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 杨歌
区块链如何与产业结合
?
区块链与比特币间关系如何?区块链投资价值及安全性如何?国内外区块链进程怎样?AI投资逻辑及其与区块链的关系如何?且看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如何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文 | Joyce
来源 | 科创者说
微信 ID | I
nnovator-Insight
区块链既火爆又神秘,既性感又危险,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却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它的本质。从智能硬件、AR/VR、到P2P、共享经济,风口似乎越刮越快,究竟是技术迭代速度变快?还是追风口赚快钱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能,到底是真技术还是假革命?这在杨歌看来,就像当年大多数人说不清纳米是什么一样,对于区块链,在舆论中既有误读、有吹捧,同时也暗含一些泡沫。
「科创者说」近日对话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他既懂代码又会编程,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创业经验,对科技应用有更敏锐的嗅觉和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从天而降的,业内早已经有公司在做或者已经完成区块链里典型的数据标准化工作。只是随着比特币的热度,这个名词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被戴上了“区块链”的帽子。当然,还有人想借此拿通证去发币, 做ICO,但是在目前国内的法制环境下,这被明令禁止,涉嫌非法集资。显然谈底层技术和谈币是两个圈子,两种文化。
当被问及他现在接触到的区块链创业项目里,靠谱的能有多少?杨歌引用了梁宁的话——1%,“而且其中出现独角兽可能性比较小,预计这个热度在今年年底会降温。”
本文将围绕五大方面展开
区块链如何与产业结合
区块链与比特币
区块链投资价值及安全性
国内外区块链进程
AI投资逻辑及其与区块链的关系
区块链+产业之路该怎么走
研究过区块链的人都知道,区块链是基于底层数据+互联网基础的一种分布式技术,宏观上来看它只是一种形式,这实际上是推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模块化的一种表现状态,也算是整个大互联网浪潮里的一个中后半段的子集。在访谈中,杨歌坦言依托于分布式存储、分布式传输和分布式计算三大特点,互联网底层确实有去“分散、降维”的特点,但“去中心化”从目前来讲,严重与政治、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相悖,他不愿参与其中。如果只讨论区块链为行业赋能的作用,他认为区块链发展是需要依托跟文化、跟产业、跟资产、跟服务有关的载体,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
Q
:最近几年区块链技术会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在什么行业应用最广?
A:对于区块链,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区块链这个概念变现到行业里面去,让行业标准化这件事情产生实际的经济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一个技术推动行业的意义。比如我们投过的甲加由,这是一家做现代化农业规划种植服务的公司,它就是把农产品、农资这一块的数据变得标准化、模块化,它会有自己的排价,有自己的市场。其实从底层含义上,它也是区块链的一种表现形式。我认为很多行业都可以。
它是一个能够帮助行业做标准数据化的工具,能够提升整个产能效率,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提高民生消费效率。再比如
我们还投过一个农产品公司“买豆粕网”,大豆的两个商品豆油和豆粕,从生产加工到物流、仓储、货运,再到分销等整个链条里,一个地区的产能是多少?豆油质量如何兑换?如何变成标准化商品?如何给到下游采购商?如果说每一个人都看作一个区块的话,这个区块里进多少数据,出多少数据,都必须非常明确地按单位、行业的标准写出来。这样,布局上就比较精准,参与者也会从中受益,降低了金融成本、布局成本。
当每一个业务链条非常清楚的时候,最终压力会落在金融链条上,因为在整个产业里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有钱,一般来讲都是通过商票、或承兑汇票来完成。
如果说借钱,我能提前3-5个月知道需要借多少钱能满足资金流转,这是银行最希望看到的,这也是供应链金融,我先把预借现金准备好,再把现金借给别人,中间资金的产能相差多少,今年的利润是多少,可以计算出来。如果没有数据的话,我只能等他提需求,提完需求之后,如果他的需求又改变了,我大概率会面临亏损。
所以,行业也好,产业和金融之间的信息越细化、越明确,金融的效率越高、产业流通效率越高。我们经常说三流,即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三流的基础都是行业的标准化,即数据模块化的一个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区块链载体。
Q
:您怎么看区块链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比如游戏产业、视频产业的应用?
