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都对顶级投资机构的培训资料一直充满了好奇,究竟大佬们的投资思维是怎样的?高毅资产是百亿规模的国内顶级私募,邱国鹭、邓晓峰、冯柳等都是 明星基金经理。他们的首席研究官卓利伟在雪球透露了他们的内部培训资料,雪球菌分享给大家!
在过去多年的投资与研究中,自己有一些思考与总结,其中有一些部分与其他基金经理和大家的交流有类似的要点,我试着从一个公司与行业最底层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出发,从生意的本质、人的因素、组织的系统能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等角度做一个分享。我认为即使不同的行业与不同的公司,在本质上是可以比较的、可以触类旁通的。
一.生意的本质
1. 价值:企业的收益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后所获得的少部分回馈
大部分生意的本质是一个企业为社会创造了某种价值,而社会为这个价值给企业的部分回馈,就是企业的收益;一个好的生意是为全社会创造了正的总福利、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良性力量,好的商业是善的、是多赢与双赢的、正能量的。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这个价值越有独有性,则企业获得的回馈也越大。如果一个企业的收益建立在利益相关方的损失之上,则生意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企业获得社会回馈的部分应该是合理的,过高的take rate会引发更多的竞争、顾客的用脚投票、政府的管制等,是不可持续的,这个合理的程度根据不同的生意属性有所不同。(当然,也有少数特殊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之上的,如烟草、赌博业等,这里不谈。)比如,如果没有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差异化很少的信息分发平台公司(如OTA)的take rate长期看不应该高于承担了物流成本的电商。同样,我们可以发现电商基于GMV而获得各种货币化的净利润率与传统零售的净利润率越来越接近,线上与线下的全渠道融合最终也会导致商品的同款同价与综合成本接轨;当然电商可以在数据技术方面做更多的事情,电商可以通过数据技术为商家与消费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而获得另外的take rate。
商业的意义是促进交易,一方面提高达成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是为顾客创造的更多的价值;通常来说,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商业(如拓展更大的利基市场与获得更多的消费者)比为顾客降低成本更容易被顾客接受。比如,子女的教育就是为未来创造价值的支出,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相对较低、而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
2. 用户:消费者的时间(或注意力)与购买力的稀缺,内容与用户运营成为关键
技术导致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相对于不断的信息过载与物质泛滥,消费者的注意力与购买力注定是稀缺的。所有toC行业营销的终极几乎就是消费者的时间与购买力。每个人经常使用的APP可能不会超过10个,每一天的时间也只有24小时,游戏、影视、阅读相互抢占时间,外出运动就意味着不能宅在家里打游戏;同样,重体验的服务也是对购买商品的替代。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如果能在不同需求层级上精准找到具有庞大消费者人口的商品与服务,均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基本小康与商品普及完成后,消费者对品质、健康、体验、审美、被认同与尊重的诉求越来越强,这方面既包含了商品的消费升级,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升级。
在物质商品方面,厂商过去重视的是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规模化与效率,现在除了这些基本要求之外,更加重视的是产品本身(品质、审美、体验、服务以及基于这些方面的性价比)与用户运营(消费者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化分析、厂商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机制)。在服务产品方面,在满足killtime(消磨时光)的功能之外,因为某一种社交关系建立的体验的用户粘性更为重要,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匮乏或困顿可以在虚拟世界获得更多的满足(如互联网游戏)。“野百合也有春天”,小镇青年现实生活中精神与文化需求的匮乏造就了在线娱乐流量平台公司的商业逻辑。
3. 技术:技术与工艺上的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的手工作坊,从车间的标准化流水线的精益生产,再到现在与未来的智能、柔性生产、社会化协同供应链的时代,人类生产方式与生活的进步完全建立在科技的发展基础之上。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技术进步也是一个经济体增长潜力最为重要的长期因素之一,技术还推动了整个产业组织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变革。
技术还导致企业组织边界的突破。滴滴的司机不是公司的员工、阿里与腾讯更像是一个生态与社会。用户浏览、阅读、评价、使用与交易产生的一切行为数据均是企业的生产资料,用户既是商品与服务的消费者,同时也是设计、生产的参与者。这个时代是一个全产业链高效整合、协同发展的时代,企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是供应商、用户一起产生供需关系互动、不断参与研发与提升效率的过程,一切参与者的行为与决策过程均可以通过数据实现格式化与可分析、可追溯,数据已经成为全流程的生产要素,数据技术也将成为企业必须掌握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的企业都应该是技术型公司。对于传统线下零售来说,电商不仅在总体效率与成本、长尾市场突破等方面上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积累与分析用户数据、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并以此启发上游厂商更多的研发与创新方面,有着更多新的可能性。数据已经比消费者自己、比厂商更能够深刻了解消费者,电商将从过去的一种交易方式转变成新的厂商与消费者的沟通模式。这可能也是未来新零售一个重要的逻辑。
当然,对于投资来说,要前瞻去判断技术的演进与变迁其实非常困难,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越难把握,一个在技术变化少的、工艺优化在方向上稳定的行业,当期领先者可能更容易持续积累优势。对于技术型的企业来说,激励研发与创新的企业文化与制度安排比本身的领先性更为重要
