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马化腾说,
有时候你可能什么都没做错,只是老了。
这可能是我今年听到第二扎心的话。
第一扎心的话是——
”再过6个月,20后就出生了。
他们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
人人都渴望年轻。
年轻就是新。年轻就是好。年轻就是潮。
老,并没有什么错。
只是,老了。
全世界的所有地方、所有人、所有品牌,都在用每一个细胞,向往年轻。
2019春夏纽约时装周上,老干妈摇身一变,出现在了全球潮牌的卫衣上。
辣酱界的扛把子,居然能如此潮流
。
再早一些时候,“六神”与RIO锐澳鸡尾酒联合推出“花露水风味鸡尾酒”,神似的外包装让人难以辨别到底是 Six god 还是 Rio。
百年老品牌泸州老窖也没闲着,联合气味图书馆推出定制款香水。
至少在品牌圈里,大家在努力把最老的和最新的结合在一起,人们管这叫“跨界”。
跨界,仿佛是老品牌变潮的捷径。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更好的办法,是让自己永远年轻。
1
2019年,一只60岁的兔子有点忙。
60岁,对人类来说,迎来花甲之年。
但这只60岁的兔子,却恰恰相反——在自己60周岁的这一年,它又一次站在了时代潮流的最前沿。
这只兔子,一边出奶糖味的唇膏,让人忍不住“Oh My God”;
一边出奶糖味的护手霜、香水,上架数秒抢购一空;
一边还有同名的奶茶、冰激凌,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排队4-5个小时是常事。
2019年,这只60岁的兔子有点潮。
没错,它就是大白兔奶糖。
但你也许以前没注意到的是,60年来,这只传奇的兔子,从未老去。
从一出生到现在,它仿佛永远站在潮流的前端。
1959年,初生的共和国才10周岁,各行各业纷纷拿出自己的龙头产品作为献礼,大白兔奶糖横空出世。
一时间大家纷纷趋之若鹜,成为当年最流行的
“国礼同款”
,没尝过大白兔,闲聊的时候都插不上话。
如果当时有网,大白兔一定是最早的网红。
事实上,那并不是大白兔的潮的开端。早在1940年代,
大白兔就开始追热点了
。
1943年,一种来自英国的“鸟结糖”在当时的永安公司独家销售,风靡整个上海滩。
上海商人冯伯镛嗅到了商机。
他请来制糖高手进行研制。
最开始,他们将这款糖命名为
“ABC米老鼠糖”
,因为当时米老鼠很火。
但是“米老鼠”,毕竟是国外的形象。用现在的话说,这叫山寨。
于是,大白兔又
更换了数款包装,
最终,
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的
王纯言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兔子形象,
纯洁的白色,活泼的姿态,朴实的形象
。
这就是直到今天的大白兔。
于是在共和国10周年庆时,大白兔为祖国献礼,也一举成为我国糖类的代表。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1972年,黑格一行作为尼克松访华团的先遣队前往中国。
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
先遣队在抵达国内后遭到了冷遇
,这给之后的尼克松团队访华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打破僵局,是外交部的工作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
就在这时,黑格团队所住宾馆的工作人员发现,房间里准备的所有小食品中,只有大白兔奶糖所剩无几,甚至连包装纸也不见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周总理当即决定,
要给黑格团队的每个人送十斤大白兔奶糖
。
一颗小小的奶糖竟然承担起了外交任务,又一次,大白兔奶糖名声大振。
作为中国最早的奶糖,独特的经历奠定了大白兔的地位。
但是,“早”固然是优势,但是却不可能是永远的优势。
要想保住龙头的地位,就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优势。
时间来到1970年代,国人的糖果选择,已经越来越多了。
新出现的什锦糖就很有意思,属于大家以前见没见过的时髦产品。
两个字,洋气。
大白兔也想变得洋气一点。
但是奶糖就是奶糖,不可能变成什锦糖。怎么办呢?
