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美媒体深度曝光H-1B重量级玩家如何操作抽签 ... ·  3 天前  
Kevin在纽约  ·  生活在纽约曼哈顿,每月花7000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看上去匹配、就是真的匹配吗?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05-03 06:59

正文

这句话,是在我上次和王敏(化名)谈话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当时的我正在记客户谈话笔录,怕忘掉灵感,拿笔迅速将它写在笔记本的右边角上。文字是王敏的一段话触动了我。


我就是您文章里说的那种闪婚的人,觉得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然后和他从相貌、身高、到学历、工作等各方面,都比较匹配,所以就匆忙地结婚了。

直到结婚的那一刻,我也觉得我没有完全考虑好,总觉得有些什么感觉是不对劲的,我犹犹豫豫被安排着就往前走了,期待婚礼能对我们的关系有所推进。

生活才不到半年,就发现我们两个人的价值观差距太大了。

我原本是个比较乐观的人,认为挣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他特别在乎钱,除了买到巨便宜的东西的时候,他才会乐,剩下的时间都在抱怨。


当时,我心里就忍不住就想问这个问题:

看上去匹配,就是真的匹配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匹配?

图片来源:@ 丁一晨DYC

前几天一个五十出头的中年美籍华人来找我要我代理离婚诉讼。他说他已经等到大女儿到了二十岁,现在小儿子总算也要满十八周岁了,他忍受这么多年的婚姻,该结束了。

他说他的妻子,二十多年前结婚的时候是很漂亮的,客观的说,现在也还不错(说这句话的他,真的是非常客观,不带一丝自豪色彩)。

因为这位客户是个读了很多书的人,说起他夫人的原生家庭模式,用词非常专业化。

他夫人仍想像他岳母掌控、辱骂他岳父一样对他,他不愿意;为此他们分居,他自己一个人在美国生活很多年。他给我看他在国外生活的业余爱好,他是个合唱团团长,带一群老外在金碧辉煌的大厅,演奏和演唱茉莉花,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他说他到这个年纪了,心里的愿望就是,要离婚,接下来的人生好好活。如果再坚持下去,他就要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临死最大的愿望是,妻子不要陪在身旁。

托尔斯泰与妻子索菲娅

我当时心里想,如此爱好生命的人,如果这一生有一场良好的亲密关系,生命这趟旅行岂不更加美好?

在他走后,我很三八地翻看了他的朋友圈,费了好大劲找到了他和他妻子的一张合影,两个人至今看起来也很匹配。看似“貌合”的一对,如果不告诉别人,谁能知道二人如此“神离”呢?

在如今这个找对象将一切条件都量化了的年代,到底什么方面匹配才是真的匹配

我有一个活的超级好的闺蜜,因为一些缘分的因素,一直单身。每次我把她推荐给别人,我都要世俗地介绍她相貌端庄、有京户、是公务员、有房产、父母是油田的。

介绍的同时,我常常在心里想,这些,真的能代表她吗?她那么善良温柔、知书达理,自己一个人也能活得那么幸福,这是那些物化的因素能体现的吗?

既然内心的匹配是那么难寻,为什么那么多剩女草草结婚?为什么那么人脑子打成狗脑子的夫妻,还那么害怕离婚?

“不要那么挑啦,差不多得了”,“离婚了也不见得能找到更好的啊?”这些话正说明,在很多人的心里,有一个人陪着,不论这个人多烂,总比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强。

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孤独是可耻的。

“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都是贬义词。只有融入群体中,和大家一样,才是正确的。

所以中国人害怕独处,独处久了会被人评论为怪人

有些女性,小学的时候去上厕所,要拽上她的小伙伴。长大后住集体宿舍,逛街要拽上她的闺蜜。有一天从父母的家里嫁到了老公的家里,从别人的女儿做成了别人的媳妇,有一天又糊里糊涂做了别人的妈妈。

从小到老,就从来没独居过,从来没做过自己。这些人害怕孤零零一个人,所以无论多么差的亲密关系,也能坚持下去。

同时,又常有人对他们说“哎呀,大家都是这么过的,哪家的夫妻不是打打闹闹,男人(女人)都这样,忍忍就得了”。

听话者心里也就开始想,他们都在凑合着活,我为什么不能也凑合着活?我是不是不该追求什么夫妻生活品质?

最后,就要搬出孩子的大旗了,要不是为了怕岁数大了不好生孩子,我们当时就不结婚了,要不是为了孩子,我们早就离婚了。

当女性凑合结婚,只是因为怕作为生育工具的功能性下降的话,这位女性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看来,她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们)传宗接代,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

维持又臭又长的婚姻,到底造成多少孩子性格上的扭曲,当父母的很少意识到。

我本人,深刻体会父母打闹了一辈子带给我的创伤,我的最近十几年,一直在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

又有多少深受其害的孩子,并没有积极治愈,而是带着这个原生家庭的问题走入了另一个家庭,如此将这些问题循环上几辈子。

可惜,孩子无法选择让自己不出生,也无法选择生长什么环境中。如果父母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当初就该给孩子找个好的爸妈,就算没有找到好的配偶,既然生了就该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算合适的人?是找个人缘好的人,就可以了吗?

儒家思想太注重人际关系,每天宣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现在终于理解贾宝玉看到这副对联为什么嗤之以鼻,我也一直极讨厌这副对联,但原来没想明白为什么。

中国自古推崇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儒家学说,但解决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老庄学说,却不太被刻意推崇。那些每天活在自我攻击、自我对抗当中的人,无论和外人的关系怎样,都很难是快乐的。

这样的心理问题,也必然带到和自己最亲密的人、和自己的父母子女当中来,其实自己内心的平和宁静喜悦,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

什么身高、什么美貌,都敌不过几天不吵架就难受的作( zuō)女型人格,什么学历、什么工作,如果不是本人从内心想成长和疗愈,都无法改变一个人一点。

匹配与不匹配,更要在乎的其实是原生家庭生长环境、是后天是不是努力成长,是对人生的态度、对金钱的看法,对自己的认知等等这些无法量化的因素。

一辈子,快乐就很短,痛苦却很长。外表的一切都不见得长久、内在的匹配才是真的匹配!

Ps:于琦律师推荐几本心灵治愈的书籍和音频给大家:武志红的《巨婴国》、《爱为何伤人》、《家为何伤人》;尤其推荐喜马拉雅上两个音频课程:张德芬老师的收费课程《张德芬修心课:一年的心灵自由之旅》、蒋勋老师的收费课程《蒋勋细说红楼梦》。


作者简介于琦律师是北京百恩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首家只做婚姻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从事婚姻家庭业务十余年,代理上百起离婚继承业务,举办各类婚姻家庭讲座几十次。于琦律师曾获得北京市律师辩论赛第二名、海淀区优秀女律师、北京市优秀民建会员等称号。公众号:yuqilaw。

于琦律师其他有温度的文章,请👇

给自己写一份遗嘱:一位女律师的心灵自白(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