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随着气温越来高,剧场的热度也越来越高。“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如约归来,为北京戏迷打开国际视野,欣赏全世界的好戏提供了机会。因为分属于不同的剧场,所以他们分散在不同的节目单里,贴心的艺绽,为你把这些散落四处的珍珠串联在一起,方便你的选择。
时间:
7月5日—7月7日
地点:
首都剧场
亮点:
你以为的真相就是真相吗?出生于西西里岛的戏剧大师皮兰德娄,擅长用怪诞、疯癫的舞台语言构建出一个个“剥洋葱”式的解谜游戏。首次登上首都剧场舞台的意大利都灵国家剧院,将为观众带来皮兰德娄的代表作《是这样,如果你们以为如此》。这个听起来实在拗口的经典,将讲述一个更纠结的故事:故事围绕彭察先生、神秘的妻子和岳母芙罗拉夫人展开,究竟谁是疯子?这部惊悚喜剧还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真正的疯子也许是那些整天窥视别人家动静的人,抑或是在观看演出的围观村民……听起来这个故事是不是也与当下有许多相似之处?吃瓜群众不知道制造了多少混乱。
时间:
7月13日—7月14日
地点:
天桥艺术中心
亮点:
今年的“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带来了两部精品,已经演出的《奥德赛》被很多人认为是神作,第二部《夜半鼓声》据说更好,孟京辉都强烈推荐,不要再错过了。慕尼黑室内剧院是德语戏剧大环境中最重要的戏剧舞台之一,是一个聚焦社会政治,具有美学创新、当代视野和国际化的市政剧院。1922年9月29 日,布莱希特的《夜半鼓声》就在慕尼黑室内剧院首演。时隔百年,慕尼黑室内剧院导演卢平以当代视角重新将该剧搬上舞台,导演给出两种结局,一种结局尊重布莱希特原著,另一种结局导演开放性的做出了当代视角的诠释,演出中两种结局均有可能在舞台呈现。
时间:
7月17日—7月21日
地点:
保利剧院
亮点:
《安魂曲》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引进的以色列戏剧,十多年前首次亮相就让众人惊为神作,此后多次重来都是一票难求。
此次由光
纬戏剧将它改编成中文版搬上舞台,可谓是一个大胆之举。
为这个大胆之举做保证的是倪大红、孙莉、杜宁林等实力派演员,还有来自以色列的导演、舞美、灯光等幕后主创。
时间:
7月18日—7月20日
地点:
首都剧场
亮点:
盖谢尔剧院堪称是质量的保证。从《唐璜》《耶路撒冷之鸽》《乡村》到《我是堂吉诃德》,他们已经成为首都剧场邀请展的“老朋友”,此次他们将演绎的是伊凡·屠格涅夫最伟大的小说《父与子》。《父与子》故事聚焦父与子两代人的激烈冲突,“父辈”捍卫他们的传统根基和道德观,“子辈”则以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拒绝过时的权威和真理。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故事依旧充满现实意义,那些正在为今天的问题苦恼的人们,大概也可以从过去伟大的作家们那里找到答案。
时间:
7月19日—7月20日
地点:
国家大剧院
·
戏剧场
亮点:
唐璜的传说出自西班牙,后经意大利传入法国,莫里哀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为五幕散文剧。不论哪位导演在诠释《唐璜》的时候,通常都会融入一些新鲜元素,但如何表现最后一幕,即石像对唐璜的惩罚,则始终是一个难题。
《唐璜》
由俄罗斯科米萨尔日芙斯卡娅模范剧院演出,
曾获得俄罗斯戏剧最高奖“金面具奖”的导演莫尔佛夫执导的《唐璜》非常别致,
剧中刻画出一个深刻、细腻、严肃、极度自我的唐璜,
他与埃尔维拉隐晦的热情似火相对应,来凸显其罪恶,进而引向最后的惩罚。
时间:
7月26日—7月2日
7
月30日—8月4日
地点: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亮点:
这部作品太经典了,无需介绍更多,此次将它列入这个推荐列表,则是因为这个国家大剧院版本已经迎来了首演十周年纪念。十年的演出已将该剧打磨得精致无比,我们就一起随袁泉、王洛勇一起再打开桑菲尔德尘封已久的大门,去感受这段隽永的爱情故事吧!
时间:
8月14日—8月16日
地点: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亮点:
美国同名经典小说改编话剧《革命之路》揭示了美国中产阶级一对“模范夫妻”的婚姻与生活困境,2008年由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携手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电影版《革命之路》,曾荣膺十七项大奖享誉影坛。话剧版《革命之路》则是原著小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授权戏剧改编,沙溢、胡可夫妇将主演该剧,以全新视角探讨对婚姻生活的理解。真实的夫妻来演绎该剧,应该会有更独特的呈现。
时间:
8月23日—8月25日
地点: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亮点:
椎剧场出品中德合作当代戏剧《默默》改编自德国当代最知名的作家之一米切尔·恩德的小说《毛毛》。该书在1973年问世以来广受喜爱,全球范围内被翻译成40种不同语言。话剧版《默默》由德国著名戏剧、电影导演吉尔·梅梅特指导,讲述一个名叫“默默”的女孩与一群在灰老大统领下的时间盗贼展开的时间之战。最受大家关注的,当然是葛优时隔多年再度回归舞台,与演技派演员万茜的合作了。
时间:
8月1日—8月4日
地点:
保利剧院
亮点:
一个小镇,三个儿童相继失踪,一连串的证据将怀疑指向了在小镇屠宰场工作的业余作家卡图兰。随着调查的深入,卡图兰所写的一个个关于“虐杀儿童”的作品也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作家和作家的弱智哥哥,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卡图兰的小说仅仅是一个个”黑色童话"故事,还是对现实世界“精神本质”的真实记录?马丁·麦克唐纳的作品《枕头人》是鼓楼西剧场的第一部作品,这个暗黑、残酷与温暖交织的戏让剧场一战成名。经过五年的演出和锤炼,《枕头人》要长“大”了,原班人马将把这个作品带入大剧场演出,相信震撼会来得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