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音约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夜间情感广播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CCTV特约心理专家、情感畅销书和专栏作家、多家知名企业高端心理顾问,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主持人”和“心理治疗师”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去父留子,还能玩上瘾? ·  17 小时前  
于小戈  ·  生完才7个月,又怀了… ·  昨天  
莓辣MAYLOVE  ·  2.4 子宫内膜可能生长在眼睛和大脑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青音约

26岁恋爱40次 VS 28岁恋爱0次:什么样的爱情观,才能让你找到对的人?

青音约  · 公众号  · 两性  · 2019-05-21 16:09

正文


▲ 5·25,Better 更好学院一周年啦!

点击上方视频,来听听曾磊老师的祝福吧!


点击上方 △ 绿标 收听音频

音乐  日向敏文 - Sweet and Lovable  

  编辑  Laney

   主播  天歌    

作者  壹心理创作者 | 曜珏

壹心理 - 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有没有发现,现在谈恋爱真的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因为,当代年轻人最可怕的 “流行病”:


自杀式单身,


已经成为了大家恋爱交友的一大阻力。



既很想拥有甜甜的恋爱,却总是遇不见合适的人,


像我的好几个朋友,一天到晚喊着 “想恋爱”,“没要求”,


但 “没要求”,其实是最高的要求。


一周洗几次澡?养猫还是养狗?

看韩剧,国产剧还是日剧,英美剧?

生 1 个,生 2 个,生 5 个,还是丁克?

要是他爸像苏大强,她哥像苏明成该咋办?

......


谁都想等到那个三观严密咬合的人,


谈一场不磨合,不退让,不改变的恋爱,


残酷的是,找到这种全方位 360° 无死角契合的伴侣,难度不亚于今晚中彩票一等奖。


为什么我们就是找不到 “对的人”?


那么,究竟要抱着什么样的恋爱观,


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生伴侣?



0 次恋爱的自杀式单身:

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爱情病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采访视频,


《恋爱 40 次 VS 恋爱 0 次》。


赵大宇,28 岁,普通职员,恋爱次数:0。


顾曼,26 岁,公司 CEO,恋爱次数:40。


恋爱 0 次的人生,和恋爱 40 次的人生,


有什么不同?


听到有人可以谈 40 次恋爱时,


赵大宇的第一反应是:“不正常”


她希望爱情是:“第一个谈恋爱,就第一个结婚。”


奇怪的是,她至今一次恋爱都没谈成。


同事们嘲讽她嫁不出去。



有次,她想,都 28 了,玩一玩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就找了个陌生人去亲。


但不行,太恶心了。


没有心动的感觉,很难开始一段爱情。


赵大宇觉得,没人会爱自己这类型的。


甚至慢慢有了逆反心理。


别人自拍修图美颜,她偏要奔放地拍;

别人在朋友圈里找对象,她在朋友圈里自黑。

浑身散发出 “我不想恋爱,不要靠近我” 的气场。


她低头轻声说:“就是觉得,说不定有人真的会喜欢。”


这可能是典型的 “自杀式单身” 了。


“那我觉得有点天方夜谭,有点自我放弃。”


谈了 40 次恋爱的顾曼评价说。


那么,不停地尝试恋爱,去遇见不同的人,


就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对象了吗?



40 次恋爱的积极尝试:

“我谈了 40 次恋爱,转正的不超过 20%”



相比起赵大宇对多次恋爱的顾虑,


 顾曼完全不介意别人对她的误解。


别人一听,谈过 40 个男朋友,一定很开放,很浪荡

甚至有人劝她,你别再这样说了,不知羞耻。


“我首先会把这界定为男女歧视。”



男生成为花花公子,就是很酷,很有魅力。


女生如果有很多约会对象,就是浪荡,不正经。


“我们都有动机去接触更优秀的异性,这很正常。”


顾曼谈恋爱,有点像招聘员工。


谈 40 次,不是睡 40 个人,其中很多都是尝试性的。


她会在坦诚理性的基础上,和对方尝试恋爱,


能度过试用期,转正的男友,不超过 20%。



她希望自己能活得通透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而不是稀里糊涂地相信命中注定,感觉,缘分。


但是,赵大宇提出了一个直白的问题:


勇敢地去恋爱,尝试,难道就不怕遇到渣男吗?


顾曼回答说:“我安全系数很高,不会遇见不靠谱的人。


但我还是小白的时候,我也判断不了。”



很少有人一次恋爱,就能完美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甚至因为没有经验,而轻易被渣男渣女的甜言蜜语哄骗。


因为恋爱是需要练习的事情。


你要练习如何经营关系,如何平衡双方需求,


找见明确矛盾发生时,自己可以接受的,


和不可让步的边界在哪里。


但,真的要练习那么多次,才能遇见灵魂伴侣吗?



什么样的爱情观,才能让我们

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生伴侣?



决定你能否找到合适伴侣的,


不是恋爱次数,而是你的爱情观。


心理学家 C. Raymond Knee 提出过“爱情内隐理论”的概念。


你的 “内在爱情观” 有两种:


命运型,成长型。


命运型的人,对未来伴侣的要求,比考试大纲还详细。


一定要等到“对”的人,才愿意思考恋爱的可能性。


可惜平时遇到的人,都不是自己心中的“完美伴侣”。


他们相信 “第一感觉”。


“ta 去旅游都不会给我带礼物,是不是不够爱我,也许我们不适合?”

