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秋夜长
▼
刘赤城
萧:戴树红
刘赤城
刘赤城,出身于书香世家,五岁即承庭训,从其父著名国画家、古琴家刘嵩樵先生习画习琴,寒暑无间。8岁已登台演奏《风雷引》、《平沙落雁》等琴曲。后受业于诸城琴派始祖王燕卿其入室弟子徐立孙宗师门下,继承了该派全部曲目,尽得艺术精髓,青年时代已驰誉琴坛。
于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首届古琴专业,入学后,倾力温理徐师所传琴艺,着重攻读音乐理论,以充实琴学修养。古琴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乐种,在校期间,学校曾多次安排外事演出,多半是接待国外一些音乐学者与交流演出,以对外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古琴艺术。毕业后,执教于安徽省艺术学院,后调入安徽省歌舞剧院,从事专职古琴演奏和研究工作
。
戴树红
▍
戴树红:亦名箫吟,别名琴痴。中国当代著名洞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笛子专业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今虞琴社理事(总务),并应聘为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技术顾问。
戴树红于20世纪50年代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院任教。曾师从国乐前辈金祖礼老先生学习江南丝竹名曲及昆曲道腔音乐,六十年代初加入今虞琴社,因受老一辈琴家的熏陶,对我国传统古典音乐造诣颇深。除从事笛子教学外,更精于洞箫的演奏,对振兴与弘扬洞箫演奏艺术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别是他曾深受人称“洞箫大王”孙裕德大师的默化,数十年来,对洞箫美声方面的探求,更有不凡的领悟。凡听过其演奏的人,无不赞叹不已。
他曾长期与我国古琴艺术大师、广陵派著名琴家张子谦老先生(已故),进行琴、箫合奏,是深受张老喜爱的知音。为了发掘整理蕴藏在古琴音乐里面的我国古代艺术花朵里的精华,他十年如一日地追随张老学琴,深入探微,充分领略琴之奥秘,将琴中那些妙不可言但又非常微弱的“信号”,通过洞箫的演奏恰如其分地“放大”,收到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妙处。1982年起他花了四年时间与当时年逾八旬高龄的张子谦老先生合作,在上海音乐学院音带制作部录制出版的古琴音乐专辑《龙翔操》,现已成为海内外琴友及民族音乐工作者所收藏的珍品。
— 知识与赏析
—
▼
《秋夜长》原名《秋闺怨》,为清末诸城派古琴大师王宾鲁据琵琶曲改编而成。琴曲融会了琵琶的轮指技法,风味别具,音节极为绮丽缠绵。
此曲出自《龙吟馆琴谱》,《梅庵琴谱》将其易名为《秋夜长》,但琴谱丝毫未动,保存着原来的风貌。此曲确实与琵琶曲有渊源,轮指多,但同时,多比例轮指也是其一大特点。全曲流美动荡,偶有缠绵的幽怨,又凛然大器,不失琴韵之正。曲虽短小,却极具感染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