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不语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对住院医生来说,入科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写病历,开医嘱。近日,一位医生就因为伤者开了一份“不合理”的医嘱,被停职两个月。
据《深圳晚报》消息,11月2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近一年打击虚假证据的五宗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宗
主治医生出具假医嘱助伤者多索赔8万元的案例。
在该案中,深圳某医院的主治医生在伤者李某的《出院记录》中一次性开具“建议全休一年、康复期间需陪护一人”的医嘱。据此,伤者李某向法院主张出院后一年的护理期和误工期,两项损失高达12万余元。法院在审理中发现,伤者伤情不重,没有达到伤残等级,出院小结记载该伤者身体恢复状况良好,建议全休一年并需要陪护一人的医嘱明显缺乏合理性。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对李某伤后误工期和护理期进行鉴定,鉴定意见为李某伤后误工期为150日,护理期为60日,依法计算得出的误工费和护理费不足3万元,与李某主张的索赔金额相差8万余元。之后,
涉案医生被深圳市卫计委处以停职两个月、罚款5000元的处罚。
据了解,发生交通事故后,误工时间将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因此医嘱证明是受害人诉讼索赔的关键证据,如果医嘱作假,往往会影响索赔金额。而医保中心方面则介绍,医嘱单是病人住院治疗的重要凭据,住院医师医嘱需与住院费用清单内容相符。
凭着这份医嘱,伤者却可多索赔8万。此新闻一出,不少网友在医学界官方微博下留言,称罚得太轻,还有网友称“虚假医嘱是常见医保欺诈违规行为的一种”。
事实上,篡改伪造病历以骗取赔偿的报道常见诸媒体。
2014年,台湾高雄市夫妻档医师张某、骆某因涉嫌变造病理报告、虚报住院日数,3年来约诈领健保费567万元,最终被高雄检察机关以依伪造文书、诈欺等罪嫌起诉。
2015年,河南某妇幼保健院两医生赵某、刘某帮亲戚造假病历,骗取一万元补助款,最终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处罚金5000元。
同年,浙江中医院一医生林某伪造病历,明知交通肇事受伤治疗无法用于医保报销,却修改出院诊断记录,再以假记录骗取医疗报销款2.9万元,最终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罚金3.5万元。
今年4月,深圳卫计委就曾就媒体曝光“三甲医院医生伪造病历勾结不法分子长期从事医保套现活动”展开调查,并将涉事人深圳市人民医院医生陈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崔某、南山区人民医院医生安某停职以配合调查。
以上这几位医生,都因为伪造病历获得了惩罚。但也有医生,在威逼利诱面前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
2015年杭州一位年轻医生,就因拒绝患者要求“将病情写得更重一些”反遭围殴致肾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