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肥胖成为日益严重的儿童公共健康问题,导致
血脂异常
和过早血管疾病,儿童和青少年型1型和2型糖尿病。特别是在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引起
继发性高脂血症
和
冠心病
的易感性。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原因包括:环境、社会经济、行为和遗传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比如生产超加工食品,苏打水,快餐业的增长;零食数量的增加;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最近在欠发达国家,随着肥胖的增加,添加糖的消费显著增加。
久坐行为
是肥胖发展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能量消耗机会减少了:儿童每天有许多小时的“媒体时间”,学校的体育教育明显减少,许多社区缺乏安全步行的人行道,自行车被机动自行车和滑板车取代。
脂代谢
为了了解儿童的脂质紊乱,首先需要知道脂质是如何在体内代谢的。
-
来自脂肪摄入的脂蛋白(外源性)
-
来自肝脏产生的脂蛋白(内源性)
另一种与成人血管疾病有关的重要脂蛋白是脂蛋白(a)[LP(a)]。LP(a)是LDL的一个修正版本,其中载脂蛋白(a),[apo(a)],被二硫键结合到LDL。apo(a)是一种糖蛋白,由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组成,称为Kringles4型和5型,可以有不同数量的氨基酸重复序列,因此LP(a)的分子量是高度可变的。
LP(a)对身体过程的影响是不同的。
Kringles 4型
与纤溶酶原在氨基酸序列上有相似之处,通过转化为纤溶酶,会分解纤维蛋白凝块。通过抑制纤溶酶原的作用,LP(a)可促进血栓形成。LP(a)也是促炎性的,它含有氧化磷脂,这可能有助于其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过与巨噬细胞结合,它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有胆固醇的泡沫细胞的形成。
LP(a)浓度升高是冠心病和主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浆浓度的LP(a)已被发现是相对恒定的。当发现儿童患有高胆固醇血症时,建议测量他们的LP(a)水平,以防他们有冠心病的第二危险因素。不幸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LP(a)浓度。反义治疗的研究有一些前景 。
儿童青少年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现在人们意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在Bogalusa心脏研究的死后研究中,50%的2-15岁儿童的冠状动脉中发现了脂肪条纹,而8%的这一年龄组发现了实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瘤。在16-20岁年龄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33%。
在Young Finns Study研究的心血管风险中,测量了3至18岁儿童的危险因素,发现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血压的增加与成年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有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
儿童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IR),全身反应表现为葡萄糖代谢的改变,同时不良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如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含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小颗粒和亚临床炎症标志物,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总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CVRFS),如葡萄糖代谢改变、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和亚临床炎症,已被命名为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在肥胖青年中非常普遍。肥胖相关的CVRFs临床相关性是增加内膜-中膜厚度和左心室肥厚,这继续到
成年,从而表明存在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
。
干预及治疗等
体重减轻,导致异位脂质沉积减少,有望逆转这种危险因素。
结合饮食改变、体力活动和家庭治疗的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适度减肥,甚至只要停止体重增加,可以显著改善代谢表型。将与减肥相关的临床标记改善联系起来,发现体重指数下降了0.30BMIs.d。在肥胖青少年中,肝内和肌肉内脂质沉积显著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此外,运动计划导致体重减轻,更好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如内膜-中膜增厚。
在儿科医学中为数不多的药物选择中,奥利司他是胰腺脂肪酶抑制剂(限制脂肪从肠道吸收),目前是FDA批准的治疗12岁以下儿童肥胖的唯一药物。然而,它对减肥的影响很小。
在一项针对肥胖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中,一种GLP-1激动剂利拉鲁肽显示出与成人相似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人员对24例青春期前肥胖儿童(7-11岁)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拉鲁肽在降低BMIz评分(-0.28;p=0.0062)方面优于安慰剂,因此,GLP-1激动剂可能是治疗儿童肥胖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GLP-1导致减肥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似乎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GLP-1穿过血脑屏障,到达控制食欲的关键区域,如下丘脑。特别是动物研究表明,GLP-1作用于下丘脑的弧形核,在那里它刺激POMC/CART神经元并抑制AGRP神经元,从而决定饱腹感。
为了解决肥胖青年脂质分配改变的代谢效应,一些试验使用罗格列酮。该药物诱导脂肪细胞前分化,从而扩大皮下脂肪,同时转移肝脏和骨骼肌的脂质。在4个月的随机干预肥胖青年糖尿病前期,罗格列酮确实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与增加皮下脂肪,减少肝内脂肪。
减肥手术是不得已的选择。手术指征:青少年减肥手术的患者选择要求候选人达到95%的预计身高,并有严重的肥胖相关并发症(BMI≥每平方米35公斤,或临床相关的第95百分位数的120%,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2型糖尿病,特发性颅内高压,脂肪性肝炎,布朗特病或高血压;或BMI≥每平方米40公斤,或第95百分位数的140%,以较低者为准。手术候选人必须由一个多学科小组评估,以决定患者和家庭是否有能力和动机坚持术前和术后方案。242名病态肥胖青少年的数据显示,手术后包括Roux-en-y胃旁路和袖状胃切除术)有明显的减肥效果(26-28%)
喵评:突然发现自己也到了需要控制血脂的年龄了……;自己好好学习!毫无疑问,饮食和运动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
Berenson GS, Wattigney WA, Tracy RE, Newman WP 3rd, Srinivasan SR, Webber LS, et al. Atherosclerosis of the aorta and coronary arteri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ersons aged 6 to 30 years and studied at necropsy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Am J Cardiol 1992;70:851-8.
-
John C Coakley
,
Lipidsin Children and Links to Adult Vascular Disease
,
Clin Biochem
Rev 39 (3) 2018
-
Raitakari OT, Juonala M, Kahonen M, Taittonen L, Laitinen T, Maki-Torkko N,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ldren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adulthood: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 JAMA 2003;290:2277-83.
-
Sonia Caprio et al,Childhood obesity and the associated rise in cardiometabolic complications,Nature Metabolism ,March 2020,223–232
-
Stein E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eduction by inhibition of PCSK9. Curr Opin Lipidol 2013;24:510-7.
-
Caprio, S., Perry, R. & Kursawe, R. Adolescent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roles of ectopic fat accumulation and adipose inflammation. Gastroenterology 152, 1638–1646 (2017).
-
Yajnik, C. S. et al. Higher glucose, insul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in childhood predict advers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early adulthood: the Pune Children’s Study. Diabetologia 58, 1626–1636 (2015).
-
Al-Khudairy, L. et al.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overweight or obese adolescents aged 12 to 17 year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6, CD012691 (2017).
-
Rajjo, T.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weight loss and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in obese childre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02, 758–762 (2017).
-
Inge, T. H. et al. Weight loss and health status 3 years after bariatric surgery in adolescents. N. Engl. J. Med. 374, 113–123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