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国家顶级规划,怎样给大城市“划重点”?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广东成立新机构,信号强烈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Deepseek时代:普通人站稳脚跟的2个关键策略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人生建议: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  3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801 ...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80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996不是福报,007也不是高效:会休息才能有大创造!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1-02-09 20:10

正文

近几年,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因猝死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角。
年初,拼多多一名23岁的员工在凌晨1点半下班途中猝死,引发了全国的关注;
随后不久,饿了么外卖员送餐途中猝死、巴啦啦小魔仙24岁主演猝死等新闻也一度冲上热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接连发生的年轻人猝死事件,让不少人开始反思,是什么导致了猝死的发生,我们又该如何远离?
据《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情绪激动(25.66%)和劳累(24.53%)是影响猝死的两大主要因素。
此外,据临床研究,很多猝死的人,生前都曾经历过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日本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的人,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人的两倍。
高强度的工作,过度劳累的生活状态,正在悄无声息地吞噬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

996不是福报,007也不是高效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科技的高速发展,更是让我们的生活节奏随着信息流一起,一路狂奔往前。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斯坦福鸭子综合征”?
“斯坦福鸭子综合征”指的是,斯坦福的学生就像平静水面上的鸭子, 表面上看波澜不惊,然而在水底下却暗流汹涌 ——鸭子们需要不停地用力划水,一刻都不能停歇,才能维持在水面上的移动。
实际上,不仅是斯坦福的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我们,又何尝不是用力划水的鸭子,片刻都不敢停歇?
曾几何时,与时间赛跑成了人们生活的指导思想;
我们信奉成功就像是赛跑,想赢就必须比别人跑得快。
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被一个个计划填满。企业管理人高喊“996是福报”,公司要求“开启007硬核工作模式”。
当社会充斥着连续工作有好处、过度工作对于高效和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想法时,纵使我们疲于应付匆忙的生活,却始终不敢有任何松懈。
我们对如何高效工作感兴趣,热衷于了解任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却很少、甚至是从未思考过如何更好地休息。
我们已经习惯了加班加点地工作,压力和劳累被看成了荣誉,表明我们工作很认真、很投入;

而与其相反的,休息则成了懒散、虚度时间的表现,我们甚至会对自己的无所事事心怀愧疚。

然而, 长时间的工作真的能带来效率的提升,休息就一定是浪费时间吗?


最优秀的人都更懂得如何休息


美国的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1899年发表的文章《休息的原则》里,就对过度工作做了分析;
他指出,过度工作并无益于效率的提高。
后世的效率专家也证实了威廉·詹姆斯的观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管理工程师就发现,连续加班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作息规律的工人相比,前者的生产效率更低,而且更容易犯严重错误。
不仅如此,《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一书的作者亚历克斯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也发现,
那些杰出的人物——无论是优秀的作家、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成功商人,
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在生活里保持着良好的休息习惯。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动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期间,他都会在午饭后睡上一两个小时;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每天早上工作前,都会先去散步一小会,而且下午还会出去散步两小时;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更是人尽皆知的跑步爱好者,迄今为止,他已经坚持跑步33年,还多次参加马拉松;
……
当人们普遍认为连续工作才能激发创造力时,这些名人的事例却仿佛在告诉我们相反的事实:
学会放松,学会休息不仅不会降低效率,反而有助于我们更富有创造力地完成工作,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事实上,科学家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也发现, 休息状态下的大脑和工作状态下的大脑一样活跃。
当我们在休息时,大脑的一些区域更活跃,一些区域间的连接水平更高,而这些更强的连接通常预示着更强的认知能力。
无论是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还是真实的名人事例,我们都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好好休息并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相反,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让我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


科学休息的6条建议


既然休息是对创造力的一种投资,
那为何有时候我们休息后反而觉得更加疲惫?
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休息从而迅速恢复精力?
对此,《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就指出, 科学休息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它是有技巧的。
回想一下,平常我们都是怎么休息的呢?
打瞌睡、躺在沙发上不停地刷手机、熬夜看电视体育节目或者是无节制地追电视剧……

这些虽然也是休息,但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还是偏消极被动的休息方式。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我们无需像工作一样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也常常因为无法摆脱电子设备的吸引,从而挤占了其他原本该让大脑放松的时间。
那积极主动的休息是怎样的呢?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就给我们列举了这几种真正能让大脑获得放松的方式:

①散步

②适当的运动

③养成午睡打盹的习惯,哪怕只有半小时

④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⑤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参与一些深层游戏,如绘画、登山、写作等

⑥充分利用休假恢复注意力和意志力

初看这些休息方式,或许你会觉得平平无奇。
但如果让你对照着自己每天的生活,你能肯定地回答自己做到了几条呢?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
亚历克斯·索勇-金·庞(AlexSoojung-KimPang)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拍着胸脯说,我全做到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休息的技巧。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会休息的人才能跑得更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