另外,作为新的生产资料,数据技术在规模上的边际成本非常小,这可能是全球最庞大的技术型巨型公司继续保持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时间与规模化: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多变VS企业要求的效率与规模化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的生意是可以通过连续的生产、可持续积累的优势(技术、工艺、管理经验等)、可标准化生产,从而实现时间上的可持续与空间上的规模化,对于很多toC的行业来说,厂商的成本、效率与规模化的要求通常与消费者多元化与多变化的需求是天然的矛盾。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服装与影视行业可能是一个较差的生意,上一季畅销的女装却可能成为下一季卖不掉的存货,上一部票房冠军的团队可能制作出下一个票房毒药的电影。同样在食品行业,味觉强刺激的口味依赖度很强,人们喝着与几十年、上百年前口味一样的白酒,而甜酸味的饮料却层出不穷、单品销售额的天花板相对低而获取顾客的费用也更高。消费者需求稳定少变的商品建立的品牌优势的生命周期更长,高端品牌白酒更像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大IP。
好的生意是时间与规模的朋友,企业积累的优势与核心能力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创新来优化与加强这个核心能力的,是在时间上的可连续与空间上的可规模化。
5. 科技新时代投资的新思维
信息革命与互联网的社会化、全球化基础设施的普惠,导致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逻辑发生本质的变化,工业2.0时代的很多思维方式变得明显不足。这个时代可能是这样的:商品已经变成产品、服务、流程与用户运营的融合;硬件是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内容与服务的融合;软件是云服务与大数据;顾客(customer)不再是一锤子买卖的,是用户(user),而用户参与了生产、创造与体验的全过程;企业是产品与服务规则的制定、维护、优化与创新的组织者;组织是社群与生态;零售不仅是一种交易与供应链的组织模式,更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沟通机制,是基于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研究与对厂商创新的启发;而互联网更加像是市场的民主投票器,是一个24/7[p1] 在线永动的巨大AI。
二.企业的战略选择:成本、效率与差异化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提供产品或服务,其战略选择无非这两种:一是要在技术、工艺路径与精益管理上不断提升,从而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积累与竞争者的优势,这是效率与成本领先;二是要有通过用户研究、大数据技术不断启发产品设计与创新来提高差异化、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这是差异化领先。在这两方面中企业至少要在一个方面取得不断进步,如果两者兼而有之则非常难得。优秀的制造业公司通常需要兼备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在管理上非常优秀,保持成本与规模优势,另一方面还有不断通过研发与技术进步,加强这个优势、或者开发出更好的领先于市场的产品与服务,以获得更好的定价权。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那他能赚的利润就是最基本的辛苦钱,比如是销售额的3%-5%、甚至是亏损。同样,要获得持续的领先优势,就要在研发与创新上有效投入,你要为未来的优势投入当期的成本与费用。
另外,即使在一些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的周期性行业,比如在化工、建材等看起来非常传统的行业里,仍有少部分优秀企业通过长期的工艺积累与精益管理,探索出一条成本与效率领先的道路,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全行业里一直保持非常显著的成本优势,这个护城河仍然是成立的。
三.从人的因素到组织的系统能力
1.企业家精神才是价值创造的原力
尽管我们总结与讨论了这么多有关技术、商业模式、生意的本质等问题,但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永远是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没有顶一万年的经营秘诀,曾经成功的经验却可能是下一个陷阱的原因,阻挡进步的道路与挖坑的通常是自己,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与领先优势的企业很少,能够跨越产业变革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因素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人,才是穿越困境、不断通过学习找到解决方案的终极原因,也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原动力。
企业家是人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有着超强的心力(事业心、理想、情怀、世界观、为产业与社会创造价值的强烈愿望),他们有着既重视物质层面因素又有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与人格影响力,他们战略立意高远又强于执行力,他们懂得学习、分享与创新,他们不仅能够发现与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更能激发普通人的正能量与创造潜力。企业家精神是价值创造的根本动力,也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
2. 学习、创新、自省能力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
即使是曾经多么成功的企业家,在变化面前仍然可能固步自封、抗拒变化甚至刚愎自用,把自己架在某个神坛上不愿下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史总共只有30年而已,大部分企业家成长于物质与精神双匮乏时代,更容易因为害怕失去而在不确定的未来面前忘了持续的学习、甚至胆怯。我们要去观察一个企业家在面对变化、困境、挑战与不确定的未来时,他们的反馈是如何的,他们的内心底层代码是什么,他们是否能够不忘初心、开放谦虚、积极进取、自省与学习?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
人性的弱点总是使得人们更容易强化对自己立场有利的论据(“屁股决定脑袋”),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及其团队总是会面临路径依赖的诅咒,一个真正卓越的企业家总是能够克服这个路径依赖,他们通过不断的自省、学习、创新甚至自我颠覆来迭代企业的核心能力,独立判断与开放学习、谦逊自省与坚定自信都是优秀素质的一体两面。