做营销。
大白兔打出了自己的广告语:
“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
即使在广告泛滥营销爆炸的50年后的今天,我们来看这句广告语,竟然也觉得并不过时。
真是神仙营销。
当时,小孩出生时,需要医生的批准才可以买到奶粉,在那些奶粉不够用的情况下,为了给孩子补充更多的营养,
有人就开始买回大白兔奶糖,泡水之后给孩子喝。
七八十年代,
大家的喜糖都是什锦糖,但是如果当中能有大白兔奶糖,哪怕只有一粒——
大家就会觉得,
这么难买的大白兔都能买到,这家人不简单。
商店里经常把其他卖不动的糖和大白兔混合在一起,这样会卖得更快,而仅在门口立一块“本店出售大白兔奶糖”的牌子,都可以吸引巨大的客流。
和今天的定位不太一样,在那个年代,大白兔是只有少数人才可以吃得起的奢侈品,每天只能生产800公斤。
物以稀为贵,在当时,一包大白兔奶糖几乎要花掉当时普通工人1/4的工资。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那时的大白兔,竟然被迫玩了一把饥饿营销。
在那之后,大白兔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第一。
但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外大牌糖果的进入,大白兔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一场围绕糖果市场的白热化战争,开始了。
大白兔如果不寻求改变,必将在市场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2002年开始,大白兔做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尝试,从未停止推新。
比如,鲜乳牛奶糖、鲜乳太妃糖、
绿色科技口味系列、
大白兔Q果软糖、大白兔棒棒糖系列等等。
图:大白兔曾经推出的”巨大白兔“奶糖
比如,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对大白兔的包装普遍不满意。
于是,靠着包装起家的大白兔,也敢于扔掉带有光辉历史的包装,换成更优质的材料,
包装纸上的卧兔形象改为更活泼的跃兔
。
在这些创新尝试中,坦白说,也不是一帆风顺。大白兔遭到的批评和质疑也不少。
比如,大白兔的新造型“跃兔”,就被很多人评价为
“一言难尽”
。
比如,2017年,大白兔似乎是想尝试走高端路线,和法国潮牌合作,推出全新包装的大白兔铁盒。
但是,价格却贵了10倍。一经推出,引发了市场的质疑。人们纷纷问道:
“大白兔,你膨胀了吗?”
当年大白兔的这次跨界,迎来的是惨淡的市场反响,以及激烈的批评。
做创新就是这样,有时一不小心,就发现自己走到了坑里。
而创新最难的地方也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创新是肯定对的。
但有一件事却是肯定的:
如果因为害怕失败,就缩手缩脚、不敢尝试,那么永远都无法成功。
被喷了一顿的大白兔,坚持继续和潮牌合作,也正因为这样,在2019年的夏天,这只60岁的兔子,终于迎来了一场大爆发。
对大白兔来说,
孩子气,就是它给自己最好的60岁生日礼物
。
也许我们只看到60年来大白兔的不老传奇,仿佛像这种国货老牌,只需要吃老本,拿拿授权费,就能不愁吃穿。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大白兔做出了多少努力,才能够不掉队。
图:大白兔联名唇膏
不信,回头看看,在大白兔的身后,曾经红极一时的金丝猴、喔喔奶糖,如今在哪里?
曾经靠新颖成为流行的泡泡糖、太妃糖,如今你又有多久没吃过了?
90后小时候,以吃来自欧洲的阿尔卑斯、德芙为荣;而如今的00后,则更钟爱日本的不二家、悠哈。
流行稍纵即逝,而唯有大白兔,人人都吃过,人人都爱吃。
如果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是因为拼尽全力而已。
2
像大白兔这样的国货经典,中国并不缺。只是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消失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
上世纪80年代,有一种当时看起来很体面,现在看起来很山炮的装扮——在蓝色涤卡上衣的口袋中插一只英雄钢笔。
英雄钢笔,在那个年代,是知识与身份的象征。
如今的年轻人,都不太用英雄钢笔了。
准确地说,大家都不太用钢笔了。
但是当时,英雄钢笔不仅是一个商业品牌,还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希望。
1931年之前,钢笔由西方垄断,那时流传着一种说法——
“中国人生产不了钢笔”。
我泱泱大国,连一支笔都生产不了。别人骂你,你还只能受着,因为人家说的是事实!
