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市场大跌2%到3%,不少投资者就开始对市场感到恐慌。姑且不论市场的未来走势如何,但是,投资者常常急于判断市场的短期趋势,这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就以周四的大跌而论,这种急跌一般发生在市场上涨了很多之后。比如2007年2月27日上证综指大跌8.8%,美国股市在1987年10月19日单日大跌20.5%,都是这种情况。相比于以上的两次大跌,本周四的市场调整,其幅度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这种“市场涨了很多以后会突然大跌”的现象,其背后的成因很简单,就是一种“轻易到手的钱花出去不心疼”的心态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当市场平稳的时候,一个投资者把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市场,这时候如果市场开始下跌,那么这个投资者如果想要说服自己承受亏损、杀跌卖出持仓,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如果这个投资者的钱,不是来自自己的初始投入,而是来自于市场在之前几个月中的涨幅,那么他如果感到危险,顺势杀跌卖出时候的心理感受,就会比前一种情况好的多。正所谓“轻易得来的钱花出去不心疼”,无论是投资者的杀跌行为,还是不孝子女花父母钱买游戏点卡、打赏主播时候的慷慨大方,其心理出处,都是一样的。
宋代米芾学书法,想拜一个名师。这个师父水平很高,但是卖给米芾的宣纸,却要收五两银子一张。米芾无奈,只好珍惜机会,一笔一划用心写,结果水平大有长进。最后,师父把银子全都还给米芾,米芾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反观今天,小孩学写字多半学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写字的机会成本太低、宣纸太便宜的缘故。
虽然我们能够知道这种短期行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如果想依靠这种原因去赚钱,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行情往往发生在市场持续上涨中,其成因恰恰是“市场上的投资者一直在赚钱”,而这种短期行情发生的速度太快,之前又没有任何可以觉察的征兆(如果有人可以觉察这种征兆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通过杠杆投资期货成为全球首富),因此,如果有投资者为了避免短期行情的发生、因而持续卖出自己的持仓,最后他可能会发现,自己虽然躲过了单日大跌,但是却躲过了更多的市场上涨。
在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著作中,就曾经描述过对这种大跌行情的看法。彼得·林奇坦诚地说,在1987年市场单日大跌22.5%时,他根本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事实上,他当时好像正在休假,而他的基金一天就跌掉了一个非洲小国家一年的GDP。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对于这样一种我们能够明确知道其背后心理变化路径的短期趋势,我们尚且无法从中牟利,那么,对于其它各种市场的短期波动,我们就有能力去预测了吗?事实上,对于经常听到的市场短期预测来说,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一下这些预测的准确度,就会发现,其对投资其实并没有什么太有用的指导意义。
有人也许会说,那么,许多量化基金难道不就是靠预测市场短期波动牟利的吗?的确,对于以分析价格波动为手段的量化基金来说(还有一部分是基本面量化基金),市场的短期波动几乎是它们收益率的唯一来源。但是,这种收益率的产生并不是来自每天的判断上,而是根据概率,对某一种出现的信号做反复、频繁、无情的交易。
而这种频繁、机械交易的来源依据,则是严格的计算和统计,这和我们大多数投资者所喜闻乐见的“判断、猜测市场短期趋势”,从原理方法上来说,有本质的区别。即使这样,绝大多数量化基金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收益稳定,无理由、超出正常值的大回撤,也是他们必须解决的头等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个春秋时代的故事,来看看在我们这个纷扰的世界里,预测短期(乃至中期)是多么容易出错误。根据《国语》记载,春秋时,齐桓公小白执政后,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想把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请回来管理国家。鲁国大臣施伯对鲁庄公说,敌国之福则为我国之祸,管仲把齐国治理好,鲁国就要受欺负了,“请以以其尸授之”,我们把管仲的尸体给齐国就好了。
结果,鲁庄公没听,管仲回到齐国以后,一如施伯所料,把齐国治理的富强于天下诸侯。但是,齐桓公行的是联合中原诸侯、压制并包楚国、尊王攘夷的大道,而为了取信于天下诸侯,对隔壁的鲁国大为示好,让鲁国成为天下诸侯向往齐国的榜样。结果,鲁国君臣非但没有被强大的齐国欺负,反而从中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