3. 把企业家的能力与人格变成组织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具备生意、人、组织三个方面均好的素质,即在一个好的生意上,通过企业家精神与团队的能力,转化成持续的、组织的系统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会聚集一批优秀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激励学习与创新的制度与文化、奖惩分明的利益机制与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架构。尽管我们在研究中通常较难经常与企业家本身有非常充分的交流,但我们同样可以从企业的管理层团队与普通员工,从公司各种执行层面的制度与管理的一些细节中去判断这个企业的内核与基因。什么样的团队与企业文化可以说明什么样的老板。不管在什么行业,优秀的公司绩效总是来自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方法论、组织的能力与勤勉的工作。
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与公司治理结构
通俗地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干得了而别人干不了的事情。但本质上有别人干不了的事吗?没有。事实上只有阶段性别人还不会干的事儿,或者说别人要花很多时间、花很多金钱才能学会的事情。技术可以购买,最牛的团队也可以被挖走,所以本质上有的只是一定时间内的领先优势,这个领先优势在现象上表现为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份额与品牌。那么,为了保持甚至扩大这个领先优势,企业必须持续的学习、创新与研发,而确保与激励研发与创新需要公司有合适的组织结构与鼓励创新的文化,这个本质上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与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个企业没有可以长期管用的战略,也没有聪明绝顶、一直不犯错误的管理者,好的企业文化是以积极进取的行为模式与制度性的安排去激励团队;同样,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跨越困境的通常不是物质的激励,而是团队成员内心深处的精神与信念,是企业文化。
回顾我国短短的二十多年的股市历史,我们就能够非常轻易地发现在同一个行业中不同的上市公司的变迁,当年看起来差不多的公司现在可能是天壤之别,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20年前的华为还非常渺小,10年前恒瑞的市值还只有100亿,18年前的腾讯与阿里还刚刚成立。。。
五. 从“1到N”:持续的、系统的好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能力
我国经济处在一个增速相对放缓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的特征是从过去的总量高增长与要素高投入的模式转型到现在与未来的结构升级、研发创新与效率提升,在产业格局与资本市场中将会持续体现出结构分化与优势集中的特征。在这个背景下,那些具备“从1到N”能力的最优秀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更强的竞争力,我们努力去发掘那些在1个领域做得非常优秀的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又能够把这个能力做到“1到5、1到10、1到N”的公司。
这个“1到N”的系统能力,包含有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产品(或服务)能力的“1到N”,即一个公司通过研发、创新能够从原来提供1个好产品、1个品类拓展到多个好产品、多个品类;第二是指市场能力的“1到N”,这个市场包括渠道、应用场景、传播等含义;一个公司能够通过更多、更有效的方式与沟通机制传,把最优秀的产品或服务递给用户与消费者。第三是指组织能力的“1到N”,一个优秀的公司能够把伟大的企业家精神转化成团队的能力、组织的能力,把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素质与人格力量转化成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组织制度、流程体系与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六.选择研究最优秀的企业
1. 向最优秀的团队学习
先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最优秀的公司。我们应该重点研究两类公司:一类是已经是很优秀的企业,它很可能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类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它已经具备了成为优秀公司的基因与组织能力,它在未来可能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重点投资的就是这些现在最优秀或未来最优秀的企业,剩下来的是估值的问题、一个金融数学的问题。而市场总是处于某一种错误的状态,总是有提供给长期基本面投资者的机会。即使是看起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公司,可能大部分投资者的认知水平仍然停留在60-70分的水平,我们的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就是要把这些最重要的公司的认知水平提高到90分以上,尽管从70分提高到90分要付出的努力远高于从0分提高到70分的过程,但只有90分以上的认知才会对投资决策有真正的价值与参考意义,因为70分的认知早已price-in了。我说过,每一个人最稀缺的资产是时间,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在向最优秀的企业与团队学习。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垃圾堆里翻东西,只会使自己的口味越来越low,吃惯了地沟油的人只会觉得地沟油挺香。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失去了向最优秀的人、向未来不断学习的机会,这个成本是非常大的,这个成本既是机会成本、更是时间成本。
2. 在转型中国中寻找未来最优秀的公司
当然,在需求层级丰富、利基市场庞大的中国,我们仍然相信会有很多新的player将成为未来最优秀的公司、甚至是最优秀的大公司。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中国正进行的是一个全新与全面的经济与社会转型之中,我们是历史上第一个基本完成现代工业化的大一统(统一市场)的文明古国与人口大国,我们的中产阶层人口基数庞大且快速增加,我们快速融入了全球化与互联网化。在这个历史情境组合下,观察我们的社会变化、经济转型与产业变迁也要以全新的视角,既不要掉入历史经验主义的陷阱,也不适合简单类比国际经验。我国仍然在消费升级与制造业升级中有巨大的机会,在未被充分满足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在全流程的产业信息化改造方面、在泛AI的未来智能硬件创新等方面很多的发展机会,一些最优秀的中小型公司将不断提升系统能力成为最优秀的大公司。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要是一些定性的、方向性的基本原理与逻辑,对生意、人、组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做一个粗浅的分析,但我认为这些似乎是务虚的东西非常重要,也请大家多提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