A:在游戏领域上,比如《英雄联盟》做的一些技术模块被《王者荣耀》所应用了,虽然语言、平台、角色、IP不一样,但是二者底层数据模块很相似,通过技术模块调用,可以提高产品效率。
Q
:您怎么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A:我认为有一定风险,而且要根据政策引导,因为区块链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用它的特点去和金融链接,所以这件事我只观望,但不去碰。
当我们谈区块链的时候,常常会提到比特币。实际上比特币并不完全具备应用价值,这起因在于市场之前的美金是基于黄金发放,后来美金是基于信任美国发放,每一个法币是有基础作为抵押去发的。比特币之父中本聪更改了这个规则,2009年他制定一个约定,让比特币基于每年全球的计算力总和来作为一个基础、作为一个公式去发币。比如,今年全球计算力的单位一共是100个单位,如果个人搞个“挖矿机”,把全世界100个单位变成了102个单位,这时你就获得了102分之2的货币。到现在,全球共计1600万个比特币,随着底层的计算量越来越大,每一年出现的总货币数越来越少。可以说在市面上,是比特币带火了区块链,但其实早在我们提大数据的时候,区块链已经应运而生了。而且像BAT这样的大公司,区块链已经在企业中运用,只是以前没有用区块链这个名字而已。
Q
:你怎么看币与链二者的关系?
A:虚拟货币是区块链的一种比较投机的关注方法。如果被量化的东西大部分人看不懂,这有一种办法,让它产生了价值,让后来者购买这个价值,如果只是利用比特币追求利益而忘记了当时的量化基础,这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比特币的一个量化基础是以全球每年的计算力作为量化基础,通过一定的算法、配上密码的加密过程,保证它的流通、控制、发行、激励过程是可控的,在这么一个基础上,它导致了价值的一个计算方法,这个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和当前很多商品相比来讲有类似的特征,即抗通胀。
所以,这导致了区块链阶段性地被认为是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本身价值是什么,大多数人已经忘却了,就像大多数人买金条一样,是看中了黄金的抗通胀属性,但大概有多少价值其实人们已经忘却了。
Q
:这有点像曾经的炒郁金香。
A:对,这就是阶段性的,大家阶段性的认可某一种商品非常有价值而产生了一种信任,这种信任在阶段性里代替了很多原有的、传统商品,甚至在局部代替了一些货币的属性。
商品一旦变成通用型的产品,我们叫“通货”(即货币),所以通证、通货、代币这三个是联动起来了,但当你走到代币层面上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忘记了比特币的Token物理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因为大家在盲目地用信任去相信一个自己并不能说清楚的东西,这时间就产生了泡沫。
所以,对于区块链我第一,我一定不讨论参与跟去中心化相关的事情。
第二,我们不参与任何跟币圈相关的事情,我们不讨论把Token如何变成一种币。甚至在今天来讲,这些代币、这些虚拟货币,我认为它不完全具备货币价值,而是一种商品的体现、是一种虚拟数字商品的体现,大家购买它,如同购买一些字画、购买一些各种类型的商品是一样的,大家只是相信这个商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范围内有保值的特点,所以才去买它。
区块链的一个基础就是,凡是这个行业的业务产能能被标准化,它就可以制作成Token,凡是有Token通证的行业,就可以把Token做成通货,通证即通货。当所有这个行业的人都认可一个合约价值的时候,这个合约就可以流通起来,纸币就是这么诞生的。当这个合约流通起来,变成通货的时候,它就变成了货币(代币),所以它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因此,从Token到代币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而大家过度的放大了代币的价值,其实每一种代币只能在这个行业里能形成共同认知,它只是在行业内部的一个标准共识。在大环境下很难被认可。
就跟马化腾先生两会期间说的一样,区块链就是一个一个小的区块,每个行业有各自的标准化,它自己有通证、通货、代币,但真正在行业间交易,在做整个经济环境的时候,还是要用法币来完成。区块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行业标准化。
Q
:我们看到比特币、虚拟币的价值增量也是非常快的,那么它对实体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冲击?