你说气人不?
浙江奉化人周荆庭,不信这个邪。
周荆庭
敏锐地感到,
使用钢笔,将会是日后社会的一个新风潮。
他一定要办一个钢笔厂。
为了掌握制造技术,购买器材设备,周荆庭前往日本考察,回国后于1927年在上海创办合群自来水笔公司,自己担任经理。
中国的早期实业家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重视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周荆庭也不例外
。
在他的努力下,带着国货名号的钢笔“华孚”、“新民”,两个品牌通行全国。
由于其样式是模仿老式派克钢笔,售价又比进口笔低,华孚和新民在国内很受欢迎,产量不断上升。
但周荆庭并不满足这样的现状。
周荆庭的故事放在今天,一定是一个典型的创业英雄IP,
他就是钢笔界的马云。
不对,应该说马云就是电商界的周荆庭。
为了打破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壁垒,周荆庭设计科学橡胶厂,与职工合力研究,达到了钢笔全部自制。
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华孚金笔厂已成为上海制笔首家大厂。
这就是伟大的实业家,
每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前,他都站对了方向,并提前准备好了一切。
1958年,笔厂员工提出了“‘英雄’赶‘派克’、为国争光”的口号,上海的一家电影制片厂为此还拍了一部妇孺皆知的电影《英雄赶派克》。
虽然当时受到了大跃进气氛的影响,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英雄钢笔在当时民族工业中的地位。
“‘英雄’赶‘派克’”,听起来中二,但并不是一句口号而已。英雄在持续做着研发和创新,朝着这个目标进发着。
1964年,经过几年的改型设计,
新 100 型金尖钢笔推出市面,这就是著名的“英雄100”。
从那时起,英雄的黄金时代真正开始,英雄几乎成为国产钢笔的代称,开始了几十年的畅销生涯。
谁能想到,到了80年代,英雄的“中二梦想”,竟然真的实现了。
一直被作为口号中“反派”的派克,
亲自上门拜访,非常认可英雄的点铱技术
,并希望英雄为自己代工。
不过,顶着“民族光环”的英雄,果断地拒绝了这笔生意。
1984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使用的正是英雄钢笔。
鼎盛时期的英雄,
产品占有率接近市场总和的70%
,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2年,英雄更是成功上市,总资产曾超过7亿元。
当时的英雄,风头无两。但谁都没有想到,这是属于它的最后的荣光时刻了。
互联网浪潮
开始兴起,键盘时代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创业英雄周荆庭已经去世,而这一次,英雄没能再赶上时代的浪潮。
1999年开始,英雄的主营业务开始出现亏损。
2001年左右,英雄的业绩下滑严重,“英雄股份”不得不黯然退市。它开始迅速衰败,从3000多人的大厂到最后一度不足150人,净资产一度减少到200多万。
许多人说,英雄也没办法,因为属于钢笔的时代,结束了。
但是,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钢笔了吗?
无纸化时代,确实让钢笔的需求量急速下降,但还没有到完全消失的地步。
市场上,
直到今天,也仍然有钢笔品牌活得很好
。
比如,凌美。
同样作为1930年代就起步的德国老品牌,在英雄和派克最光辉的年代,
凌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从未停止过努力。
早在1996年,
他们在德国海德堡总部,就设立了“创意中心”,来持续进行创新。
钢笔,变来变去也不就是一支笔,还能有多创新?
