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的变迁可以看作反映经济、政策、审美与历史大趋势的晴雨表。在新书《奇观时代》中,伦敦建筑评论家汤姆·迪克霍夫讲述了城市从20世纪初密集的制造业中心转变为现在的消费主义者圣地的故事。他认为,城市之间在投资和就业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引发了建造宏伟公共建筑的风潮,造就了所谓的“奇观时代”。
伦敦建筑评论家汤姆·迪克霍夫(Tom Dyckhoff)在新书《奇观时代》(The Age of Spectacle)中,讲述了城市从20世纪初密集的制造业中心转变为现在的消费主义者圣地的故事。他从这两位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和露丝·格拉斯(Ruth Glass)的发现开始说起,指出20世纪60年代伦敦的中产阶级年轻人拒绝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搬到郊区,促成了城市的复兴。除了因为郊区生活“因循守旧”,还有历史学家拉斐尔·塞缪尔(Raphael Samuel)提到的原因——他们热爱“富有历史意味的密集城市与生俱来的价值,无论是它的美学形态、历史积淀,还是它鼓励睦邻友好的莫名能力和纯粹的刺激”。
这种社区中产阶级化的行为被格拉斯定义为“绅士化”(gentrification),这一进程常受到批评,但作者认为这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城市最重要的力量”。有利的政府政策和经济趋势成为了绅士化的催化剂,旧建筑修复拨款和公共住房折价购买计划在强化这一运动中起了关键作用。自此之后,住房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目的,除了遮风挡雨,还要能体现屋主的身份并帮他们赚钱。
城市之间在投资和就业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它们不得不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迪克霍夫认为,这引发了建造宏伟公共建筑的风潮,造就了他所谓的“奇观时代”。他对位于毕尔巴鄂由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惊叹不已,对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罗马MAXXI博物馆感到费解,对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的北京中央电视台大厦感到疏离。但作者本人对现代建筑的态度显得举棋不定,他似乎深受库哈斯所谓的“迪拜标志悖论”困扰:“当各种各样的事物看起来如此迥异时,到头来它们就会毫无差别。”
欢迎登录商论App阅读六月刊文章《绝处逢生》。
《奇观时代:建筑和21世纪城市历险记》
The Age of Spectacle: Adventures in Architecture and the 21st-Century City.
汤姆·迪克霍夫 (Tom Dyckhoff )著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礼品
了解世界,不仅是读懂英文那么简单
现在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全年即可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更可获赠商论定制版帆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