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县的三峡移民博物馆,是湖北省首个移民博物馆。
湖北作为三峡工程前沿阵地,淹没范围包括夷陵、秭归、兴山、巴东4个县区的31个乡镇256个村,搬迁安置移民21.63万人。而秭归县搬迁9.8万人,为全省最多。
博物馆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站在馆外广场上能够看到磅礴大气的“三峡之门”,建筑以此门为中心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故土”展区,右边为“新园”展区。
室外广场上模拟的大坝和瀑布的场景,水下是浮雕地图。
参观者从广场进入正门“三峡之门”后,首先由故土展厅下到负一楼,参观水下展厅、感悟故土变迁后,再经过长廊到新园展厅,见证凤凰涅槃、家园的全新发展。
序厅空间通过一组雕塑和岩石质感的立体大字凸显湖北移民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巴风楚韵 壮丽三峡展区营造了三峡两岸悬崖石壁的场景,使用图文及标本模型展现三峡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
历史上的峡江名人
进入下一个空间,以老场景还原为主展示三峡移民往昔城镇的生活方式。除了视觉上的场景还原,空间内还辅以声音手段,叫卖声、打铁声、峡江号子声让参观者更能沉浸式感受往昔的生活风貌。
旧时的三峡因为水流湍急,常常需要人力牵引船只前进,
三峡纤夫
也是三峡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依据馆内地势起伏打造的当地特色建筑——吊脚楼
沙盘模型和大屏结合,展示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
这个展区是馆内人气最高的展区,整个空间被蓝色包裹,仿佛置于水下。一侧LED大屏展示三峡工程地蓄水情景,随着水位上涨,城镇、乡村、公路桥梁、民房、农田等因源源不断地水流而沉没江底。另一侧将淹没的归州城镇实景还原,在两面深度4米地巨大的水墙中,往昔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是一个较为震撼的微缩场景,背后的场景画、微缩沙盘、投影等手段共同营造了一个百万移民迁移安置的过程。
秭归爆破、搬迁的车队船队、手举横幅标语的移民、难舍的故乡橘树……移民们拖家带口,洒泪挥别故土的情景,都
呈现在展项中。
通往新园展区的长廊
本展区展示了库区龙舟、昭君传说、
夷陵版画
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今他们的经历和故事能够在博物馆里呈现给当今的人们。往日的移民和负责移民的工作者付出了什么,又为我们换来了什么,都能在博物馆中一探究竟。
文章源自:展馆设计
对于这个设计,您有什么感想
欢迎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