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太格有物  ·  新品快讯|Birkenstock推出穆勒鞋新 ... ·  2 天前  
太格有物  ·  品牌故事|UNITED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一代“王者”华夏基金正在落幕?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5-17 20:08

正文


五一节前,华夏基金传来消息称,汤晓东因个人原因辞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之后又有消息爆出,华夏基金当年的“零口供”老鼠仓案,最终也宣判了。6年前的华夏人事动荡似乎又将重现,曾经颇具王者风范的华夏基金,正在随着一些“老人”的离去,而显得青黄不接。


4月28日凌晨,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汤晓东因个人原因辞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该公司董事长杨明辉将代任总经理职务。据悉,汤晓东或将加盟广发证券。

公告一出,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使得今年来本就萎靡的公募基金市场,更加的“动荡”。华夏基金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迎接它的20周年纪念的除了人事的动荡外,还有的就是“零口供”老鼠仓的宣判。那个曾经的公募基金王者华夏基金,似乎正在黯然落幕——截至 2011年年底,华夏基金规模曾高达1790亿元,比第二名足足多了400多亿;而在2017年的公募基金规模排名中,剔除了货币基金,华夏位列第二,距离第一易方达基金整整少了400亿元。


在范勇宏、王亚伟等一众华夏基金标杆性人物都离开之后,华夏基金从2012年开始就慢慢开始不复往日的荣光;如今频频的人事动荡、基金遭到大规模的赎回,都预示着这家曾经的背负着整个公募基金界的荣光的公司,正在老去。


“王者”时代


华夏基金的壮大,必定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范勇宏。1993年,正当当时的华夏证券的第一家营业部,北京东四营业部深陷资金周转异常的困境之时,新进的范勇宏临危受命,出任东四营业部总经理。


从此,这家营业部在范勇宏的带领下,步入了传奇时代,范在任不到5年的时间内,东四营业部开始稳居全国第一,为国家带来1.2亿元的税收, 为华夏证券带来4亿多元的利润,为股东带来568%的年均资本回报率。


而就在东四营业部一飞冲天之时,也是范勇宏离开的时刻。1997年11月,他受命筹建华夏基金,属于公募基金的新时代开启。


1998年3月11日,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筹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1998年4月9日,注册资本7000万元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悄然成立。


创立初期,华夏基金给世人带来的印象,不仅仅局限于范勇宏及其旧部所带来的彪悍作战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勤奋的习惯。华夏基金成立当天,没有任何成立仪式,有的只是为了华夏第一只基金—基金兴华的发行所做的筹备工作。


“五一”、国庆长假、周六日双休,华夏基金经常要加班。出国培训,基本安排在春节国庆长假期间,各种工作会总结会都安排在周末。华夏基金在2006年的牛熊转折中脱颖而出;在2007年,成为公募基金当仁不让的老大。


如果说,大多数人在市场被捧热的情况下,会追高,那么华夏基金却常常是个例外。2007年市场行情到达6000点市场一片狂热之时,华夏基金却开始暂停了大多数基金的申购。


2009年,华夏基金发行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华夏盛世精选两只基金,广受追捧,分别获得247亿份和180亿份的认购。其中华夏盛世仅发了半天,就被范勇宏叫停。而事后证明,基金规模越大,业绩往往很难做的好。在公募基金业整体追求规模的过程中,华夏基金显示出了应有的理性和克制。而这对此后华夏基金的品牌和扩张奠定了非常好的口碑。


与对发行规模的克制相反,范勇宏对于投研团队却一直非常舍得投入,并且给予研究员极大的信任;华夏基金建立了自己培育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体系,让研究员也有投研决定权。


业界一直认为是华夏基金以及范勇宏,奠定了王亚伟之后的“公募一哥”地位。在王亚伟管理社保组合“走麦城”后,范勇宏依然信任有加,让他担纲华夏大盘基金经理。


“千里马与伯乐”时代的繁荣


华夏基金在范勇宏的带领下,从2007年以来,其公募基金资产一直稳居全行业首位,而 2009年,华夏基金更是以领先第二名1000亿元的规模独占行业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而与范勇宏并称为黄金搭档的另一位,王亚伟,管理着华夏大盘精选基金,这只当年被推到神级的公募基金第一。


2001年12月起,王亚伟开始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 从2001年12月21日到2005年4月12日王亚伟离任,上证综指下跌28.5%,但是华夏成长净值增长率为13.22%。


