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官方海报。图片来自国际奥委会官网
“当我被邀请设计标志海报时,我立刻想象到一个对世界开放的城市运动场,一段悬置起来的时间飞地。可以任人漫游的、由巴黎地标和奥运项目快乐并存的小宇宙”
2024年3月4日,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官方标志海报在塞纳河边的奥赛美术馆揭幕。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两会海报联合设计——左边代表奥运会,右边代表残奥会,两者无缝对接,浑然一体。
这件巨幅作品“很法国”。强烈的色彩风格,繁复的构图,数不清的细节,一反以往各届奥运海报越来越简约、抽象、符号化的套路。因其场景与细节丰富,有观者戏称它为“塞纳上河图”。
朋友圈对这幅海报则看法各异。一位在巴黎住了好几年的朋友,说他有点失望,“这既不是巴黎,也不是奥运”。
另一位走遍世界、看过不同风景的朋友,说这正是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华丽装饰风格。一位艺术史研究者则从比较的角度,认为“美国人肯定觉得这种风格很过时”。
那么,这次奥运海报一反常态,别出心裁,组委会和设计者是否另有怀抱?
早在一年前,也就是2023年初夏,由国际奥委会、巴黎奥运组委会和法国文化部等机构组成的委员会,挑选出8位艺术家的7组共14幅奥运会的文化海报(artistic poster)。
被选出的7组设计中,风格和制作方法很不相同。有拼贴结构方式,也有抽象的几何线条;有摄影作品,也有传统的油画和素描混合;既有现代主义,又有大众艺术。
被选中的海报去年6月开始在塞纳河边公开展览,从9月开始在法国的十几个城市巡回展览,由此揭开巴黎文化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序幕。
文化奥林匹克(Cultural Olympiad)倒不是以文化自傲的法国人发明出来的。早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就开始了与体育奥运会并行的文化奥林匹克行动。
从开幕前一年夏天开始到闭幕,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里,主办方会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发动艺术家们为奥运盛会宣传造势,并借此展示或打造主办方的文化身份。
这届巴黎奥运会据说就准备了500多项活动,邀请艺术家设计奥运文化海报,是其中一个传统项目。也许是为了实打实体现本届“奥运更开放”的口号,被选中的还包括两位美国艺术家。
文化官员艾维尔强调:“没有一种法国艺术。法国艺术应该是多元化,从美学、风格到观点都要多种多样。”
设计负责人阿希姆·朗辛强调:“我不想要一张跟以往一样的那种海报,只有奥运标志和比赛日期。我想讲一个故事。”
于是,具有梦幻般想象力、会讲故事的乌戈·加托尼(Ugo Gattoni)被选中,成为巴黎奥运组委会官方指定的艺术家。
第一届雅典奥运会海报,描绘了几个运动员挥舞各国国旗,代表着世界通过运动,促进交流、和睦相处的奥运会宗旨。
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官方海报,是几个列队的运动员行礼致意,海报下方的棕榈枝象征胜利,巴黎市徽盾点明了主办者。
遵循这样的思路,此后奥运会的官宣海报,大多走这种路线。
1924年巴黎奥运会海报。图片来自国际奥委会官网
1960年罗马奥运会海报。
图片来自
国际奥委会官网
当然在符号后面,会巧妙地透露历史和人文信息。
比如1960年罗马奥运会,海报中心就是古罗马的卡拉卡拉温泉石柱,柱头的花纹设计是优胜者给自己加冕;
柱头上端,是象征着罗马的母狼哺婴的雕塑。
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体现了艺术设计中的精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