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以为
出租车的主要功能就是载客
那你就错了!
因为很可能
有天
你拦下
一辆看起来很普通的出租车
却没想到
它把你回家路上
所经过地方的空气都监测了
此刻,你乘坐的不是出租车
而是空气移动监测器!
全国首家
出租车监测pm2.5系统
司书春是一名大学教授
带着自己的5名研究生
开创了全国首家
出租车监测pm2.5系统
安装了车载监控系统的出租车
简直开挂了!
就是一只移动的电子眼
凡是出租车到达的地方
空气质量毫无遗漏都被
监测
将大气环境监测设备
安装在出租车顶灯里面
听起来很简单
但是需要经受高温、高速、
振动、雨雪等极端环境的考验
当出租车变成了“愤怒”的红色
说明这一区域的大气质量很差
哪个地方污染物浓度高
哪条街道今天没有洒水
都逃不掉车载系统
的‘火眼金睛’
真正牛的地方是借助大数据
一周下来100辆出租车行程超过16万公里
这长度可以绕地球足足4圈!
产生了840万组数据
每周生成一幅精细城市霾图
打造工程师天堂
“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我认为的技术不应该束之高阁
它应该是投入
生活这片汪洋中的一枚小石子
起码能够引起一丝涟漪
”
和人们心中的技术男一样
把司老师放到人堆里
人们压根都不会想到
他是一名985高校的物理学教授
我们问司老师要几张生活和工作照片时
这名理工男扒翻了一下相册
给发来这些
看似相同的
照片
是不是所有技术控的衣服都这样
同一件衣服买一打!
▼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十年如一日的灰色T恤
乔布斯的黑色高领衫
当被问及作为大学教授
为什么要开创公司呢?
一向语速较快的司老师
明显停顿了十几秒
缓缓的说出
“没办法,有很大一部分是“逼上梁山”。
投资的人不重视技术,给我的学生工资太低。
只好带着学生自己将研究成果进行转换”
不善言谈的司老师
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我想打造工程师的天堂,给工程师应有的尊严。
希望吸纳更多的技术狂人,用自己的技术成果创造财富!"
前期司老师带领团队租用的是民房
被年轻的员工调侃是小黑屋
十几个人聚在几十平的屋子里
一待就是一整天
司老师将那段时间
用当下时髦的文青词汇包装了一下
用“蛰伏”来形容
“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起来。不放弃,也不改变初心。”
机遇
“
我们不再是孤军作战
我们有了盟军
那一刻,
我才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产品设计出来了
而司老师在办公室却静静的
盯着满屏跑的出租车
那错综复杂的出租车划过的轨迹
像极了司老师的心情:
混乱、焦急
产品是好产品
凝聚着大家的心血
可是,接下来
如何推向市场?
“我们的产品是好产品,但是不得不说我们不善长做推广。
之前产品和企业进行推广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我吃过太多的亏,走了太多的弯路。”
深谙市场的重要性
司老师一直在寻求一个平台
让自己的产品有机会展示在众人面前
直到有一天
他发现每天去学校的路上
有个闲置厂房正在改造
要建成一个创新设计产业园
而这个园区集聚的设计、人才、
政府、媒体等资源
正好是公司所需要的!
就像是被苹果砸中的牛顿
司老师立刻带着团队
逃离他们的小黑屋,搬进了产业园
入住园区后队伍迅速扩大
拍摄了第一张全家福
在园区接受大设计理念
成立设计部
搬家后的公司在园区
像是开了外挂
由于这个产业园独特的平台性质
每天来园区参观的专家领导络绎不绝
司老师的公司
在园区成了”香饽饽“
出租车监测系统
被
越来越多的媒体进行报道
不仅受到济南市长的点赞
还被市环保局引用到政府监测平台
帮助政府监测城市大气
关于未来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
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
司老师现在越来越忙了
每天忙着开会、上课、改进技术、
接待、谈合作…
稍有片刻的休息
他都会望着窗外
审视他生活的这座城市
济南,这座北方的城市
雾霾似乎成为这的一种囚笼
而为了打破这个囚笼
社会各界不惜一切参与其中
但是
环保不能一刀切
不能让达标的企业
被那些偷排的企业所连累
而解决这一切的问题就必须建立
雾霾的精准监测体系
司老师很庆幸
自己
能够加入到这个浪潮中
这个时代
最需要的
就是每个人的那份实干
来源:济南日报记者 周历、创新私塾微信公众号
济南日报新媒体编辑:赵倩
责任编辑:张源源