A:比特币的交易其实难度很大,大部分交易是在交易所里的代理交易,并不是直接的交易。比特币的交易本身具备一个非常大的职能,在于它的兑换过程中计算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它每一次在交易的过程中,都要重新核算当前下总的全球计算力和历史全球计算力,所以计算的冗余度越来越大,计算难度越来越大,做一次交易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以上的时间,所以难度是很大的。
第一,它的技术壁垒不够高。第二,也是有风险的,如果量子计算突破了,密码学作为比特币的安全基础,可能很快就被打破了,密码一旦被攻破,整个交易的规则就被打破了。所以,它的持有风险是比较大。
比特币严重违反了我国央行中心化发行货币的规则,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政策隐患。就目前来讲,我们不会接触这个事情,在这件事上一定要跟随政策的引导步伐。
为行业“赋能”是投资人最看中的作用之一,利用区块链技术让行业供应链的商品做得更标准化,运用数字交易让产品流动速度加快,公司和公司之间不再基于单个商品本身和订单来交易,而是基于数字进行交易,提高效率,是所有从业者更愿意看到的。
杨歌认为,区块链可以帮助整个社会的其中一些行业做数字模块化,一旦行业形成数字模块化之后,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两个公司没有数据接口,互相不认可对方的价值和信息,它们就很难形成交易。或者说一个人想在村落里用1个苹果换1.2个桃子,而另一个人拿1个苹果换1.5个桃子,到底谁更具备供应价值,如何兑换这些东西,这就需要共识机制,这个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最重要的部分,它必须把这些东西落实下来,形成一个法定通证大家共同认知的一个东西,然后形成商品流通,让效率提高是区块链关键之所在。
此外,安全性也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区块链对于数字安全保障来源于分布式存储,杨歌认为,这种方式很早就有。基于密码学等理论,区块链和比特币底层的安全性在短期内破解不了,但存在着很大隐患,如果量子计算被突破,计算能力比现在多两个量级,那么密码学以至于其他与计算有关的方向大部分都会失效,但量子计算会不会在五年内爆发?虽然未知,但也有可能。
目前,国内的投资人对区块链的态度呈两个极端,有非常拥护的一方,也有非常排斥的一方,所以也出现传统互联网投资人抵制区块链现象。杨歌认为,技术本来是有底层价值,现在变成了风口操作,有投机公司为了快速赚钱,趁虚而入希望重新调整市场布局。这类公司特点就是往往会大肆宣传,一味推动劝说。
中美两国的科技发展差异日益缩小,谈到科技创新等问题我们都会拿两国做对比,在区块链的发展上,杨歌认为两国基本算是同步,而且中国在热度上领先的,像很多美国区块链公司,看起来也并不是特别落地,也是在用各种各样的行业,大家一找到一个行业就作为载体,立刻去做行业通证,想着办法去发币,泡沫大于价值。
Q
:最近媒体报道上引用了朱啸虎的评价“区块链泡沫今年就会破”,很多是从ICO角度去说的,那么,区块链本身的泡沫情况怎样?
A:我所说的区块链是不包含任何去中心化的事情的,但大家会把去中心化包含在区块链以内,所以我不愿意去讨论这个混淆的概念。
第一,我认为币的泡沫一定会受到打击,一定不会炙热下去,在这方面我支持朱啸虎的观点。第二,区块链就是数据模块化、标准化过程,数据标准化是整个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进程是绝对不会倒退的。
Q
:在您看来,哪些才是真正的区块链公司,他们未来的发展、挑战是在哪些方面?
A:就是行业深扎,把行业的资源能够深入理解,他能够把行业摸清楚,并且把行业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模块化、数字化的这些公司,才是真正的区块链公司,他们上层一定是拿数据去管控、引导的。比如有的工具软件可以查所有公司的工商注册、运营管理情况,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的应用。
Q
:那您是不是也认为互联网对各个产业的改变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A:当然。从管理公司来看,看报表,看公司的情况,这是信息化阶段。信息化之后是数据化,再往后就是模块化和自动化,下一步就是智能化。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处于经验化状态,讨论区块链、智能化为时尚早,企业要经历多个阶段的升级过程才可以。所以,经验化的行业就必须经历互联网信息化的过程,把你的行业变成信息标准的行业。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不要想跳过哪一层。
相比区块链,作为一名懂技术、会编程的投资人,杨歌认为人工智能会出现独角兽,比如在机器人、智能家具、智能环境、智能城市等领域。而且他预测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速度会非常快,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需要20年,人工智能,包括区块链,可能只需要5-10年。目前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和医疗上有很大优势,只是有一大难点在于,这很难看出在市场如何爆发,投赛道具有一定赌性,所以他的原则就是:多看少投,跟着局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