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研究院
特色小镇案例分享 免费发布项目信息 承接特色小镇申报 策划 概规 创建方案 政府汇报 产业导入 资本导入...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丫  ·  你俩当我面,在酒吧“补上” ·  2 天前  
云峰早点报  ·  网友在贵阳街头偶遇会爬楼梯的消防车 ·  3 天前  
冷丫  ·  她有老公,我和她很久没玩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研究院

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全景图谱

特色小镇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9-05-15 16:59

正文



装配式建筑

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企业车间按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种类,通俗的理解就是“拼积木”式的建筑,其主要分类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建筑)、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在国家政策推动和建筑产业化、智能化的推动之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未来万亿级市场空间广阔。



产业简介

重点明显,优势突出


产业重点分布于预制构件生产与建筑装配环节。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是以建筑实现的流程为主线的,更加强调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总体来说,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设计、预制构件品研发、预制构件生产、装配施工和运营维护五大环节,包括设计研发机构、预制构件加工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等三大主体。


从产业链条来看,上游主要为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和装配产品研发企业,其中中国建筑科技集团、中建标准院、现代设计等企业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在装配产品研发部分,住总股份、北新建材近年来发展较为良好,中建钢构在钢结构研发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产业链重点分布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环节和装配环节,其中预制构件产品可以分为钢结构产品、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和木结构;在建筑施工领域,我国建筑业巨头中国建筑集团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产业下游,主要是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与运行维护,主要由物业公司进行负责,万科物业、绿城物业等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发展曲折,近年加速。 虽然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火热,但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已经发展了近70年,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我创新,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


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70-80年代迎来第一次发展,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进入低潮期,直至20世纪末期,才开始新一轮的发展。近年来,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城镇化及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进入高速发展及创新期,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多次出台指导性、惠普性及鼓励性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相较传统建筑优势突出。 装配式建筑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提前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并通过一定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将零散的预制构件拼接组装而成。


由于可以通过工厂标准化、流程化制造,通过整合设计、生产、施工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装配式建筑在质量、效率、环保、等方面较传统建筑方式有明显的优势,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工业化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25-30%,节水50-60%,节约木材约80%,降低施工能耗约20%,减少建筑垃圾70%-80%,并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




政策规划

多层面政策出台,产业发展加速


中央、地方政策颁布落实,划定产业发展目标。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工业化发展阶段,环保任务紧迫叠加人口红利消失,预制式结构建筑迎来发展契机。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为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安全、高效、定制化的建筑体系,受到各国的青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需求不断提升,近年来,国家各相关部门业纷纷出台政策,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方向保障。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正标志着装配式建筑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全国装配式建筑政策性文件的颁布落实给各个省市地区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装配式建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制定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其中北京、天津、浙江等地提出,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于全国目标;而海南省提出在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50%。




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发展基础的限制,当地政府在发展政策中提出了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同时也有效切合了当地实际情况。



用地支持和税费优惠成为激励政策主要手段。 在国家与地方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行业迎来重大发展契机,各地方政府同时制定了更为积极的产业发展刺激政策,通过进行用地、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多种手段直接激励装配式建筑应用率的提高。


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我国31个省份/直辖市的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规划和行动方案,归纳了省级地方在装配式建筑推广方面采取的政策情况。


在装配式建筑激励方面,激励政策主要包括:用地支持、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税费优惠、容积率、评奖、信贷支持、审批、消费引导、行业扶持等10个小类。在政策使用比例方面,税费优惠政策超过90%,其次为用地支持、财政补贴和容积率均超过50%,最后依次是专项资金、信贷支持、行业扶持、审批、评奖、消费引导。



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发布了相关的激励政策,新疆的激励政策类型最多(8项),其次是四川省 (6项)。全国政策激励平均为4项,各省市间激励政策数量依次是新疆、四川、黑龙江、河南、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等。



市场规模

规模扩大,渗透率仍然较低


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扩大,增速整体下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预制构件加工精度与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因素的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重新升温,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据住建部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7260万平方米;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比2015年同比增长57%。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全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为1.52亿平方米。


2018年,我国建筑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发展良好,全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1.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67%。



其中2014、2015年受到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影响,整个房地产行业新建房屋面积下降,带来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负面影响,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17年与2018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受基数扩大的影响,增速已经趋缓。


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虽然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整体较快,年新建面积逐步扩大,但是整体上渗透率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2.7%,2016年提升至4.9%。


2018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为19000万平方米,而根据统计局数据,我国房地产新建房屋面积为209342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仅为9.1%,但我国城镇新建建筑面积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设施的建筑面积。换言之,2018年我国城镇新建建筑面积超过2.1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不足9%。



