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情况已经很严重,特朗普去年在欧洲和亚洲访问时,在两个关键时刻显示出他可以对美国全球力量的地缘政治基础造成最严重的损害。在两地,他表示愿意对华盛顿在欧亚战略轴端的地位发起重击。
5月份访问北约驻布鲁塞尔新总部时,他谴责了欧洲盟友。据报道,欧洲领导人“板着脸”听特朗普指责各国没有支付联盟军费的“公平份额”,他还与此同时拒绝重申北约集体防御的核心原则。尽管他后来试图挽回,但是这一切都已让欧洲各地都感到不寒而栗。它标志着超过四分之三个世纪的无可置疑的美国霸权迎来终结。
接着,在11月越南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上,总统发起了反对多边贸易协定的“激烈争论”,并坚称他总是做到“美国第一”。这就好比在中国正雄起的亚洲大陆上,他再次宣布,美国政府在二战后的霸权地位是历史的产物。恰恰在同一次会议上,由日本和加拿大领导的剩下的11个跨太平洋伙伴抛开美国,集体宣布TPP协定的签署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特朗普已经象征性地否决了这一协定。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杰杨·米农(Jayant Menon)表示:“美国已经失去了领导作用,中国正在迅速取而代之。”
事实上,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华盛顿与三个主要太平洋盟友的密切关系正持续、明显地削弱。在特朗普上台后一次礼节性通话中,特朗普无缘无故地侮辱了澳大利亚总理,这一行为只能表明澳大利亚正在疏远美国,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将其主要战略联盟转向中国。在最近的民意调查中,当被问及他们原意选择哪个国家作为主要盟友时,有43%澳大利亚人选择了中国。这种转变难以想象,特朗普的外交形式只能加强转变。
2016年6月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就职后,该国外交政策突然转向,马尼拉不再反对北京在南中国海建基地。尽管特朗普一意谋求联合,两位领导人之间也确实有一定的气场相合,但杜特尔特继续减少与美国的年度联合军事演习,拒绝重新考虑他对北京的决定性偏向。两位总统四月通话泄露的记录中,菲律宾的政策调整可见一斑。杜特尔特坚称,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决议应完全取决于中国。
但是,在朝鲜半岛,特朗普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局限性最为明显。通过两个不协调、缺乏有效信息沟通的倡议——批评朝鲜战争时期与韩国的美国联盟、要求朝鲜进行彻底的核裁军,特朗普一手打造出新的外交动态,使得北京、平壤甚至汉城都能够有机会超越华盛顿。
在总统竞选和头几个月的执政期间,特朗普多次侮辱韩国,贬低韩国文化,要求投入10亿美元安装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可以想见,文在寅提出对美国的平台“说不”,承诺与金正恩重新进行直接谈判,进而在去年赢得韩国总统职位。接着,在去年六月韩国总统对华盛顿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当特朗普称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工人不公平”,并抨击了文总统与平壤谈判的提议时,这位新的韩国领导人傻了眼。
与此同时,金正恩在2017年进行了16次火箭试验,这些试验使得他的国家有可能在试射第一枚氢弹时,向檀香山、西雅图甚至年底的纽约和华盛顿发射核武器。特朗普深信朝鲜具有“谋杀数百万美国人的能力”,一心一意地想以任何方式遏制平壤的核计划,甚至于去年八月威胁要朝鲜见识一下“世界从未见过的战火和怒火”。
然而,几天之内,白宫的前战略家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就向媒体曝光了所有空话:“在有人保证汉城的数千万人不会在常规武器袭击的头30分钟内死光前,不会有任何军事举措。”所以威胁失败了,特朗普连环败退,一再发垃圾推文称金正恩为“小火箭人”,吹嘘自己的“核按钮”比朝鲜领导人的“大得多”。这诡异、动荡的12个月在现代外交史上几乎没有先例,充斥着总统的强词夺理和混乱推文,推动了南北韩抛开美国直接进行对话,并削弱了一度坚如磐石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