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个性化抗癌疫苗(PCV)在肾细胞癌(RCC)治疗中的临床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PCV作为RCC的术后辅助治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随访中,接种PCV的患者未出现复发,且未观察到剂量相关毒性。PCV能够诱导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具有成为有效辅助治疗的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PCV在临床试验中对黑色素瘤治疗成功,但对突变负荷低的肿瘤如胰腺癌效果一般。
文章提到个性化抗癌疫苗(PCV)早在2017年就在临床试验中对黑色素瘤治疗取得了成功。然而,对于突变负荷较低的肿瘤,如胰腺癌,PCV的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观点2: PCV对高危肾细胞癌(RCC)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一项针对9名高危RCC患者的临床试验中,PCV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显示出了无人复发的结果,且未观察到剂量相关的毒性。此外,所有患者中均观察到了针对PCV的T细胞免疫反应。
关键观点3: PCV能够诱导针对自体肿瘤的免疫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PCV能够诱导T细胞的持久扩增和对患者自体肿瘤的免疫反应。针对RCC驱动突变的PCV能够诱导扩增的T细胞直接识别自体肿瘤。
关键观点4: PCV的安全性优于免疫治疗。
研究者指出,PCV表现出的安全性非常良好,毒性远低于免疫治疗。无论作为单一疗法还是联合疗法,PCV都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正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提起个性化抗癌疫苗(PCV),大家肯定不陌生。
早在2017年,针对不同肿瘤突变定制的PCV就已经登上过顶刊,在临床试验中大获成功。
作为PCV的首个“战利品”,黑色素瘤也是非常恰当的目标了,因为黑色素瘤是一种高突变负荷肿瘤,有大量潜在的新抗原靶点,很适合PCV发挥。
相对来说,突变负荷低的肿瘤就不那么吃PCV这一套,比如胰腺癌,相关PCV临床试验的效果就不是很令人满意。
那么同为低突变负荷肿瘤的肾细胞癌(RCC),能被PCV斩于马下吗?
今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科研团队的论文,
研究者们在9名高危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中开展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CV能够有效作为RCC的术后辅助治疗,在40.2个月的随访中无人复发,也未观察到剂量相关毒性。
在所有患者中,都观察到了针对PCV抗原的T细胞免疫反应,其中7人检测到了对自体肿瘤的免疫反应。
这表明,PCV对高危RCC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具有作为有效辅助治疗的前景。
RCC的预后并不乐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可用于降低RCC术后复发风险的治疗手段并不多,虽然免疫治疗获批了相应适应症,但我们也知道,响应免疫治疗的患者比例有限。
那么PCV能够成为破局者吗?
这项临床研究包括9名高危RCC患者,其中7名患者处于3级,2名患者为4期转移。每个肿瘤样本中含有的高质量编码突变中位数为45个。针对测序结果分别定制PCV,一半皮下注射、一半皮内注射。
有5名患者同时注射了PCV和伊匹木单抗(患者101、102、104、105和106)。
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0.2个月,接种PCV的9名患者均未出现复发,
1例患者死于RCC或治疗无关的心理健康问题。接种后随访34.7个月,无病生存期未达到。
试验中未见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在所有的患者中都检测到了针对PCV的免疫原性,反应峰值从8-24周不等,9名患者中的6名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4周观察到最强的T细胞反应。大多数T细胞反应来源于CD4
+
细胞(98.7%)。
所有PCV中,有7种常见的RCC驱动突变,包括
VHL
、
PBRM1
、
BAP1
、
KDM5C
和
PIK3CA
等,均诱导了免疫反应。所有泛癌突变中,11/17个(65%)是具有免疫原性的,50/112个乘客突变(44%)具有免疫原性。
疫苗接种还诱导了循环蛋白广泛而持久的变化,包括IL-12、IL-18等T细胞功能相关细胞因子,T细胞活化标志物,细胞毒性标志物水平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PCV还能诱导T细胞的持久扩增和对患者自体肿瘤的免疫反应。
TCR测序结果显示,相较疫苗接种之前,接种后循环中的T细胞克隆快速(3周内)、大量(166倍)、持久(长达3年)扩增。
其中,针对
VHL
、
PBRM1
和
BAP1
等RCC驱动突变的PCV诱导的扩增T细胞可直接识别自体肿瘤。
77.8%的患者检测到了针对自体肿瘤的免疫反应。
研究者指出,在仅存在微转移疾病的辅助治疗中,PCV能够起到清除残留肿瘤负荷的重要作用,术后辅助治疗是PCV发挥的理想环境。
鉴于晚期RCC的高度免疫抑制环境,PCV联用免疫治疗可能会有1+1>2的效果。本项研究中联用的伊匹木单抗并未显著改变外周免疫反应表型,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受到CTLA-4抑制剂对T细胞质量的长期影响以及试验中的给药剂量等多方面影响,后续还需要更详细地讨论联合用药的方案。
乐观的是,PCV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安全性,毒性远低于免疫治疗,无论作为单一疗法还是联合疗法都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其实近年来抗肿瘤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我们在《医学趋势30讲》中用了大篇幅总结了过去几年的抗肿瘤新知,帮你快速了解领域的前沿进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下方二维码试听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