“ta 半睡半醒还记得给我盖被子,肯定是真爱了,太幸福了。”


这种微小的求生欲测试,决定着他们对关系的满意度。


甚至会因为朋友的一句 “不合适”,就很担心没有未来。


很多人都以为,好的爱情是不费力的,


ta一定能接纳,包容你的全部,知道你的所有想法和内心需求。


而这,对爱情关系是极具杀伤力的。


因为以后一有矛盾出现,就会相互责怪“我以为你懂我。”


相反,成长型的人,会认为爱情最重要的不是 “对的人”。


而是,好的关系,由共同努力,共同经营得来。


他们相信 “日久生情”。


“ta 不喜欢我在炸鸡上挤柠檬汁,我去研究下有什么新吃法。”

“虽然吵架后是有点生气,但是我们以后可以一起改正缺点呀。”


不把完美幻想强加在对方身上,


就算在感情中遇见矛盾,也会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解决,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命运型”的恋爱观念,也不要担心。


因为,命运型和成长型的恋爱观,不是二元对立的。


Knee 把它们分成了四个维度:


  • 无助型:我找不到对的人,找到了也觉得问题很多,没有希望。

  • 命运型:ta 不符合我的想象,所以 ta 可能不是对的人,我还要再找。

  • 成长型:我不相信命中注定,但我相信共同努力可以解决问题。

  • 乐观型: 我觉得ta就是我的 Mr. / Mrs. Right,我们可以一起努力经营爱情。


最靠谱的,是 “乐观型” 恋爱观。



汪峰和章子怡,就是这样的一对 “乐观型” 伴侣。


他用 “令人窒息的惊涛骇浪” 来形容两人刚恋爱时遇到的困难。


章子怡的爸妈不喜欢他,觉得他离过婚,感情经历复杂。


甚至有段时间,她们家都不许提汪峰这个名字。


但章子怡第一次见到汪峰,就感到他是自己的心灵归宿。


汪峰感叹,如果再早五年相遇,可能他们就不会在一起。


本来是恋爱后要磨合的东西,提前在自己身上就消化完了。


相比年轻的时候,他们“开始看清世界上什么是真正美好的,更加懂得什么是不需要的。”


但是,他们也会吵架,会闹矛盾。


汪峰说,有次他们意见不合,章子怡就不接他电话。


他想,完了,拼命给她发了一百多条信息。


全都没收到回复,急得他差点哭了。


章子怡笑着说,我才不信。


看向他的眼神里却有满满的甜蜜。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 2》里,汪峰特意表白了章子怡。


说,生活中总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


后来,她却都能做到真正的包容。


如果,他们都想等到最满意的人出现;

如果,因为家人、粉丝都不看好,就觉得他们真的不合适;

如果,他们没有度过一吵架就分手的阶段,

就不会有现在这段甜甜蜜蜜,相互包容的爱情。


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认为,


最健康的恋爱心态,是假设任何人都值得你去爱。


如果那个人让你心动,那就不要先入为主地担心“对不对”。


如果那个人和你三观不合,甚至显露出渣的一面,果断跟他分开就可以。


好的爱情,不是只存在“幸福快乐”的部分,


一遇到问题就积攒怨气,怀疑未来,


它的另一面,是幸福快乐地,为双方的关系而努力。


与其一直等待“对的人”,不如,试着向前一步。




向前走一步,你才能遇见爱情



我们常以为,继续等待能迎来灵魂伴侣,


可让我们与爱情彼此错过的,就是一等再等。


有了比较全面的爱情观后,不要停在原地。


真正合适共度一生的伴侣很少从天而降,有时候,你得走出一小步。


因为,渴望亲密关系,却害怕自己不够好,更怕自己被拒绝时,


我们很容易就进入了被动关系模式,只希望有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


无私地包容,爱护,将自己拉出低价值感的泥潭,


结果越来越逃避现状。


这就是爱情观里常见的一个误区:


“我必须足够优秀,才配得上别人的爱。”


但是变优秀的过程,又长又痛苦,还不如保持现状地好。


结果我们就陷入了纠结的状态,既想要爱情,又怕没人爱。


所以,


遇见爱情的第一步,


就是停止自我贬低。


郭晓东,《妻子浪漫旅行》里的钢铁直男。


不干家务,不带钥匙,天天就靠程莉莎在家管理大小事务。


对程莉莎的穿着指指点点,各种大男子主义令人窒息。


就是这样的郭晓东,当年却自卑到差点错过程莉莎。



程莉莎一开始倒追他,他甩掉,再追,再甩。


就是因为,他当时不出名,又穷,穷到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


程莉莎又漂亮,又出色,又优秀,他怕自己配不上她。


过了很久,他拿到片酬时,才鼓起勇气,向剧组借了西装,


买好礼物跑去找程莉莎,说 “我养你”。


其实,程莉莎根本就没有介意过他自卑的那些点。


反而曾因为他一次次的逃避,而差点想放弃。


还好,两个人都 “向前一步”,没有被自我贬低所击败。


第二,如果你还是很不自信,


那么,可以试着扩大舒适区。


舒适区是很大一部分自杀式单身者的 “死穴”。


“等我瘦下来,我就去追他。”

“等我工作闲下来,才有时间去参加聚会。”


但往往,一年后两年后,你都不会开始改变,


还是躺着吃薯片最开心。


其实,舒适区不是跳出去的,是扩大出来的。


你不必逼着自己成为社交达人,但可以偶尔出去溜达;


你不需要减肥到80斤才配拥有爱情,但可以适当运动。


慢慢多认识一些人,多获得一些人生体验。


当然,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有那么美好的结局。


如果总想着一定要“对的人”,一定要像模范情侣那么甜,反而给自己加了很多压力。


要知道,


爱不是从一而终的,爱有不确定性。


想起我的初恋男友,一个很耿直的人。


有天他告诉我:“我爸发现我早恋了。”


我问:“那他怎么说?”


“他说,早点练练手,积累经验也挺好的。”


我当时听了,特别生气,差点当场掀课桌。


而分手后,我开始明白,


爱是有变数的。


会被争吵消耗,会被三观拉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