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得到的《亲密关系》课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每天我都会在后台收到很多读者的问题和留言。其中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用各种形式、各种案例问到,问的人总是带有很多的唏嘘、感慨和不解。这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明明我们曾经这么相爱,最后两个人却越走越远,形同陌路了?」
这真是莫大的遗憾。通常在这个时候,关系里的人都会想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要有一个自己的解释。
历史的转折,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开始的。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不断扩大,最后变得了影响历史走势的大事件。亲密关系的历史也是如此。只不过有些事情太小,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或遗忘了它,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就只好用笼统的「性格不合」、「对方有问题」、或者「不爱」代替了。
今天有个读者跟我留言,说很多年前,他和女朋友逛街,女朋友试穿了一条蓝色的裙子,问他好看吗,他说一般。当时这件事过去了,他压根就没记在心上。可是在最近的一次聊吵架中,女朋友却又提起了这件事。原来她一直记着,并觉得这是男朋友嫌自己不好看,所以不肯给自己买衣服。当时他就感慨,怎么又这么敏感记仇的姑娘。
其实不止是这一对,在亲密关系里,我们都是敏感又记仇的。只不过有时候想想,毕竟还爱着就算了而已。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培训,听到一个很有名的伴侣治疗师分享她的一个案例。
有一对夫妻,丈夫是医院的医生,长得很帅,从大学开始就是班里的班草。不仅如此,丈夫家族里所有的人都长得又高又好看。妻子呢,有些瘦小,长相也一般。所以妻子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后来这对夫妻变得越来越冷漠,两个人之间开始慢慢没话说,为了挽回感情,两个人来做伴侣咨询。
从大的亲密关系的历史,你可能会笼统地说:「门当户对果然很重要。这不两个人关系就出问题了嘛。」可是如果把两个人关系的历史放到放大镜下,你会更知道两个人的关系是怎么逐渐变冷漠的。
在咨询室里,妻子终于讲出了她隐藏多年的心事。原来有一年,她到丈夫家去过年,她正在厨房忙着炒菜,听到丈夫和家人在客厅里笑。笑声里隐约有「她就是这么瘦小」「很黑」之类的话。她心里咯噔一下。等她端菜上桌,大家都不说话了。这更让她怀疑丈夫在和家人背后议论她。那天回家,她就没有理丈夫。丈夫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也不说。可是这种委屈却在两个人的关系里慢慢发酵,两个人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也许你会想,为什么这个妻子不跟丈夫说呢?哪怕两人大吵一架也好啊。可是你要知道,有些委屈是很难讲出来的。不止跟别人讲很难,连我们自己要去面对它也很难。
也许这个妻子心里也想过很多次,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也许她也想把这件事放下,一遍遍地劝说自己,是自己想多了,丈夫和家人就是在聊别的事。可是这种委屈和疑虑却让她没法说服自己。因为这不仅是丈夫和家人那天说的话,还有她心里一直都有的疙瘩。
有些委屈是很难讲出来的。越是我们在关系里在意的东西,就越难讲。
对于这个妻子,如果她听到的话是真的,她会不愿去面对丈夫和家人在背后议论她这个事实。如果她听到的话是自己的臆断,她同样不敢让丈夫知道,自己居然对丈夫和家人有这样的猜疑。这个猜疑背后有她自己一直都有,却不愿承认的阴暗想法:「也许我就是配不上你。」
当她在咨询室里讲出这一段的时候,遭到了丈夫激烈的、赌天发誓的否认。虽然丈夫也已经忘了那天他们到底在聊什么,但他发誓绝对没说。
如果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消除误解,两个人就冰释前嫌了,那你就错了。当丈夫听完妻子的这个说法,他没有释然,而是愤恨。他说:
「这么多年,多少次看到你的冷漠,我想发火,我都一直跟自己说:「算了算了,也许你就是一个不太会表达的人」。我真没想到,原来你是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惩罚我。我什么也没做错,你却惩罚了我这么多年!就算我真的犯了罪,你也不能审问都不审问,就判了我这么多年啊!」
于是,妻子的委屈变成了丈夫的愤恨。如果没有处理,关系的怨恨就会继续下去。
委屈是很难讲的。因为委屈背后有我们对自我和关系最深的怀疑。也因为,在关系里,就算我们讲出了委屈,对方也未必会看见。有时候,他们会把委屈当作对对方的谴责和控诉。于是对面的那个人就会说:
「这有什么委屈的。」「我还委屈呢!」「是你自己太矫情!」
另一些时候,当我们在表达委屈的时候,我们已经说了一些话或者做了一些事来表达我们受伤了,而这些表达也会变成对方的委屈。这样的关系层层相扣,不断扩大。
可是,就算委屈不讲,它也会一直在关系里。委屈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一整套问题产生的机制,一个源源不断产生问题的「原核」。两个人的委屈和愤怒会越积越多,最后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原来的问题,最后的委屈,也不再是原来的委屈,两个人的关系,却因为不断扩大的伤害,而变得越来越远。
所以才要沟通,哪怕吵架。在课程《如何正确吵架》里,我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妻,结婚已经8年了,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关系还不错。有一天晚上,丈夫在沙发上玩手机,妻子说:
「让我看一下你的手机。」
丈夫没太在意,随口问:「要看我手机干嘛?」
丈夫这么一问,妻子倒是在意了:「怎么,我不能看啊?你有什么秘密?」
妻子这么一问,丈夫也开始在意了,觉得好像妻子在查他,他就没给。妻子下不来台,这时候孩子在旁边,她就跟孩子说:「去,把你爸爸的手机拿来!」
孩子以为是一个游戏,很高兴地去就抢爸爸的手机,一边抢一边说:「妈妈要妈妈要,爸爸赶紧给我!」
丈夫很不高兴,可是碍着儿子的面子,又不好发作,就把手机给了儿子。儿子很高兴,抢过去跟妻子邀功。妻子拿着手机看,可是自己看着也觉得无趣趣,看了一会就放下了。过了一会,丈夫就说:「看完了吧?我出去一下。」然后就外出躲清静去了。
晚上丈夫回来很晚,妻子也没问,两人都没说话。第二天,公公出差路过,到家里来看他们。妻子还是很不高兴,没太搭理公公。公公坐了一会,觉得气氛不对,过了一会就悻悻地走了。这样,丈夫就更生气了,觉得妻子没礼貌。可是他也不想跟妻子说。两人继续暗暗置气了。
如果不解决矛盾,这种互动可以无限延续下去。
听到这里,也许你会想:不就是让不让看手机吗?哪来这么多事!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没有理解亲密关系里的这些小微妙。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开始的时候,都不是什么大矛盾,就是这样一些很难说出口的小委屈。可是两人的互动会像放大器一样,会把这些最初的小委屈不断扩大,甚至变成家里不可收拾的大矛盾。
这个故事的结尾,我已经写在课程里,就不多说了。
让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为什么明明我们曾经这么相爱,最后两个人却越走越远,形同陌路了?」
我的答案是,关系从来不是一件事,而是一连串的事。就像我们往河心里投入了一块石头,石头泛起的涟漪总是层次叠加,彼此推动的。你要在它变成大浪的时候觉察到它,去理解和处理它,这也是,为什么沟通这么重要。我们从来不是在沟通对事情的看法,伴侣应该沟通的,就是心里那些我们没法对外人说的小委屈。这些难以启齿的小委屈,背后有我们的懦弱和羞愧,我们自己也很难面对,但因为你接纳了它,我也才因此能接纳它。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haixiansalt 陈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