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住宅特指除了住宅、办公楼之外的有居住功能的边缘类产品,包括酒店式公寓、公寓式办公、LOFT、SOHO公寓等。类住宅产品的产权大多数分为40年、50年两种期限。从产品形态上看,上海的类住宅与北京市场俗称的“商住房”概念相近。
由于类住宅地块没有办法单独统计,综合多家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可见,自2012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启限购模式以来,上海全市出让的691块经营性用地中,商办地块有359块,超过5成。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在郊区有不少办公产权的用地出让,但在上面建设办公类产品往往由于郊区人气不足很难销售或者出租,企业或者投资客对接盘也比较谨慎。因此房企拿了这种地以后,往往会改成商住两用或者办公产权的公寓产品,通过类住宅与纯住宅的价差,推动销售,从而加快资金回笼。
这从一定程度表明在上述359幅地块中,用于建造类住宅产品的地块占据较大比例。今年上海“325”楼市新政之后,酒店式公寓成交开始走高,6-8月成交创下历史新高;类住宅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快速增长。住宅限购,加上房企借酒店式公寓等住宅过渡性产品概念打擦边球,导致资金流入类住宅市场日趋明显。
综合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可见,今年1月份商办类产品(包括类住宅与办公产品)的成交均价为2.2万元/平方米,到12月成交均价已达3.17万元/平方米。环比来看,11月上海商办类产品成交1523套,成交面积8.79万平方米,均价2.69万元/平方米;截至12月26日,成交1251套,成交面积7.19万平方米,均价3.17万元/平方米。
进入12月以来,类住宅的供应量在增加,但成交量远超供应水平。12月5日-12月11日这一周,全上海类住宅供应量为4.1万平方米,环比上涨32%;成交量为4.7万平方米,环比上扬9%。均价3.1万平方米,环比上涨6%。12月12日-12月18日这一周,类住宅供应量为1.9万平方米,环比下跌53%;成交量为2.3万平方米,环比下跌51%。到了12月19日-12月25日这一周,供应量已经连续两周下滑至1.1万平米,环比下跌43%;成交量为3.3万平米,环比上涨43%。
成交均价却一直上涨,比如12月中旬成交均价为34670元/平米,环比上涨11%,
由于成交量上涨,类住宅存量逐渐减少。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进入12月,类住宅产品的行情爆发,也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主要原因。11月类住宅存量99.19万平方米,按近12个月月均去化23.46万平米计算,出清周期约需4.23个月; 12月中旬存量94.42万平米,按近12个月月均去化23.44万平米计算,出清周期约需4.03个月。到了12月19日-12月25日这一周,存量94.67万平方米,按近12个月月均去化23.29万平米计算,出清周期约需4.07个月。
一个趋势是,资金的进入导致类住宅有供不应求的苗头出现。11月类住宅的供应呈现环比大幅下滑48%,项目主要集中在外郊环间,来自青浦新城板块的万达茂中心。11月类住宅成交量与10月基本持平为17.1万平方米,同比则上涨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