但是凌美,却打破了钢笔的边界。
图:凌美的slogan:不仅仅只是钢笔
如今的凌美钢笔,主打设计感,多次拿到国际设计大奖,俨然钢笔界的奢侈品。
在人们几乎不怎么写字的今天,凌美钢笔却成为高端礼品的热门选择,
动辄标价过千,人们依然趋之若鹜。
还有狂热的爱好者,一整套一整套买来收藏。
图:凌美与潮牌联名款
而与之相反的是,英雄钢笔,最便宜的仅15.6元,依旧销量堪忧。
有人说,英雄什么也没做错,
只是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句再见也不会说
。
也许,英雄确实什么也没做错。只是那个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周荆庭,已经不在了。
而后来人,只是继承了他的厂,却没能继承他的精神。
直到今天,英雄对外依旧坚持称
“我们活得很好”
。
我印象里英雄最近的一次新闻,是尝试做新品开发,却被人诟病抄袭凌美。
图:英雄新款359,被质疑抄袭凌美
但是,英雄仍然说自己活得很好。
那就活得很好吧。不提也好。正应了那句老话——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
英雄
见白头。”
3
很多时候,对品牌来说,
其实没有所谓的老和新,只有能不能跟上时代
。
起起伏伏的李宁,对这句话可能体会得最深。
2018年2月,以“悟道”为主题,用“中国李宁”和“中国风”做主要元素,“李宁”登上了纽约时装周的秀场,成为引爆话题的中心。
似乎已经淡出我们视线很久的"老牌国产李宁“,用这种形式杀了回来,成为国潮新尖货。
其实,“李宁”一点也不老。
1990年,“李宁”成立。在最初成立的十几年里,凭借着体操王子李宁的加成,这个品牌可谓顺风顺水。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国人的体育热情被点燃,“李宁”也趁势而上,销售额一度达到7亿元,坐上了中国体育用品第一的宝座。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
”雄心勃勃的“李宁”成功上市。
2008年8月8日夜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李宁悬空跑步点燃火炬,迎来了自己又一高光时刻。
但对于品牌“李宁”来说,在那之后,要想再有这样的时刻,竟难如登天。
2010年,公司迎来了自己的20周年,但“李宁”也遇到了增长上的瓶颈。
“李宁”发现,自己的实际消费人群年龄整体偏大,近35~40岁的人群超过50%。
对于一个运动品牌来说,这样是很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它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于是,
这一年,“李宁”决定重塑品牌,slogan也从
“一切皆有可能”改成了“让改变发生”
。
“李宁”将“90后”年轻运动爱好者确定为核心目标人群,特别是16~23岁。
简而言之,“李宁”想变得年轻。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样看起来非常正确的决定,
却让“李宁”一年亏损20亿。之后是持续3年的亏损和长达6年的低迷。
2012~2014三年,总计亏掉近
30亿
,股价从
16.30
港币大减至
6.17
港币,甚至被自己一直的小弟安踏超越。
今天我们回看,“李宁”当年选择拥抱年轻,并没有错。如果说有错,那也许就是,
时机太过早了一些。
和别人的问题不同,“李宁”的问题是,
走得太快了,而时代还没有跟上。
2010年,最早的一批90后,也才20岁,他们还没有足够完整的消费能力。
“李宁”的战略,太激进了。
危机之下,李宁本人重新出山救火。
稳定内部军心、以产品为核心,重新构建渠道、供应链、零售运营能力,极力调整之下,“李宁”开始复苏。
到了2018年,时机终于来了。
这一年,年纪最大的90后,已经28岁了。年纪最小的,也已经20岁。
90后,正当时。
纽约时装周的巨大成功之后,”李宁”的悟道2ACE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潮流鞋款之一。
在二手电商平台上,甚至已经出现了仿造鞋。虽然这么说不好,但是一双鞋,只有出现了仿款,才能说明真的火了。
不仅是球鞋,以李宁在奥运会上夺冠、李宁交叉、李宁在吊环上等经典瞬间制作而成的复古系列T恤图案,也同样成为了爆款。
时装周产品带来的社会话题、赞誉,为经历了低谷的李宁品牌提供了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
一月内市值上升27亿港元
。
如今,人们谈起“李宁”,说的是——
“我穿李宁的时候,你还在穿阿迪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