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从多个维度做出改革部署,相比一年前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年将有哪些不同?
一种农作物,万众瞩目,恐怕只有玉米,也只有在今年。
产粮大县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农民王强说“今年玉米价格不是很好,但是国家今年给一定的补贴,把自己的苞米卖了,加上国家的补贴(收入)能跟去年持平。”
一年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表述首次出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改革“打头阵”的,就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从过去的国家托市收购到今年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说,改革为的就是让粮食结构趋于合理,改变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的怪象。“我们年年增的产量里头的品种结构和市场需求的结构是不对应的。我们去年12429亿斤总产量,和总需求相比,大概差400到500亿斤。光一个大豆就进了1600多亿斤,那可见有别的(品种)肯定是多了。多的就是玉米。”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2016年,我国累计销售各类政策性粮油1185亿斤,同比增加216%,粮食库存从历史高点逐步回落。与此同时,在田间,籽粒玉米已调减3000万亩左右,2017年将继续调减1000万亩。“打头阵”者,成绩斐然,来年可期。
从田间,到仓库,粮食的终点是我们的餐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部署,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吃得好、吃得安全,何以能在一系列重大农业农村改革中领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这其中有着内在逻辑。
叶兴庆说“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怎么样使我们的农业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市场消费的需求。目前老百姓收入提高以后,最大的关切就是从以前的“吃饱”转向现在要“吃好”、“吃安全”,我们要适应老百姓的关切,就要改进我们的农业供给体系,把质量安全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而回归根本,农村土地制度是改革的支撑。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如何变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土地有序流转,才能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只有通过规模经营、改变过去每家每户“一亩三分地”的局面,种地的比较效益才能显著提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明年,将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让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醒过来。
“要加快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明年再选择北京等6个省份推进整省试点,将试点省份扩大到28个,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基本完成,确保2018年底全国基本完成。”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强调,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在此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适度”二字。“一定得防止通过行政的手段来扩大土地的规模。前几年有些地方动不动就搞一个几千亩、上万亩的农场,现在农产品价格一波动,各种矛盾都暴露出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提出要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要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我们提到放活经营权,这样提就是为了依法保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和土地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要给实际种地的人一个稳定的预期,让他舍得投入,否则经营者的权利如果不稳定的话,没有人舍得在土地上投资来改善土地的质量。”
同样给农民以稳定预期、乃至真金白银的,还有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今年4月18日,安徽天长铜城镇余庄村村民华宏林领到了安徽省第一张编号为001的股权证书。华宏林说“村里的干部把股权证书送到我家,通过股权证书,我知道了我们村集体资产的数量,更让我高兴的是我了解了我家在其中还拥有5386股的股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就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明年将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争取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经验。要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加快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多维度的改革之下,一张新农村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补贴180元(每亩)都拿到手了。我希望种子、化肥、大米、白面往下降点,相关的再往下降点。
老家的宅基地、房子空着,希望实施细则明年就出台。
我们肯定希望以后像一元菜、两元菜这样的,就是平价的菜会越来越多。
明年我就打算改种甜玉米,吃着黏、甜,生长期短,价格还高。已经和广东客户签了订单,很有信心。
【央广时评】农业改革,关键在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头万绪,但关键在人。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谁能吃透改革的精神?谁来践行改革?谁是改革的引领者和弄潮儿?将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因为广大农民亲身引领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才使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横空出世、成功推行。
如今,中国农业再次站在改革的关口,但作为主阵地的广大农村却已物换星移。
尽管物质生活今非昔比,但因为农业收入相对微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加上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入和留在城市,以致部分地区土地撂荒、农村凋敝、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严重。这样的农村,谁是改革的主体和核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多项部署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
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改革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将直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间接吸引新型农业经营者的到来;越来越细化的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将为资本进入现代农业提供空间,也为新型农业人才的引入铺设了渠道。农村与农业有了吸引力,才会有改革人才的汇聚,而改革也只有有了人的依托,才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正在锻造——一个崭新的中国农村。
央广记者:沈静文、庄胜春
央广评论员:王磊
微信编辑:胡睿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