉色的切尔西靴,或者一双织物鞋面的孟克鞋,厂家造出来是没问题,可那还是皮鞋吗?


这些要素,也困住了皮鞋。和其他鞋类相比,皮鞋的创新空间实在小得可怜。


篮球鞋的一个减震功能,搞出了上百种专利。AIRMAX的全掌大气垫、AIRSOLE的小开窗、SHOX气柱、匡威油包,ZOOM气囊、减震胶、李宁弓、安踏氮科技……每款技术都自带噱头,都能引起一轮购买狂潮。


皮革、棉麻、化纤、塑料……运动鞋的鞋面,就是各种新材料的试验场。以至于申洲国际这种原料企业,有一块固定业务就是帮耐克搞材料测试。


相比运动鞋在产品创新上的“七十二变”,皮鞋几乎一成不变。


研发设计的创新有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者体验的局限,这也是皮鞋被抛弃的根本原因:无法带给消费者更多更好地体验。


2023年5月,奥康搞了场战略发布会,新战略特别简单——更舒适。


把“更舒适”当成战略方向,说明皮鞋制造商自己也清楚,过去的皮鞋,穿着不太舒适。


压脚背、挤脚趾、磨脚踝、卡脚跟……这都是皮鞋的毛病。


老一代消费者为了保持行头,还能忍一忍皮鞋的毛病,但新一届消费者不能忍,他们是只要鞋不舒服就换一双舒服的。


磨脚跟,就穿双没帮的;挤脚趾,就穿双露趾的;乐福鞋搭不了连帽衫和运动裤,那就穿球鞋;高跟鞋搭不了T恤热裤,那就换板鞋;冬天可以穿UGG,夏天可以穿洞洞鞋……


反正在穿鞋这件事上,脚是不能受委屈的,造型是不能被破坏的。


各种鞋类都来强势争夺市场,越来越多人因此抛弃皮鞋,就连皮鞋最后的阵地:职场,也被冲得越来越不牢靠。


走进互联网大厂,可以看见一百件格子衬衫,但很可能看不见一双皮鞋。头顶九九六、脚踏大小周,只要OKR和KPI能达标,用户能闭环、战略能对齐,大家怎么舒服怎么穿,至于皮鞋还是板鞋,无论是阿里蔡崇信还是字节张一鸣,根本没人在乎。


新商业文化不止席卷互联网大厂,也吹到了一向衣着光鲜的外企。现在的世界500强里,女生仍然喜欢起名Rita、Vicky和Nicole,邮件吵架的功夫也没撂下,但却没人再踩12厘米恨天高。送一双出差办公都能穿的Golden Goose小脏鞋,那就是最贴心的加班礼物。


消费者都跑了,皮鞋的产销自然是好不了。


2014年,中国的皮鞋产量还有46.18亿双,但有机构预估,到2026年,国内皮鞋行业产量,可能收缩到17亿双。


当然,皮鞋企业们没活好,也不能只怪消费者抛弃皮鞋。


为了重振旗鼓,皮鞋企业曾经百般努力


比如奥康的王振滔,可能是国内最早一批重视消费者感受的皮鞋企业主。


他讲过一系列诸如“贴合中国人脚型”“消费者痛点就是品牌起点”的观点,从2006年开始,奥康就在行业内第一个应用脚型测量仪,采集了超300万脚型数据。


针对舒适度、出汗闷脚的痛点,奥康推出了“微空调”“呼吸”“云朵”“万步”一系列产品;和漫威、精灵宝可梦搞了一连串IP联名,也用“九尾狐”“鸾鸟”的瑞兽概念,借过“国货”“国潮”的东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