从2006年开始,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每年的业绩排名中不仅保持领先地位,更是保持着6年不败的战绩,六年总回报高达11.04倍,年化回报率高达49.22%,大幅超越同类基金和市场,王亚伟更是被股民们尊奉为“股神”。


事实上,范勇宏和王亚伟的组合,一直被世人称为千里马和伯乐。 二人共事始于1995年的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 彼时,范勇宏是营业部总经理,王亚伟为研究部经理。业内普遍认为,王亚伟创造的奇迹,与范勇宏的信任密不可分;而这一奇迹,对于华夏基金成为行业老大,也居功至伟。


纵观华夏大盘精选近年来的净值,王亚伟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累计净值一度攀升到13.7370元,时值2011年7月15日。而随后王亚伟要离开华夏基金的传闻便不觉于耳。


不知是否是因为受离职传闻的困扰,华夏大盘精选其后便开始了净值的下跌。实际上,从2011年3季度开始,先是重仓股遭遇连续跌停,再是业绩掉队。2011年前8个月,王亚伟管理的华夏策略和大盘精选虽然实现了 超额收益,但是9月起却开始遭遇滑铁卢。


9月下旬,庞大集团、美尔雅、光华控股等王亚伟概念股遭遇空前的连续跌停。两只基金在2011年9月的净值损失双双超过12%,王亚伟旗下两只基金也退出了第一梯队。 这也是王亚伟自2007年以来首次在季度排位赛中退出第一梯队。


2012年开始,华夏大盘更是遭遇大批赎回。 华夏大盘精选的季报显示,该基金2011年年底份额为约6.2266亿份,而2012仅过了一个季度,总份额只剩不到4.6272亿份,单季份额缩水比例高达25.69%,超过1/4。


基民们担心王亚伟离开的情绪继续发酵,2012年4月29日凌晨,王亚伟辞职华夏基金。


后王亚伟时代的动荡


王亚伟初走的华夏基金,开始了一段迷茫期。基民因为担心基金本身风格变化,大多数希望赎回基金。民生证券2012年5月更是 直接在微博上发出风险提醒, “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即将离开华夏基金,其基金重仓股如东方金钰、南风股份、长城集团、北京君正等,未来受到潜在调仓冲击风险较大。”


市场分析人士也不约而同地认为, “现在回过头去看华夏大盘一季度四分之一的赎回,明显是机构在提前获得消息后,落袋为安的一种做法。”


翻阅华夏大盘精选历年来的基金净值,可以清晰地发现,自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的前后1年间,华夏大盘精选的净值经历了不小的跌幅。



纵观华夏大盘精选历史基金经理的业绩,更加可以清晰地发现,王亚伟缔造的近6年超过687.78%的收益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其走后,华夏大盘精选,便失去了此前的“独孤求败”业绩。



而就在王亚伟离开不久,范勇宏于2012年5月,正式辞去华夏基金总经理职务“退居二线”。 2013年6月,范勇宏也不再担任华夏基金副董事长一职,正式告别华夏基金。

随着王范二人的离开,华夏基金的一代元老随后都陆续离开了这所曾经被称为“中国基金业的黄埔军校”。曾经被传出“华夏基金成立初期, 创始人范勇宏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公司,滕天鸣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的滕天鸣也于2014年8月,担任华夏基金总经理仅2年零3个月后,宣布卸任总经理一职。


而就在滕天鸣接任总经理的2年内,先后有董元星、程海勇、胡建平等12名基金经理出走,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如巩怀志 、阳琨等。而2014年8月的的数据显示,华夏基金有39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3.38年,基金经理岗位的从业年限不满1年的有9人,占比近四分之一。


王亚伟在2013年建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此外还有刘文动、巩怀志、程海泳、胡建平等多位华夏基金的的大咖先后投身私募业。


在滕天鸣离开华夏基金后,接任其位置的正是开头提到的汤晓东,汤晓东于2015年8月,转任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也于2018年5月正式离职。


2014年,就在王亚伟离去后的2年内,华夏基金以506亿元的全年盈利,高居基金公司盈利榜首位,虽然盈利尚可,但是另一个数据,凸显了华夏基金整体风光背后,面临的危机。 根据基金公司2014年四季报显示,华夏基金在四季度遭遇赎回狂潮,共411.33亿份的净赎回高居行业榜首。 仅在四季度,华夏基金规模减少额达到212.69亿元,同样位居行业第一。显然,从2014年四季度开始,华夏基金旗下产品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