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丹麦是最具典型性的国家,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已经高于70%。日本是率先在工厂中批量生产住宅的国家,美国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工业化建筑最早的国家。



国外许多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都曾开发出各种装配式建筑专用体系,例如英国的L板体系、法国的预应力装配框架体系、德国的预制空心模板墙体系、美国的预制装配停车楼体系、日本的多层装配式集合住宅体系等。



市场结构

钢结构发展加快,华东地区占据主导


产品结构:PC部件为主,钢结构发展较快。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具有结构性能好、产品质量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各类工业化建筑,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由于与传统应用较广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一脉相承,因此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三大结构体系中推广较顺利,覆盖范围较大的一种。从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来看,混凝土结构占比最大达46%,其次为装配式钢结构,占比16%。而装配式木结构由于在我国应用范围较小,占比仅有3%。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领域成本竞争较为激烈,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替代现浇式混凝土,行业内领先企业主要包括远大住工、中民筑友科技和山东万斯达。



钢结构是主要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2010年至今,我国的钢结构产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且仍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钢结构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受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预计2018年钢结构产量将超过7000万吨。钢结构行业的稳步发展为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带来利好。



区域结构:华东地区占据主导。 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我国华东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在政策支持推动之下,装配式建筑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市和山东省装配式建筑项目较多,占全国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比重均为15%;其次是上海和江苏、浙江地区,项目占比分别是14%、13%和7%;湖北省装配式建筑项目占比为8%。


综合来看,华东地区仍是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最多的地区,仅上海、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市项目占比就已经达到49%。



竞争结构:构件加工以民营企业为主,国企占据建筑装配市场领导地位。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在于预制件的生产制造和建筑施工安装部分,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主要包括构件加工企业和建筑安装施工企业。


其中预制构件加工主体主要为民营企业,例如钢构件制造的精工钢构、杭萧钢构等上市民营企业,但是在建筑施工领域以中国建筑集团为首的和地方国企凭借资源优势牢牢占据行业领导地位,万科、碧桂园等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也在加强拓展装配式建筑业务,但短时间难以与国企抗衡。




发展前景

万亿级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2025年达到30%,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约为9%,则未来近年平均每年提升3个百分点。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造价参考依据,以2500元/平方米(考虑到技术水平上升和物价提高对价格水平带来的不同影响,假设未来几年造价不变)为基础,以房地产新建建筑面积替代城镇新建建筑面积进行测算,及至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



随着“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装配式建筑除了在国内得到推广,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将其带往沿线国家,包括中亚、南洋、西亚和东欧的一些国家,而这些国家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通过互利合作,我国传统的企业模式不仅能得到转型升级,还会帮助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走出去。

来源 | 前瞻产业研究院

重要通知:地产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策划咨询单位!


开课地点 北京 农广大厦[ 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内

【开课时间】 2 019年5月25—27日 (2天学习 1天产业对接)

【主办单位】 中厚明德集团 特色小镇研究院

【参课人员】 特色 园综合体相关投资商 开发商 相关产业链负责人

【课程主题】 政策解读、申报指导、 资本对接、拿地策略、案例解析... ...

课程特点 一线评 审专家授课、模块化教学、操盘手现身说法 精讲细研

咨询热线 16601291889 微信同号


01

双课堂 一对一咨询问诊







02

高效的研学模式





03

产业资源对接


农业版块

中厚明德携手农业领域龙头企业,涉及种植、养殖、农旅、中草药、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科技农业等资源,进行专项对接;

大 健 康

中厚明德携手大健康领域龙头企业,涉及国内医疗、养老、养生、康复、运营等资源,进行专项对接;

文旅版块

中厚明德携手文旅领域龙头企业,涉及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主题乐园、亲子IP等资源,进行专项对接


04

本期讲师



05

课程安排


日程安排
时间 主讲专家 主讲课题
05月25日 农业政策解读与项目运营解密
09:00-12:00

岳凤娟

中厚明德集团董事长

中厚明德商学院院长

《乡村振兴下项目运营—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1.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

2.拿地策略

3.大健康产业及项目应用

12:00-13:45 午餐及休息时间
14:00-15:30

岳凤娟

中厚明德集团董事长

中厚明德商学院院长

《乡村振兴下项目运营—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4.深度剖析中厚操盘案例

5.运营策略

6.中厚明德一站式服务

15:30—18:00 袁英华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

项目投融资专业 委员会会长

《乡村振兴战略与金融支持》

1.乡村振兴战略与金融支持政策

2.国开行在特色小镇方面的政策及成果

3.国开行信贷业务流程及注意事项

4.国开行PPP项目授信审批程序

18:30-20:00 项目交流与欢迎晚宴
05月26日《项目投融资规划+国内标杆案例剖析》
09:00-12: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